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煜丽;钟如钢;恵明大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SAPB,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前开启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QoR-40评分、VAS评分、手术总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苏醒时间和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亦显著缩短(P<0.05),术后24小时的QoR-40评分、VAS评分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与对照组(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APB)麻醉手法能够显著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聪颖;周春莲;林峰;王均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75岁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住院的7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onⅡ~Ⅳ型)70例,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较全髋关节置换短(约60分钟),术中出血少(约100~200ml),愈合时间3~4周.7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术中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35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2%.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的优点.
作者:刘国宝;费红良;王金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CH患者80例,依据治疗疗效分为无效组(n=10例)和有效组(n=70例),检测两组血清NSE、HMGB1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无效组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MGB1下降值均与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转归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丹江;郑伟明;朱聪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于患者入院时采集其静脉血液检查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GCS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评分,采用GO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112例患者中,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者为8.93%.中重度颅脑外伤发生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为血小板减少、GCS评分、FIB下降、PT时间延长和D-二聚体升高及DIC评分≥5分,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D-二聚体升高和血小板减少、PT时间延长及DIC评分≥5分为高危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血小板计数减少、APTT延长、PT时间延长及D-二聚体升高、FIB下降、DIC评分≥5分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GCS评分≤5分和D-二聚体升高、PT时间延长、FIB下降及DIC评分≥5分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预测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师及时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可予以重视.
作者:舒俊斌;周永刚;童建峰;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在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应用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行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切除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间盘摘除重量、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段Oswestry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P>0.05.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在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康复,可达到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但因具有微创性,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乐明;刘群铧;林永培;赵琦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均45例.以外科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情况,比较两组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包括钙化、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积气、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等.结果 MRI组和CT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分别为91.1%和86.7%,总检出率和各节段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组,CT组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则高于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能较准确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CT可反映椎间盘突出情况,但对椎间隙狭窄判断不足,MRI则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结构.
作者:张静;张洪彬;潘月好;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快速通道麻醉技术患者8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n=40)和芬太尼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小时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术后2、6、8、12、24小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中恶心6例,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芬太尼组患者中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6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28/40).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敏娟;林丽娜;王红珠;金冰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于本院择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成年患者共计8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组(T组)和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各40名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局麻药毒性反应、Horner综合征等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患者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显著短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人数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及Horner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相比,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作者:周海燕;张瑜;徐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探究增强CT及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诊断方式,针对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诊断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5.65%(44/46),而增强CT为97.82%(45/46),稍高于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级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3.48%,增强CT为96.6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分级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增强CT和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梁宇;吕燕;闫景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 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吕晓俊;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1+PRN的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85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确诊为继发于AMD或者高度近视并且接收单一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在治疗后1天、7天、1年内每个月的BCVA(佳矫正视力)、CRT(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以及1年之后眼部地图装萎缩进展.结果 在患者治疗之后,不同时间点AMD与高度近视患者佳矫正视力,相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1周~3月期间视力提升为显著,在治疗后3月~1年基本趋于平稳.CRT的治疗改善情况与BCVA一样,在随访观察1年会后,所有的患者患眼相较健眼中地图状萎缩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随访过程中,有9眼发生结膜下出血情况、轻度视网膜劈裂的患者有1例,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AMD及高度近视黄斑CNV患者,行1+PRN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疗效,并且能够在治疗中及治疗后保证患者的安全可操作性,注射次数较少就不会对患者地图状萎缩造成较大影响,可以在当前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沈丽芳;吴伯乐;胡夏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对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本院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实验组行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大尿流率、残余尿差异不显著(P>0.05);2组IPSS评分、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诊疗状况,包括20例单纯型、17例分泌型和25例感染型患者,对62例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年,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随访1~2年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单纯型和17例分泌型患者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37例无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100.00%,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10例感染型患者术前临床感染症状消失,术后9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创面形成血肿,切口裂开.15例术前感染型患者,11例创面愈合良好,4例切口裂开.25例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80.00%,术后随访1~2年,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12.00%.感染型与无感染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P=0.005),预后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31).结论 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均能够有效治疗病症,感染型患者术前准备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分泌型和单纯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更显著,预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海明;刘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足踝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收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6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式,手术前后均拍摄X线片,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后跟骨重要复位指标情况,包括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参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判,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等改善明显,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andersⅡ型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是82.50%,Ⅲ型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是66.67%,Ⅳ型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0%.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76±1.22)个月,大部分患者术后足外形良好,没有明显的跛行现象.术后未出现切口无法愈合、切口感染等情况.有3例患者3足出现腓骨肌腱鞘炎,经过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炎症得到缓解;有4例患者5足出现距下关节内外翻活动受限的情况,采取适当功能锻炼、理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他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来治疗SandersⅡ~Ⅳ型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复位效果好,固定安全,并且预后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映少,是一种能够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煜丽;钟如钢;恵明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39例患者手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 单纯手术组患者生存情况:生存时间<3个月7例,3~6个月12例,6~12个月16例,12~24个月2例,>24个月0例.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8.6%、5.4%、0.0%,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手术合并放化疗组生存情况:生存时间<3个月5例,3~6个月6例,6~12个月10例,12~24个月11例,>24个月7例.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8%、48.7%、17.9%,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脑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以放化疗,以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金良;章勇军;施秋勤;单国进;陈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剂量组(0.25μg/kg,n=30)、中剂量组(0.5μg/kg,n=30)和高剂量组(1.0μg/kg,n=30)3组,以较慢的速度给予低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2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中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高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1.0μg/kg右美托咪定,然后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血管系统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时3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T2、T3时低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高剂量组(P<0.05),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低剂量较中剂量、高剂量右美托咪啶更能使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保持稳定,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应用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对减轻患者手术创面渗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1月至2018年4月1日在本院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组60例,治疗组术后行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填塞,对照组行单纯纳吸绵填塞,以VAS评分法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鼻腔渗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4小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建文;张靖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 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例,未感染28例,术后感染率为17.6%.其中感染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但感染、未感染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术中输血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RP的ROC筛选值为50mg/L时其诊断术后感染的真阳性5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1例,真阴性21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6)、75.0%(21/28)、41.7%(5/12)、95.5%(21/22).结论 CRP是预测多发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术前CRP水平<50mg/L是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指证.
作者:吴孩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6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286)与对照组(n=280).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手术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该方式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
作者:孙运明;施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