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及预后分析

徐刚;陆可;潘万能;张清华

关键词:根治性手术, 姑息性手术, PTCD, 肝门部胆管癌
摘要:目的 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HCCA患者111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性手术组36例、根治性手术组42例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组33例,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姑息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6%,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35.71%、0;姑息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69.44%、11.11%、0;PTCD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21.21%、0、0,根治性手术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和PTCD组(P<0.05).结论 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可作为HCCA的有效治疗方法.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及其抢救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及其抢救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急诊抢救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急诊抢救组(n=40)和常规急诊抢救联合早期液体复苏组(联合急诊抢救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抢救效果、抢救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急诊抢救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急诊抢救组(P<0.05),抢救成功率80.0%(32/40)显著高于常规急诊抢救组60.0%(24/40)(P<0.05),死亡率20.0%(8/40)显著低于常规急诊抢救组40.0%(16/40)(P<0.05),抢救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常规急诊抢救组17.5%(7/40)(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常规急诊抢救联合早期液体复苏的抢救效果较单独常规急诊抢救好.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感染患者PCT、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及其炎症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感染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及其炎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患者的诊疗情况,其中30例发生产后感染者作为观察组,30例未发生产后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CT和CRP检测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PCT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水平及其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和CD3+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D4+CD45+和CD8+CD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4、IL-6、IL-8和IL-12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后感染患者的PCT明显升高,PCT可为诊断该病提供依据;剖宫产后感染患者的部分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下降,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包美丽;支佩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EUS+TRTE联合应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联合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疑似前例腺癌(PCa)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经会阴前列腺8点盲法穿刺活检;观察组行CEUS+TRTE后,对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活检情况以及两种穿刺活检方式在诊断PCa上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a检出率、单针检出率分别为60.87%、65.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13%、16.44%),其阳性病例平均穿刺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 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93.33%、91.30%、96.55%、82.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0%、62.50%、60.87%、75.00%、45.4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TRTE联合应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能够更加有效、精确地发现靶目标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穿刺,能够显著减少前列腺穿刺针数,使Pca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吕成;王正平;涂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轻度颅脑外伤患者75例、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69例及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人员70例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比较3个月观察期的尿AD7c-NTP含量变化.结果 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AD7c-NT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AD患者相近,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存在神经元的损害,其尿AD7c-NTP水平的变化,提示轻度颅脑外伤会提高病人得AD的几率.

    作者:汤朱骁;刘伟贤;石晓勇;龚杰;沈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快速通道麻醉技术患者8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n=40)和芬太尼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小时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术后2、6、8、12、24小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中恶心6例,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芬太尼组患者中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6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28/40).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敏娟;林丽娜;王红珠;金冰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管理方案的应用

    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 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通过吞咽障碍管理、进食规范管理、规范鼻饲流程、陪护者教育与培训实施专业化、系统化预防误吸管理方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和80.49%,误吸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26.83%,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13%和1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误吸管理方案融入了多项护理应对策略及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提高颅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总有效率,降低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尚旭丽;吴益芬;陈君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曲安奈德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的效果及对IL-6、TNF-α、IFN-γ的影响

    目的 分析曲安奈德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的效果及对IL-6、TNF-α、IFN-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变化、前房闪辉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1周前房闪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曲安奈德能有效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前房闪辉,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战巧;钟柳美;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的2年随访及TCT、HPV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高频电波刀(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的2年随访结果,分析TCT、HPV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普通电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深度、切除组织面积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HPV阳性率、TCT异常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和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组织深度和面积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PV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TCT异常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用时短、术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术后进行TCT、HPV检测对于监测病情转归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明翠;张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应激状况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应激状况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0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诊疗及麻醉情况.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对照组采取静脉泵注射生理盐水进行麻醉,观察组采取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15分钟(T0)、插管后5分钟(T1)、术毕(T2)以及术后24小时(T3)的应激状况[Cor(皮质醇)、NE(肾上腺素)],麻醉后的苏醒质量(躁动评分、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的Cor、NE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Cor、N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的应激状况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娇君;王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感觉功能恢复分析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拇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静两点分辨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动静两点分辨觉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拇指缺失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感觉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陈少华;刘本全;刘亚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增强CT及超声造影应用于创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针对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探究增强CT及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诊断方式,针对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诊断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5.65%(44/46),而增强CT为97.82%(45/46),稍高于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级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3.48%,增强CT为96.6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分级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增强CT和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梁宇;吕燕;闫景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改良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乳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标准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与传统拔牙器械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高速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与传统拔牙器械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0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可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7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拔牙器械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观察组给予高速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种拔牙器械的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V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较传统拔牙器械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罗丽华;田剑敏;吴列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宫角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宫角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收治的宫角妊娠患者31例,采用宫腔镜手术对其进行确诊及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均经宫腔镜确诊,并行宫腔镜下取胚术.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 宫腔镜下取胚术可作为宫角妊娠较为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施淼;刘松君;李武;吕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对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常规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指导价值

    目的 对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常规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判定结果作为两组检查的金标准.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诊断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诊断符合率方面,研究组91.3%与对照组71.3%比较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确诊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成人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更高,可对阑尾位置、长短、粗细、粘连等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常旭;徐文浩;胡峰;谢清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PRN的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1+PRN的方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85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确诊为继发于AMD或者高度近视并且接收单一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在治疗后1天、7天、1年内每个月的BCVA(佳矫正视力)、CRT(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以及1年之后眼部地图装萎缩进展.结果 在患者治疗之后,不同时间点AMD与高度近视患者佳矫正视力,相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1周~3月期间视力提升为显著,在治疗后3月~1年基本趋于平稳.CRT的治疗改善情况与BCVA一样,在随访观察1年会后,所有的患者患眼相较健眼中地图状萎缩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随访过程中,有9眼发生结膜下出血情况、轻度视网膜劈裂的患者有1例,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AMD及高度近视黄斑CNV患者,行1+PRN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疗效,并且能够在治疗中及治疗后保证患者的安全可操作性,注射次数较少就不会对患者地图状萎缩造成较大影响,可以在当前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沈丽芳;吴伯乐;胡夏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改良weil截骨在转移性跖痛36例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weil截骨在转移性跖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转移性跖痛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36)和对照组(n=236).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AOFAS评分及大压力、压强以及冲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压力、压强以及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weil截骨治疗转移性跖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跖骨功能活动功能.

    作者:周朝;周骅;杨红海;李展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低剂量组(0.25μg/kg,n=30)、中剂量组(0.5μg/kg,n=30)和高剂量组(1.0μg/kg,n=30)3组,以较慢的速度给予低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2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中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高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1.0μg/kg右美托咪定,然后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血管系统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时3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T2、T3时低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的HR、SBP、DB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高剂量组(P<0.05),但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低剂量较中剂量、高剂量右美托咪啶更能使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保持稳定,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CH患者80例,依据治疗疗效分为无效组(n=10例)和有效组(n=70例),检测两组血清NSE、HMGB1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无效组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MGB1下降值均与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转归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丹江;郑伟明;朱聪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