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华;刘本全;刘亚臣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联合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疑似前例腺癌(PCa)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经会阴前列腺8点盲法穿刺活检;观察组行CEUS+TRTE后,对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活检情况以及两种穿刺活检方式在诊断PCa上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a检出率、单针检出率分别为60.87%、65.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13%、16.44%),其阳性病例平均穿刺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 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93.33%、91.30%、96.55%、82.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0%、62.50%、60.87%、75.00%、45.4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TRTE联合应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能够更加有效、精确地发现靶目标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穿刺,能够显著减少前列腺穿刺针数,使Pca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吕成;王正平;涂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n=30)和传统麻醉方法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宫颈松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T2时的HR显著低于T0时(P<0.05),传统麻醉方法组患者T1时的HR、MAP、SpO2均显著低于T0时(P<0.05);T1时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的HR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2时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1时SpO2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86.7%(26/30)(P<0.05),宫颈松弛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3.3%(1/30)(P<0.05).结论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较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刘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 肌瘤复发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相关激素及疼痛介质的含量,并统计术后肌瘤复发及月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FSH)含量显著升高(P<0.05);手术后1天、3天及6天,研究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心肌细胞P物质(SP)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第1次月经时间显著减少(P<0.05),月经过少、延迟及复发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持良好的卵巢功能,降低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戚秀秀;周毛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SAPB,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缝皮前开启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QoR-40评分、VAS评分、手术总费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苏醒时间和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亦显著缩短(P<0.05),术后24小时的QoR-40评分、VAS评分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与对照组(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SAPB)麻醉手法能够显著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恢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聪颖;周春莲;林峰;王均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在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应用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行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切除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间盘摘除重量、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段Oswestry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P>0.05.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单皮肤通道双骨道孔镜技术在高髂骨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康复,可达到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但因具有微创性,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乐明;刘群铧;林永培;赵琦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280例皮肤及轮匝肌松弛型眼睑袋装膨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皮肤及轮匝肌松弛型下眼睑膨出患者2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140例,行肌皮瓣法睑袋成形术加中面部提升法进行治疗,B组140例,行单纯肌皮瓣法睑袋成形式术治疗.于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满意率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术后半年A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满意率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l.05),术后半年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面部提升法、改良肌皮瓣睑袋成形术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的皮肤轮匝肌松弛型下睑膨出的临床效果显著,符合术后患者的美观要求,患者满意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照文;蔡东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术后自愿行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入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μg/kg组(SD1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5μg/kg组(SD2组)和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2μg/kg组(SD3组),每组各25例.于手术结束即刻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采用VAS评分法,监测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各组患者术后PCA的按压次数,患者出复苏室的时间,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1、SD2、SD3组患者术后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出复苏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SD1、SD2、SD3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SD3组嗜睡、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D1、SD2、SD3组POD发生率分别为28.00%、16.00%、4.00%、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和术后72小时内POD发生率.
作者:俞丽君;陈忠华;陈念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均45例.以外科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情况,比较两组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包括钙化、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积气、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等.结果 MRI组和CT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分别为91.1%和86.7%,总检出率和各节段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组,CT组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则高于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能较准确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CT可反映椎间盘突出情况,但对椎间隙狭窄判断不足,MRI则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结构.
作者:张静;张洪彬;潘月好;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分型及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起纳入本组研究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43岁.根据其损伤结构和程度,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根据不同分型,Ⅰ型、Ⅱ型型通过微创切口结合可吸收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Ⅲ型型骨折采用微创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Ⅳ型骨折采用传统L型入路及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结果 对32例(33足)并发距下关节面骨折的跟骨骨折行跟距关节外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4%.跟距关节面,跟骨宽度,内外翻,B?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 本分型将跟骨骨折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Ⅰ~Ⅲ型采用微创入路结合可吸收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宁;蒋海勇;史景超;刘观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理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及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病理诊断显示:100例患者包括28例良性及72例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恶性组病变直径(1.52±0.73)cm明显大于良性组(0.81±0.2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胸部CT边界不清发生率(94.4%)明显高于良性组(10.71%,P<0.05).41例行肺叶切除,恶性组(39例)明显多于良性组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进行肺楔形切除,恶性组7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良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0%,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中恶性病变比例高,可以结合患者病史、身体状况及病理诊断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切除.胸腔镜手术进行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林峰;黄立功;夏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外生型CSP患者5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β-HCG情况、术后排气和下床时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何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及指骨缺损伤患者12例(13指).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设计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都予以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2天1例出现皮瓣暗红,偏紫,经蒂部拆线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饱满,两点分辨觉6~8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优11指良2指.结论 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符合损伤小,不损伤主干血管,就近转移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余得水;张玉明;李祯华;王德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预防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胸外科进行治疗的高龄手术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行丙泊酚联合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情况以及术后躁动等情况发生.结果 T1、T2、T3、T4观察组患者HR、MAP、SpO2相比于T0时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4时两组患者HR、MAP、SpO2等指标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显著提升,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等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躁动等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华;包林林;宋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即改良式剖宫产术组(改良式组,n=40)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子宫下段组,n=40).子宫下段组产妇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改良式组产妇接受改良式剖宫产术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改良式组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后1天排气比例40.0%(16/40)显著高于子宫下段组17.5%(7/40)(P<0.05),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5.0%(2/40)、12.5%(5/40)均显著低于子宫下段组25.0%(10/40)、37.5%(15/40)(P<0.05).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更能有效缩短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排气,减少产妇并发症,减轻产妇疼痛.
作者:赵红花;黄丽君;卢欢欢;胡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诊疗状况,包括20例单纯型、17例分泌型和25例感染型患者,对62例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年,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随访1~2年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单纯型和17例分泌型患者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37例无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100.00%,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10例感染型患者术前临床感染症状消失,术后9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创面形成血肿,切口裂开.15例术前感染型患者,11例创面愈合良好,4例切口裂开.25例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80.00%,术后随访1~2年,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12.00%.感染型与无感染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P=0.005),预后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31).结论 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均能够有效治疗病症,感染型患者术前准备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分泌型和单纯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更显著,预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海明;刘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6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年龄不同分组为对照组(40~65岁)与观察组(>65岁),各31例.两组患者均行12导联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两组患者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率为25.81%(8/31),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16/31),χ2=4.350,P=0.036;除差值均方根(rMSSD)外,观察组DC及HRV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DC与HRV的rMSSD、SDNN、HF及pNN50呈正相关性,而与HR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分析DC可较好的判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洪晔;鲁敏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持续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对肺癌根治手术后病人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36例按照1:1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泵入丙泊酚维持麻醉;实验组:患者通过持续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2小时、2天、4天、6天、8天、10天的智力精神状态(MMSE量表),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和正常交流所需的时间多少;并观察两组病人出现智力障碍、情绪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数量差异.结果 术后每个时段的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正常交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例数都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采取持续吸入七氟烷的麻醉方法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患者认知能力的恢复,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晓贞;朱伟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螺旋CT在临床上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104例踝关节损伤病人依次进行医生问诊、X光线拍摄和螺旋CT扫描,依据患者损伤因素、病灶外部形态及影像中踝关节特点进行分析,对患者病情及损伤类型做出判断.结果 104例患者经医生问诊误诊48例,准确率为53.8%,X光线拍摄误诊22例,准确率为78.8%,螺旋CT扫描误诊0例,准确率为100%.螺旋CT扫描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病人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医生问诊和X光线拍摄技术,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患者,省时简便,准确性更高,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杨永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具体的治疗措施.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实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0%,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视力水平恢复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由于外伤引起的创伤性或突发性疾病导致发生出血,并使得患者出现黄斑孔、青光眼、视网膜出血等一系列的合并症.结论 根据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实施临床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傅优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其中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组40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84±11.52分钟,与开放组的49.21±13.62分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分别为7.27±2.73天和3.35±1.63和,高于开放组的3.35±1.63天和1.7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比较,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军;林仙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