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峰;黄立功;夏发明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查体,并叩诊,同时对患者进行X线、B超、CT肠道检查,然后对其临床疗效、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恢复时间4~30天,平均(17.7±2.6)天,在恢复时间分布方面,27例≤7天,13例>7天,分别占总数的67.5%、32.5%.肠瘘2例,腹腔广泛粘连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复发0例,复发率为0.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好.
作者:虞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于早期胃癌治疗效果,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行EMR术,另外80例行ESD术.比较EMR组与ESD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结果 EMR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低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局部复发率高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手术时间较ESD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EMR相比,ESD具有更好的切除效果,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是治疗早期胃癌的较好选择.
作者:史池红;陆德文;许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分型及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起纳入本组研究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28~73岁,平均43岁.根据其损伤结构和程度,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根据不同分型,Ⅰ型、Ⅱ型型通过微创切口结合可吸收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Ⅲ型型骨折采用微创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Ⅳ型骨折采用传统L型入路及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结果 对32例(33足)并发距下关节面骨折的跟骨骨折行跟距关节外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4%.跟距关节面,跟骨宽度,内外翻,B?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 本分型将跟骨骨折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Ⅰ~Ⅲ型采用微创入路结合可吸收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宁;蒋海勇;史景超;刘观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服碳酸氢钠片对于预防留置双J管术后并发结石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72例留置双J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的36例归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的36例归为研究组.研究组给予连续口服碳酸氢钠片,2片/次,3次/日,直至拔除双J管,对照组则未给予碳酸氢钠片.2月后,采用膀胱镜拔除双J管,比较两组患者附壁结石的发生率,确定附壁结石的成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拔管前尿液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附壁结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78%vs 52.78%,χ2=4.677,P=0.031);研究组中非感染性结石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vs 68.42%,χ2=3.911,P=0.048);研究组拔管前,尿液pH值较手术前明显升高(6.65±0.33 vs 6.11±0.29,t=7.375,P=0.001),对照组拔管前尿液pH值与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5±0.32 vs 6.14±0.30,t=0.137,P=0.892).结论 采用口服碳酸氢钠片可以用于预防留置双J管术后附壁结石的形成,其预防效应主要是通过碱化尿液、减少非感染性结石形成的方式实现的.
作者:郑定钦;周青英;黄达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的手术治疗及对光感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8例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巩膜扣带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与对照组(76.6%)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对数视力(LogMAR)、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FT)及黄斑区平均厚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与对照组(16.7%)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黄斑区中心凹厚度及平均厚度,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涛;王彦;章征;池其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8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手术状况.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组采取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5.34%vs 90.69%,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下鼻甲萎缩、鼻泪管损伤、鼻腔粘连的发生率(0.00%、2.32%、4.6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7%、13.95%、32.5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范光辉;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胆道结石的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选取5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两组相应肝功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日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比较,观察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肝功情况,各项指标两组在术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两组均少见.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组与传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的同时,又保持了肝胆系统的完整性及胆囊正常的生理功能.
作者:章光锋;陈建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急性阑尾炎患儿80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炎性反应标志物变化情况、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围术期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CT、CRP、NEU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止痛药使用率、肠梗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较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等特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罗欢;韩莹毅;袁乐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术后自愿行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入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μg/kg组(SD1组)、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1.5μg/kg组(SD2组)和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2μg/kg组(SD3组),每组各25例.于手术结束即刻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采用VAS评分法,监测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各组患者术后PCA的按压次数,患者出复苏室的时间,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后1、6、12、24、48小时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1、SD2、SD3组患者术后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出复苏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SD1、SD2、SD3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SD3组嗜睡、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D1、SD2、SD3组POD发生率分别为28.00%、16.00%、4.00%、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和术后72小时内POD发生率.
作者:俞丽君;陈忠华;陈念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常规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判定结果作为两组检查的金标准.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诊断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诊断符合率方面,研究组91.3%与对照组71.3%比较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确诊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成人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更高,可对阑尾位置、长短、粗细、粘连等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常旭;徐文浩;胡峰;谢清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前壁切除并修补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本两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共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前壁切除并修补术组(n=30)和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子宫愈合良好、子宫切除、ICU转入、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壁切除并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总失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ICU转入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40.0%(12/30)(P<0.05),但两组患者的子宫愈合良好率、子宫切除率、病死率100.0%(30/30)、0、0vs100.0%(30/30)、6.7%(2/30)、0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前壁切除并修补术较常规保守手术治疗更能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对缺乏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何斌;李玮;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在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住院治疗的13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轻型颅脑损伤组(A组)41例,中型颅脑损伤组(B组)51例,重型颅脑损伤组(C组)42例,并设正常对照组(D组)3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组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结果4组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分别为:A组1.865±0.233ng/ml,B组1.326±0.419ng/ml,C组0.556±0.184ng/ml,D组2.061±0.316ng/ml.A组、B组和C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均低于D组,C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可能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膜联蛋白 A1水平有助于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指导治疗.
作者:刘飞飞;韩丽君;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预防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胸外科进行治疗的高龄手术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行丙泊酚联合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情况以及术后躁动等情况发生.结果 T1、T2、T3、T4观察组患者HR、MAP、SpO2相比于T0时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4时两组患者HR、MAP、SpO2等指标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显著提升,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等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躁动等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华;包林林;宋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少,仅7.5±18.32mg,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作者: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探究增强CT及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诊断方式,针对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诊断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5.65%(44/46),而增强CT为97.82%(45/46),稍高于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级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3.48%,增强CT为96.6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分级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增强CT和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梁宇;吕燕;闫景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75岁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住院的7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onⅡ~Ⅳ型)70例,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较全髋关节置换短(约60分钟),术中出血少(约100~200ml),愈合时间3~4周.7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术中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35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2%.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的优点.
作者:刘国宝;费红良;王金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weil截骨在转移性跖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转移性跖痛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36)和对照组(n=236).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AOFAS评分及大压力、压强以及冲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压力、压强以及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weil截骨治疗转移性跖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跖骨功能活动功能.
作者:周朝;周骅;杨红海;李展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减压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非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 术后3天、6个月,两组影像学指标、ODI、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3天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ODI指数、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减压手术可明显提高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斌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单侧联合峡部切除治疗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PTC)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mPTC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每组45例患者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单侧腺叶全切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手术,观察组实施甲状腺单侧联合峡部切除手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切口尺寸、术中出血量、术后服药量、住院时间以及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更短,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尺寸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服药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2.22%,对照组未出现复发,两组患者存活率均为100%,两组间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两组间出现显著差别(P<0.05).结论 甲状腺单侧联合峡部切除手术对于治疗mPTC患者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且能够使并发症概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mPTC治疗过程中实施推广.
作者:夏龙飞;张军民;吴其肯;郭新海;刘玉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表现、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15例既往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原因、诊断、治疗.结果 术中证实均为空回肠憩室继发引起肠梗阻甚至肠扭转,均行手术治疗,恢复顺利.结论 空回肠憩室发生肠梗阻较少见但易发生于高龄病人,往往既往有慢性腹痛病史,对于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的因肠梗阻就诊的患者,CT除外肿瘤、腹股沟疝等原因,因考虑到有空回肠憩室引起可能,腹腔镜探查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探查发现因以憩室切除或肠部分切除为主,如保守治疗好转,必要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进一步除外小肠疾病的可能.
作者:姜静华;罗建生;张兆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