学术投稿

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和Proseal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永浩

关键词:泌尿外科, 日间手术, BlockBuster喉罩, ProSeal喉罩,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和Proseal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137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9)、对照组(n=68).麻醉诱导之后,对照组患者置入Proseal喉罩,观察组患者置入BlockBuster喉罩.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情况、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换管或插管率和喉罩置入之后15min Ppeak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反流误吸、咽痛和声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Proseal喉罩相比,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能提高一次成功置入率,降低换管或插管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 探究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T1WI、T2WI、STIR以及DWI序列实施MRI检查,对不同序列诊断脊柱损伤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经过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STIR显示损伤椎体内片状高信号135枚;T1WI显示有102枚椎体内条状、 片状低信号;T2WI显示有97枚为椎体内条状、片状高信号;DWI显示有78枚为椎体内片状高信号、34枚条状高信号以及37枚等信号;37例患者存在脊髓损伤,其中颈段22处,胸段7处,圆锥8处;椎体骨折ADC值显著高于正常椎体,脊髓损伤ADC值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5),统计学有意义;STIR序列诊断椎体骨折显著优于T1WI、T2WI以及DWI(P<0.05),T2WI、STIR及DWI序列诊断脊髓损伤显著优于T1WI(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诊断急性脊柱损伤可首选STIR扫描序列,DWI可作为辅助序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杨娜;王和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对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近视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行SMILE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眼压改变率、角膜厚度改变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1、6个月U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及角膜厚度改变率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个月眼压及角膜厚度改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6个月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周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6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及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ILE能有效提高近视患者UCVA,降低眼压、角膜厚度改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不造成角膜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RI与多层螺旋CT对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对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下段1/3螺旋骨折患者共61例,入院后先行X线检查,共发现12例患者伴有后踝骨折,对未发现后踝骨折剩余患者,在创伤后7天内行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观察并评估多层螺旋CT、磁共振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对X线检查未显示后踝骨折者的4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出后踝骨折者39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均小于磁共振检查(P<0.05);通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所示,49例后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有38例骨折累及骨皮质,占77.55%,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38例,磁共振检出25例,骨折累及骨皮质方面,检查敏感性、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P<0.05).结论 对于骨皮质骨折,磁共振检查诊断率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创伤后病人如果临床症状明显,但行X线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者,应及时选用磁共振或者CT检查,对于本研究的复合性骨折,应将多层螺旋CT加重建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黄兆海;陈杨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燕;孟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刀微创技术在颌下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43例.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23例为超声刀组,同期传统手术21例(以结扎和缝扎为主要止血方式)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刀组比传统手术组手术短(t=12.04,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3.54,P=0.000)、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P=0.271);术后NRS评分轻(t=3.713,P=0.000),术后超声刀组及传统组各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口角歪斜,术后5天出院时面神经麻痹已基本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刀微创技术行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颌下腺切除术方便、安全,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电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胡建道;曹澄;孙红村;邱小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分析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5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变化、肝内血肿变化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肝外伤破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恢复较快,治愈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郑榜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对缓解其肩部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行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6/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可较好的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江暄;蔡鑫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URL、MPCNL、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创伤程度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创伤程度.方法 从本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13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医院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组.45例为URL组,44例为RLU组,44例为MPCNL组.对患者治疗后的创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URL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洁净率小于MPCNL组和RLU组;MPCNL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血清疼痛介质含量高于URL组和RLU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过程中,从创伤程度和效率方面来看,RLU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毛云锋;洪钟亮;徐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电视胸腔镜入路(VATS组)与胸骨正中切口(TS组)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从而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进一步的临床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1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电视胸腔镜组(VATS组)58例,胸骨正中切口组(TS组)55例.结果 VATS组与TS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VATS组与TS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分钟)、术中失血量(ml)、术后、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住院天数(天)、总住院费用(元)、术前MGFA临床分型和术后病理分型等指标.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分钟)更短[(99.35±29.2)s vs.(112.53±32.2)s,P=0.04],手术失血量更少[(42.9±14.3)ml vs(139.0±15.1)ml,P=0.03],术后引流量更少[(139.0±18.1)ml vs(539.0±19.2)ml,P=0.01];住院时间更短[(4.0±0.3)天vs.(7.3±1.2)天,P=0.02];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肺部感染更低;总住院费用更低;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前MGFA临床分型,术后病理分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视胸腔镜入路相较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明显减少失血量,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术.

    作者:沈韦羽;金成华;王力捷;毛争春;席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30分钟(T1)、麻醉后60分钟(T2)及拔管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小时静止和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48小时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组患者T1~T3时点MAP和HR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6、12、24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嗜睡、PONV、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发挥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

    作者:张琴;钱家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X线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变化.结果 术前0.5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3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较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以及术后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片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宇达;徐荣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实施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由住院病历系统随机抽取缙云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病历,将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012年6月开始实施)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临床路径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检查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药品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平均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00%.结论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作者:陈必成;周文斌;李建辉;张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延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恶露消失时间和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基于随机双盲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产褥期妊娠产妇共计7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之后,再使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行催乳、促子宫复旧等治疗,并且采取按摩的手法进行形体恢复、改善阴道松弛状况、分清阴道和肛门括约肌的舒缩、子宫卵巢复旧、产后疲劳恢复等产后康复治疗.在完成上述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产妇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情况和恶露情况,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97.2%的产妇泌乳量充足,对照组94.3%的产妇泌乳充足;实验组产妇恶露消失时间(12.59±3.14)天,对照组产妇恶露消失时间(19.55±5.89)天;实验组产妇满意评分(92.66±7.14),对照组产妇满意评分(82.55±5.89);实验组产妇82.9%能够完全母乳喂养,对照组产妇68.6%可以进行完全母乳喂养;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产褥期延伸服务在对于孕产妇的康复应用,有助于促进产后哺乳和产妇康复,对于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帆;林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采用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方式对研究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3%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联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金坚;赵玲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持续压榨方案在PPH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压榨方案在PPH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行PPH手术的痔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PPH手术方法基础上采用持续压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PPH手术.对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加针数、吻合口狭窄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压榨方案应用于PPH手术中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手术并发症,操作简单,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鲁立峰;邹德胜;刘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涡轮机微创手术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涡轮机微创手术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拔除下颌埋伏阻生齿的患者184例,根据不同拔牙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凿骨劈冠法)和观察组(涡轮机微创拔除术),每组9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拔牙时间、拔牙窝完整性得分、疼痛评分、骨愈合时间及PoSS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牙,手术时间短、创口损伤轻、愈合快,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和Proseal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对比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和Proseal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泌尿外科日间手术患者137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9)、对照组(n=68).麻醉诱导之后,对照组患者置入Proseal喉罩,观察组患者置入BlockBuster喉罩.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情况、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本试验中,观察组患者换管或插管率和喉罩置入之后15min Ppeak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反流误吸、咽痛和声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Proseal喉罩相比,泌尿外科日间手术采用BlockBuster喉罩能提高一次成功置入率,降低换管或插管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放取石治疗方案;观察组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住院情况、结石清除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肾结石行改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手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治疗效果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匡家文;贾成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内翻畸形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测量患者术后14天的股、胫骨机械轴夹角(力线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记录A组患者术前预定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及外旋角度、胫骨后倾角度.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股骨后倾角在手术治疗前定值和术中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较常规手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建孙;赵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患者进行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统计并分析患者术中低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2%(2/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4/62),分别为感染1例、躁动1例、感染2例;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62/62);术后患者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为(30.02±5.93)min、(18.11±8.69)min,与以往临床常规手术护理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稳定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旭君;寿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