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

王丽雅;张玉宇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 念珠菌, 细菌性阴道炎
摘要:目的 调查本院所在城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该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200名发生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00名感染者纳入分析,感染病原体以细菌性感染所占比例高占到40.05%,其次是念珠菌感染占到26.50%,滴虫感染占16.50%,支原体感染占9.50%,其他病原体占到7.00%.夏秋季患者发病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以单纯细菌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感染,滴虫感染为主;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且感染易发于夏秋两季.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88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微创组,n=40)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组(标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碎石取石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如厕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Cr、βMG、eGFR水平均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RBP水平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标准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如厕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标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显著低于标准组35.0%(14/40)(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洪钧晖;俞蔚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SAPB,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前开启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QoR-40评分、VAS评分、手术总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苏醒时间和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亦显著缩短(P<0.05),术后24小时的QoR-40评分、VAS评分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与对照组(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APB)麻醉手法能够显著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聪颖;周春莲;林峰;王均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指根麻醉下行指动脉背侧终末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目的 总结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及指骨缺损伤患者12例(13指).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设计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都予以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2天1例出现皮瓣暗红,偏紫,经蒂部拆线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饱满,两点分辨觉6~8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优11指良2指.结论 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符合损伤小,不损伤主干血管,就近转移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余得水;张玉明;李祯华;王德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涡轮机法与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涡轮机法与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96例(137颗牙)就诊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研究组(48例,67颗牙)和对照组(48例,70颗牙).对照组采取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研究组则采用涡轮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颊面部肿胀程度、肿胀消退时间、术后3天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18.65±2.49分钟vs 28.43±4.17分钟,t=16.766,P=0.001),张口受限值较对照组低(1.08±0.14cm vs1.87±0.24cm,t=23.654,P=0.001),颊面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低(1.27±0.22cm vs 2.02±0.37cm,t=14.493,P=0.001),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4.50±0.58天vs 6.88±0.75天,t=20.829,P=0.001),术后3天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3.18±0.39 vs 4.45±0.52,t=13.537,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vs 37.50%,χ2=8.000,P=0.005).结论 与锤凿劈冠法相比较,采用涡轮机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种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琳韵;应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综合预防措施在减少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后皮肤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措施在减少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后皮肤感染、坏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2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预防组(n=63例)和常规组(n=60例),常规组给予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预防组术后引流量和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皮肤感染、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常规组足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促进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患者的创面愈合,有利于减少皮肤感染、坏死,且不影响患者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叶慧;郑荣琴;叶勇;徐胜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 调查本院所在城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该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200名发生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00名感染者纳入分析,感染病原体以细菌性感染所占比例高占到40.05%,其次是念珠菌感染占到26.50%,滴虫感染占16.50%,支原体感染占9.50%,其他病原体占到7.00%.夏秋季患者发病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以单纯细菌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感染,滴虫感染为主;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且感染易发于夏秋两季.

    作者:王丽雅;张玉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外伤性急腹症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腹症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疑似为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图像,并总结患者CT表现特征,以手术证实为诊断终结果.结果 60例疑似患者中,与手术结果相比,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0%(57/60),57例患者共存在110处脏器损伤,实质脏器损伤100处,空腔脏器损伤10处.腹腔出现血肿者20例(35.1%)、腹水者48例(84.2%).空腔脏器损伤者CT表现:患者损伤处结构紊乱、腔内出现血肿等;实质脏器损伤者CT表现:包膜或边界不光整、损伤处存在混杂密度影像、包膜下血肿或积血、周围筋膜增厚等.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急腹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但也存在漏诊、误诊情况,因此结合患者外伤原因和临床表现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智勇;孔振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轻度颅脑外伤患者75例、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69例及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人员70例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比较3个月观察期的尿AD7c-NTP含量变化.结果 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AD7c-NT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AD患者相近,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存在神经元的损害,其尿AD7c-NTP水平的变化,提示轻度颅脑外伤会提高病人得AD的几率.

    作者:汤朱骁;刘伟贤;石晓勇;龚杰;沈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空回肠憩室至引起肠梗阻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表现、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15例既往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原因、诊断、治疗.结果 术中证实均为空回肠憩室继发引起肠梗阻甚至肠扭转,均行手术治疗,恢复顺利.结论 空回肠憩室发生肠梗阻较少见但易发生于高龄病人,往往既往有慢性腹痛病史,对于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的因肠梗阻就诊的患者,CT除外肿瘤、腹股沟疝等原因,因考虑到有空回肠憩室引起可能,腹腔镜探查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探查发现因以憩室切除或肠部分切除为主,如保守治疗好转,必要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进一步除外小肠疾病的可能.

    作者:姜静华;罗建生;张兆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放射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分析

    目的 研究放射诊断方式在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仅使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X线和CT诊断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和CT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CT诊断方式在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诊断方面的检出率方面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8.33%,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71.67%,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内的痊愈率和两个月内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CT诊断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CT诊断能够发现X线诊断发现不了的一些问题,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吕扬状;余剑峰;徐祖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膜联蛋白A1在颅脑损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在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住院治疗的13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轻型颅脑损伤组(A组)41例,中型颅脑损伤组(B组)51例,重型颅脑损伤组(C组)42例,并设正常对照组(D组)3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组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结果4组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分别为:A组1.865±0.233ng/ml,B组1.326±0.419ng/ml,C组0.556±0.184ng/ml,D组2.061±0.316ng/ml.A组、B组和C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均低于D组,C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可能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膜联蛋白 A1水平有助于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指导治疗.

    作者:刘飞飞;韩丽君;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VSD组,n=40)和传统换药技术组(传统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植皮愈合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SD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 植皮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换药次数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传统组82.5%(33/40)(P<0.0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传统组12.5%(5/40)(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较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宋益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后路及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对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后路与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对开腹胃癌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胃癌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实施肋缘下给予病患进行腹横平面阻滞,而对照组给予病患实施后路腹横平面阻滞.实施两种镇痛方法后,以两组病患在手术完成后的2,6,12以及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24小时内的第1次按压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来比较镇痛效果.结果 手术完成后,观察组的静息和运动痛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CIA的按压时间较对照组晚,按压次数较少,且不良事件产生率也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病患实施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能够有效的减轻病患手术结束后的疼痛,作用范围较大,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术后自愿行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入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μg/kg组(SD1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5μg/kg组(SD2组)和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2μg/kg组(SD3组),每组各25例.于手术结束即刻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采用VAS评分法,监测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各组患者术后PCA的按压次数,患者出复苏室的时间,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1、SD2、SD3组患者术后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出复苏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SD1、SD2、SD3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SD3组嗜睡、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D1、SD2、SD3组POD发生率分别为28.00%、16.00%、4.00%、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和术后72小时内POD发生率.

    作者:俞丽君;陈忠华;陈念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1例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在基层医院对1例68岁的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运用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救治,并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运用损伤控制理念,稳定患者机体后多次施行手术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酌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有效降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作者:陆兴焕;裘车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其中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组40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84±11.52分钟,与开放组的49.21±13.62分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分别为7.27±2.73天和3.35±1.63和,高于开放组的3.35±1.63天和1.7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比较,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军;林仙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5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 探究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具体的治疗措施.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实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0%,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视力水平恢复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由于外伤引起的创伤性或突发性疾病导致发生出血,并使得患者出现黄斑孔、青光眼、视网膜出血等一系列的合并症.结论 根据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实施临床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傅优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于本院择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成年患者共计8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组(T组)和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各40名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局麻药毒性反应、Horner综合征等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患者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显著短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人数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及Horner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相比,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作者:周海燕;张瑜;徐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45例手术治疗的腕关节功能改善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究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之后腕关节功能改善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使用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采用手术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腕关节功能的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6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腱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22.22%)(P<0.05).结论 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好Colles骨折伴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腕关节的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预后.

    作者:宋林波;宋佳明;徐斌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