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君;陈忠华;陈念平
目的 探讨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在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应用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行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切除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间盘摘除重量、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段Oswestry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P>0.05.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在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康复,可达到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但因具有微创性,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乐明;刘群铧;林永培;赵琦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剂量组(0.25μg/kg,n=30)、中剂量组(0.5μg/kg,n=30)和高剂量组(1.0μg/kg,n=30)3组,以较慢的速度给予低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2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中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高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1.0μg/kg右美托咪定,然后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血管系统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时3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T2、T3时低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高剂量组(P<0.05),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低剂量较中剂量、高剂量右美托咪啶更能使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保持稳定,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VSD组,n=40)和传统换药技术组(传统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植皮愈合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SD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 植皮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换药次数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传统组82.5%(33/40)(P<0.0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传统组12.5%(5/40)(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较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宋益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 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吕晓俊;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快速通道麻醉技术患者8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n=40)和芬太尼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小时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术后2、6、8、12、24小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中恶心6例,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芬太尼组患者中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6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28/40).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敏娟;林丽娜;王红珠;金冰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放射诊断方式在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仅使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X线和CT诊断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和CT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CT诊断方式在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诊断方面的检出率方面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8.33%,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71.67%,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内的痊愈率和两个月内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CT诊断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CT诊断能够发现X线诊断发现不了的一些问题,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吕扬状;余剑峰;徐祖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 肌瘤复发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相关激素及疼痛介质的含量,并统计术后肌瘤复发及月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FSH)含量显著升高(P<0.05);手术后1天、3天及6天,研究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心肌细胞P物质(SP)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第1次月经时间显著减少(P<0.05),月经过少、延迟及复发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持良好的卵巢功能,降低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戚秀秀;周毛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前壁切除并修补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本两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共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前壁切除并修补术组(n=30)和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子宫愈合良好、子宫切除、ICU转入、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壁切除并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总失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ICU转入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40.0%(12/30)(P<0.05),但两组患者的子宫愈合良好率、子宫切除率、病死率100.0%(30/30)、0、0vs100.0%(30/30)、6.7%(2/30)、0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前壁切除并修补术较常规保守手术治疗更能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对缺乏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何斌;李玮;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拇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静两点分辨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动静两点分辨觉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拇指缺失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感觉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陈少华;刘本全;刘亚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抽号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通过行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改善程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好,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整体操作较为简单且具备一定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祝应平;邓红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对改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及出院前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集束化营养干预策略,对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杨慧;施欢欢;冯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39例患者手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 单纯手术组患者生存情况:生存时间<3个月7例,3~6个月12例,6~12个月16例,12~24个月2例,>24个月0例.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8.6%、5.4%、0.0%,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手术合并放化疗组生存情况:生存时间<3个月5例,3~6个月6例,6~12个月10例,12~24个月11例,>24个月7例.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8%、48.7%、17.9%,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脑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以放化疗,以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金良;章勇军;施秋勤;单国进;陈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乳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标准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 8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模型组(K)、富血小板血浆组(P),每组16只,每个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建立术后1、2、4、6周,每个时间点各4只大鼠.采用去卵巢大鼠胫骨开放性骨折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富血小板血浆组于骨折造模术中将预先制备好的PRP凝胶注入骨折端.骨折术后第1、2、4、6周分批取出标本.观察骨折端影像学、组织学变化,比较两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①X线观察:术后4周,K组骨折线模糊,P组非常模糊,术后6周,K组骨折线非常模糊,隐约可见,P组基本消失.②Micro-CT观察:从Micro-CT的骨痂图可见P组大鼠在骨折后同一时间段骨痂骨量较K组高,第4周时P组骨痂骨量明显高于K组.定量分析得出,P组BV和BV/TV在术后第1、2、4周都比K组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③ABH染色结果:两组均在骨折术2周时出现大量的软骨细胞,P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K组多.术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减少,网织骨不断增多.术后6周可见大量类似皮质骨的新生骨和网织骨共同存在,P组较K组网织骨塑形较好.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且能显著提高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缩短骨折愈合周期.
作者:赵立来;童培建;许斌;颜茂华;朱求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少,仅7.5±18.32mg,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作者: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外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治疗;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进行损伤控制.统计分析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苏后的基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的体温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同时可以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浩;陆骁臻;任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镇痛开始的时间分为潜伏组和活跃组,各60例.潜伏组于宫口扩张0.5~3.0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活跃组于宫口扩张超过3.0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VAS评分、血浆皮质醇浓度、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长度以及剖宫产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①两组产妇在开始镇痛前时刻、宫口扩张7~8cm时候与宫口扩张10cm时候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产妇在开始镇痛前时刻、胎儿娩出的时候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脐带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浆中游离的罗哌卡因浓度均低于其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游离阈值.④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和催产素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婴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活跃期分娩镇痛一样,潜伏期分娩镇痛并未增加母婴风险,说明采用潜伏期分娩镇痛也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淑雨;王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动画视听加小剂量咪唑安定在学龄前小儿斜弱视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弱斜视患儿,随机分为M组(n=30)、S组(n=30)及MS组(n=40).M组给予咪唑安定治疗,S组进行动画视听教育,SM组进行视听术前教育,并给予咪唑安定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儿术前访视(T1)、处理后5分钟(T2)及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时(T3),3个时间点的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围术期生命体指标.结果 诱导后,3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且MS组患者HR、SBP、DBP显著低于M、S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mYPAS评分逐渐降低,组内,T2与T3时刻的mYPAS评分显著低于T1时刻(P<0.05),且T3时刻患者mYPAS评分显著低于T2时刻(P<0.05);组间,MS组在T1、T2、T3时刻的mYPAS评分均显著低于M、S组(P<0.05).MS组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苏醒躁动及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分显著低于M、S组(P<0.05).MS(2.50%)组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20.00%)、S组(23.33%)(P<0.05).结论 动画视听加小剂量咪唑安定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躁动,减低患者的焦虑,是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作者:姜婉娜;姜爱芬;金约西;叶文炼;吴温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D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U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DP可改善BPH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周进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