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常规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指导价值

常旭;徐文浩;胡峰;谢清飞

关键词: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 常规超声, 成人, 急性阑尾炎
摘要:目的 对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常规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判定结果作为两组检查的金标准.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诊断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诊断符合率方面,研究组91.3%与对照组71.3%比较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确诊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成人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更高,可对阑尾位置、长短、粗细、粘连等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少,仅7.5±18.32mg,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作者: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D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U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DP可改善BPH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周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CH患者80例,依据治疗疗效分为无效组(n=10例)和有效组(n=70例),检测两组血清NSE、HMGB1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无效组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MGB1下降值均与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转归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丹江;郑伟明;朱聪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非创伤性指标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非创伤性指标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肝穿病理分期和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肝穿病理分期和超声检查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S0期3例,S1期15例,S2期17例,S3期18例,S4期7例,分别占总数的5.0%、25.0%、28.3%、30.0%、11.7%.随着肝穿病理分期的提升,患者的血清HA、LN、PCⅢ、PCⅣ水平均逐渐提升(P<0.05),肝穿病理分期和血清学指标HA、LN、PCⅢ、PC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肝穿病理分期的提升,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长径均逐渐延长(P<0.05),门静脉大流速逐渐降低(P<0.05),肝穿病理分期和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长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门静脉大流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查等非创伤性指标显著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谢洪华;吴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HCCA患者111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性手术组36例、根治性手术组42例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组33例,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姑息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6%,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35.71%、0;姑息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69.44%、11.11%、0;PTCD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21.21%、0、0,根治性手术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和PTCD组(P<0.05).结论 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可作为HCCA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刚;陆可;潘万能;张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形成组(n=30)和未形成组(n=370)两组,对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类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P<0.05),不包括性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折部位、糖尿病(P<0.05),不包括高血压冠心病(P>0.05).结论 影响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骨折部位、糖尿病,临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将患者的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叶秋杰;沈海良;董建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探讨一种新型输尿管通道鞘内芯在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在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目前临床手术中所使用的输尿管软镜通道鞘结构自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进行体外模型试验以及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观察其使用效果.结果 体外模型试验中,通道鞘置入模型后,在显示器屏幕可见模型内管壁,输尿管软镜内灌注冲洗液,同样可见模型内管壁图像;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均顺利完成,并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置鞘时间逐渐变短.实验后所有猪均正常苏醒,未发现输尿管壁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型输尿管通道鞘内芯经过体外模型试验及动物实验,达到了可视下置鞘的目的,并可较好地放置到位,避免了C臂机使用所引起的辐射损伤,是一种全新的置鞘方式,缩短了输尿管软镜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阮磊;袁利荣;张承广;兰建宏;鲁来兴;王程;谷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62例手术临床治疗经验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诊疗状况,包括20例单纯型、17例分泌型和25例感染型患者,对62例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年,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随访1~2年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单纯型和17例分泌型患者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37例无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100.00%,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10例感染型患者术前临床感染症状消失,术后9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创面形成血肿,切口裂开.15例术前感染型患者,11例创面愈合良好,4例切口裂开.25例感染型患者创面愈合率80.00%,术后随访1~2年,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12.00%.感染型与无感染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9,P=0.005),预后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31).结论 不同分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均能够有效治疗病症,感染型患者术前准备能够帮助部分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分泌型和单纯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更显著,预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郑海明;刘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空回肠憩室至引起肠梗阻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表现、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15例既往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原因、诊断、治疗.结果 术中证实均为空回肠憩室继发引起肠梗阻甚至肠扭转,均行手术治疗,恢复顺利.结论 空回肠憩室发生肠梗阻较少见但易发生于高龄病人,往往既往有慢性腹痛病史,对于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的因肠梗阻就诊的患者,CT除外肿瘤、腹股沟疝等原因,因考虑到有空回肠憩室引起可能,腹腔镜探查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探查发现因以憩室切除或肠部分切除为主,如保守治疗好转,必要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进一步除外小肠疾病的可能.

    作者:姜静华;罗建生;张兆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对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8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手术状况.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组采取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5.34%vs 90.69%,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下鼻甲萎缩、鼻泪管损伤、鼻腔粘连的发生率(0.00%、2.32%、4.6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7%、13.95%、32.5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下鼻甲反转扩大下鼻道入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范光辉;陈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46例,按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止痛药使用情况和住院时长,并发症和短期内囊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痛药使用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短期复发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患者的过程中,手术时间短,创伤更小,操作更加安全,利于患者恢复,该手术方法能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情况,该方法与腔镜手术在短期复发率上可达到同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袁耀宇;刘世雄;张鑫圣;王慧;谢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指根麻醉下行指动脉背侧终末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目的 总结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及指骨缺损伤患者12例(13指).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设计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都予以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2天1例出现皮瓣暗红,偏紫,经蒂部拆线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饱满,两点分辨觉6~8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优11指良2指.结论 指神经阻滞麻醉下以指动脉背侧终末支为蒂的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符合损伤小,不损伤主干血管,就近转移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余得水;张玉明;李祯华;王德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 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吕晓俊;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相关形态学参数的MSCT评价

    目的 应用MSCT在无症状的成年人髋关节中测量FAI相关的形态学定量参数,确立这些参数的均值及参考区间,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注的240例有腹部或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行CT检查的年轻成年人,计算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a角及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钳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髋臼前倾角、中心边缘角、髋臼交叉征;对上述影像学形态参数进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结果 凸轮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α角为51°(SD 9)和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为9mm(SD 2),钳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髋臼前倾角为19°(SD 6),中心外侧角为32°(SD 6);凸轮型相关形态学参数均值及95%参考区间远远超出目前文献中界定异常阈值,而在钳型中超出程度略小.不同性别间参数在凸轮型中相近,而钳型中略有差异.结论 无髋关节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年轻成年人形态学测量值的95%参考区间超出异常范围阈值,形态学参数在成像时应该谨慎使用,特别是a角不是定义凸轮型FAI的合适参数,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参数似乎反映的是正常的解剖变异.FAI是一种临床诊断,无症状患者的预防性手术不应仅基于影像学征象.

    作者:钱建敏;戴文字;金丽君;程建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RP、PCT水平变化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 探究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急性阑尾炎患儿80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炎性反应标志物变化情况、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围术期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CT、CRP、NEU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止痛药使用率、肠梗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较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等特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罗欢;韩莹毅;袁乐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于本院择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成年患者共计8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组(T组)和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各40名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局麻药毒性反应、Horner综合征等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患者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显著短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显著长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人数显著少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及Horner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相比,C5横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作者:周海燕;张瑜;徐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应用于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4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分别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诊断标准终以手术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对两组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对照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7%、72.0%、84.6%,研究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9%、100.0%、95.2%,研究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对甲状腺结节恶变情况进行及早发现与诊断,可作为甲状腺结节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作者:徐文浩;余文杰;孟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胆道结石的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选取58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两组相应肝功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日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比较,观察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肝功情况,各项指标两组在术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两组均少见.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组与传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的同时,又保持了肝胆系统的完整性及胆囊正常的生理功能.

    作者:章光锋;陈建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上肢手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的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注药20分钟后神经阻滞效果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章宦飞;蔡万磊;李圣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对136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持续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对肺癌根治手术后病人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36例按照1:1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泵入丙泊酚维持麻醉;实验组:患者通过持续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2小时、2天、4天、6天、8天、10天的智力精神状态(MMSE量表),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和正常交流所需的时间多少;并观察两组病人出现智力障碍、情绪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数量差异.结果 术后每个时段的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正常交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例数都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采取持续吸入七氟烷的麻醉方法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患者认知能力的恢复,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晓贞;朱伟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