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章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保守治疗对宫外孕术后受孕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共计92例,将患者资料上传至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30例,其中腹腔镜组在腹腔镜下行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手术,开腹组在开腹后行保守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并随访记录半年内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 手术情况比较发现腹腔镜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随访,腹腔镜组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未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更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颜菲菲;尹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n=30)和传统麻醉方法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宫颈松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T2时的HR显著低于T0时(P<0.05),传统麻醉方法组患者T1时的HR、MAP、SpO2均显著低于T0时(P<0.05);T1时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的HR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2时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1时SpO2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86.7%(26/30)(P<0.05),宫颈松弛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3.3%(1/30)(P<0.05).结论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较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刘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拇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静两点分辨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动静两点分辨觉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拇指缺失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感觉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陈少华;刘本全;刘亚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外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治疗;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进行损伤控制.统计分析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苏后的基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的体温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同时可以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浩;陆骁臻;任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36例行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切口长度、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问卷形式评价术后3个月切口美容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为(96.98±9.4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0.52±9.76)ml、引流量为(4.28±1.52)ml、切口长度为(4.28±0.62)cm、术后住院时间为(4.32±0.78)天.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为(4.92±2.71)枚.术后3个月美容评分(9.26±0.62)分.皮下气肿1例、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率5.56%.结论 应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效果确切且美容效果好,因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郭顺利;张伟军;袁晓雷;王震宇;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动画视听加小剂量咪唑安定在学龄前小儿斜弱视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弱斜视患儿,随机分为M组(n=30)、S组(n=30)及MS组(n=40).M组给予咪唑安定治疗,S组进行动画视听教育,SM组进行视听术前教育,并给予咪唑安定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儿术前访视(T1)、处理后5分钟(T2)及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时(T3),3个时间点的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围术期生命体指标.结果 诱导后,3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且MS组患者HR、SBP、DBP显著低于M、S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mYPAS评分逐渐降低,组内,T2与T3时刻的mYPAS评分显著低于T1时刻(P<0.05),且T3时刻患者mYPAS评分显著低于T2时刻(P<0.05);组间,MS组在T1、T2、T3时刻的mYPAS评分均显著低于M、S组(P<0.05).MS组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苏醒躁动及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分显著低于M、S组(P<0.05).MS(2.50%)组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20.00%)、S组(23.33%)(P<0.05).结论 动画视听加小剂量咪唑安定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躁动,减低患者的焦虑,是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作者:姜婉娜;姜爱芬;金约西;叶文炼;吴温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辅助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比.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88例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开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辅助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并随访1年,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于术后1年采用Rowe肩关节评分及Bigliani肩关节不稳手术修复后稳定性评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手术后1年,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Rowe肩关节评分及Bigliani肩关节稳定性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4、4.07,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结论 关节镜下辅助手术可有效降低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时候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善征;罗志军;陈庆军;毕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及指骨缺损伤患者12例(13指).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设计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都予以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2天1例出现皮瓣暗红,偏紫,经蒂部拆线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饱满,两点分辨觉6~8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优11指良2指.结论 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符合损伤小,不损伤主干血管,就近转移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余得水;张玉明;李祯华;王德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8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手术状况.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组采取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5.34%vs 90.69%,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下鼻甲萎缩、鼻泪管损伤、鼻腔粘连的发生率(0.00%、2.32%、4.6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7%、13.95%、32.5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范光辉;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放射诊断方式在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仅使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X线和CT诊断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和CT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CT诊断方式在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诊断方面的检出率方面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8.33%,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71.67%,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内的痊愈率和两个月内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CT诊断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CT诊断能够发现X线诊断发现不了的一些问题,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吕扬状;余剑峰;徐祖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于早期胃癌治疗效果,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行EMR术,另外80例行ESD术.比较EMR组与ESD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结果 EMR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低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局部复发率高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手术时间较ESD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EMR相比,ESD具有更好的切除效果,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是治疗早期胃癌的较好选择.
作者:史池红;陆德文;许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在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目前临床手术中所使用的输尿管软镜通道鞘结构自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进行体外模型试验以及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观察其使用效果.结果 体外模型试验中,通道鞘置入模型后,在显示器屏幕可见模型内管壁,输尿管软镜内灌注冲洗液,同样可见模型内管壁图像;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均顺利完成,并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置鞘时间逐渐变短.实验后所有猪均正常苏醒,未发现输尿管壁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型输尿管通道鞘内芯经过体外模型试验及动物实验,达到了可视下置鞘的目的,并可较好地放置到位,避免了C臂机使用所引起的辐射损伤,是一种全新的置鞘方式,缩短了输尿管软镜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阮磊;袁利荣;张承广;兰建宏;鲁来兴;王程;谷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少,仅7.5±18.32mg,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作者: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 镇静效果及对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以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而对照组以吗啡进行镇痛.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对各组患者术后2小时、12小时、1天、2天的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测定术前、术毕、术后12小时、1天、2天各时间点患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统计术后2天内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小时、12小时、1天、2天,两组患者安静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毕至术后1天血浆IL-2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12小时达到低值后逐渐回升,观察组术后2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和观察组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毕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持续升高至术后12小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2天两组患者的IL-6水平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毕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2h达到低水平,术后2天观察组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和观察组水平(P<0.05);术后2天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其镇痛、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柯敏;王志波;郑潇宇;魏华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本院所在城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该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200名发生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00名感染者纳入分析,感染病原体以细菌性感染所占比例高占到40.05%,其次是念珠菌感染占到26.50%,滴虫感染占16.50%,支原体感染占9.50%,其他病原体占到7.00%.夏秋季患者发病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以单纯细菌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感染,滴虫感染为主;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且感染易发于夏秋两季.
作者:王丽雅;张玉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表现、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15例既往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原因、诊断、治疗.结果 术中证实均为空回肠憩室继发引起肠梗阻甚至肠扭转,均行手术治疗,恢复顺利.结论 空回肠憩室发生肠梗阻较少见但易发生于高龄病人,往往既往有慢性腹痛病史,对于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的因肠梗阻就诊的患者,CT除外肿瘤、腹股沟疝等原因,因考虑到有空回肠憩室引起可能,腹腔镜探查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探查发现因以憩室切除或肠部分切除为主,如保守治疗好转,必要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进一步除外小肠疾病的可能.
作者:姜静华;罗建生;张兆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形成组(n=30)和未形成组(n=370)两组,对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类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P<0.05),不包括性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部位、糖尿病(P<0.05),不包括高血压冠心病(P>0.05).结论 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骨折部位、糖尿病,临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将患者的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叶秋杰;沈海良;董建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及鼻骨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孕早期产检的8012例单次妊娠的孕妇,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NT及鼻骨检测,观察胎儿鼻骨缺失及颈项透明层增厚的情况,此外,孕早期检测结果与孕晚期胎儿畸形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12例孕妇中,孕早期检查检出40例胎儿畸形,阳性率为0.499%,40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检查中,鼻骨正常7921例,其中包括7例染色体异常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0.14%;鼻骨缺失例,其中包括8例染色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16.49%,显著高于鼻骨正常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检查中,鼻骨正常7921例,其中包括7例染色体异常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0.14%;鼻骨缺失例,其中包括8例染色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16.49%,显著高于鼻骨正常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胎儿NT及鼻骨超声具有较高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傅敏;叶芳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和传统的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术相比,乳腺癌切除整形术可以应用于体积较大的乳腺肿瘤,且不影响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但是局部扩大切除术可以增加手术切缘阴性的概率.本研究通过比较乳腺癌切除整形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3种手术切缘宽度比较二者的手术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整形术治疗,另外30例接受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在3种手术切缘宽度下的切缘阳性率和再手术率.结果 临床数据表明两组病人具有相似的年龄、肿瘤类型、肿瘤体积.接受乳腺癌切除整形术的病人在1mm切缘宽度具有较低的切缘阳性率(5.7%vs 20.8%,P=0.036),二次手术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乳腺癌切除整形术用于切除体积较大的肿瘤在治疗效果和切缘阳性率上与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宽度0~2mm)无异,其额外的美学收益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除保乳术外的选择.
作者:应健;陶德友;应荣培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