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目的 研究后路与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对开腹胃癌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胃癌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实施肋缘下给予病患进行腹横平面阻滞,而对照组给予病患实施后路腹横平面阻滞.实施两种镇痛方法后,以两组病患在手术完成后的2,6,12以及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24小时内的第1次按压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来比较镇痛效果.结果 手术完成后,观察组的静息和运动痛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CIA的按压时间较对照组晚,按压次数较少,且不良事件产生率也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病患实施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能够有效的减轻病患手术结束后的疼痛,作用范围较大,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106例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需行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耐药性以及导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相关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需行无菌手术患者888例,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检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病原菌耐药情况,同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骨科无菌手术888例患者中共有106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3株,占68.92%,革兰阳性菌67株,占26.69%,真菌11株,占4.38%.革兰阴性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极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值大于25(kg/m2)、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伴有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四肢手术均是出现无菌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各种病原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加强预防控制、充分重视相关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应用及耐药性、干预无菌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更好的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笑珍;周铁丽;沈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对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本院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实验组行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大尿流率、残余尿差异不显著(P>0.05);2组IPSS评分、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和传统的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术相比,乳腺癌切除整形术可以应用于体积较大的乳腺肿瘤,且不影响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但是局部扩大切除术可以增加手术切缘阴性的概率.本研究通过比较乳腺癌切除整形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3种手术切缘宽度比较二者的手术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整形术治疗,另外30例接受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在3种手术切缘宽度下的切缘阳性率和再手术率.结果 临床数据表明两组病人具有相似的年龄、肿瘤类型、肿瘤体积.接受乳腺癌切除整形术的病人在1mm切缘宽度具有较低的切缘阳性率(5.7%vs 20.8%,P=0.036),二次手术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乳腺癌切除整形术用于切除体积较大的肿瘤在治疗效果和切缘阳性率上与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宽度0~2mm)无异,其额外的美学收益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除保乳术外的选择.
作者:应健;陶德友;应荣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即改良式剖宫产术组(改良式组,n=40)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子宫下段组,n=40).子宫下段组产妇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改良式组产妇接受改良式剖宫产术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改良式组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后1天排气比例40.0%(16/40)显著高于子宫下段组17.5%(7/40)(P<0.05),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5.0%(2/40)、12.5%(5/40)均显著低于子宫下段组25.0%(10/40)、37.5%(15/40)(P<0.05).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更能有效缩短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排气,减少产妇并发症,减轻产妇疼痛.
作者:赵红花;黄丽君;卢欢欢;胡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均45例.以外科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情况,比较两组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包括钙化、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积气、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等.结果 MRI组和CT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分别为91.1%和86.7%,总检出率和各节段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组,CT组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则高于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能较准确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CT可反映椎间盘突出情况,但对椎间隙狭窄判断不足,MRI则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结构.
作者:张静;张洪彬;潘月好;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 肌瘤复发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相关激素及疼痛介质的含量,并统计术后肌瘤复发及月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FSH)含量显著升高(P<0.05);手术后1天、3天及6天,研究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心肌细胞P物质(SP)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第1次月经时间显著减少(P<0.05),月经过少、延迟及复发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持良好的卵巢功能,降低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戚秀秀;周毛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之后腕关节功能改善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使用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采用手术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腕关节功能的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6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腱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22.22%)(P<0.05).结论 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好Colles骨折伴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腕关节的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预后.
作者:宋林波;宋佳明;徐斌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39例患者手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 单纯手术组患者生存情况:生存时间<3个月7例,3~6个月12例,6~12个月16例,12~24个月2例,>24个月0例.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8.6%、5.4%、0.0%,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手术合并放化疗组生存情况:生存时间<3个月5例,3~6个月6例,6~12个月10例,12~24个月11例,>24个月7例.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8%、48.7%、17.9%,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脑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以放化疗,以延长生存期.
作者:陈金良;章勇军;施秋勤;单国进;陈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在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目前临床手术中所使用的输尿管软镜通道鞘结构自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进行体外模型试验以及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观察其使用效果.结果 体外模型试验中,通道鞘置入模型后,在显示器屏幕可见模型内管壁,输尿管软镜内灌注冲洗液,同样可见模型内管壁图像;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均顺利完成,并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置鞘时间逐渐变短.实验后所有猪均正常苏醒,未发现输尿管壁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型输尿管通道鞘内芯经过体外模型试验及动物实验,达到了可视下置鞘的目的,并可较好地放置到位,避免了C臂机使用所引起的辐射损伤,是一种全新的置鞘方式,缩短了输尿管软镜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阮磊;袁利荣;张承广;兰建宏;鲁来兴;王程;谷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髋臼内陷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伴髋臼内陷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和髋臼内陷改善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髋关节活动度方面,患者术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在Harris评分方面,患者术后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提高,髋臼内陷长度显著降低(P<0.05);在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方面,患者术后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髋臼内陷,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元元;胡钊;毛琦;徐安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上肢手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的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注药20分钟后神经阻滞效果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章宦飞;蔡万磊;李圣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探究增强CT及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诊断方式,针对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诊断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5.65%(44/46),而增强CT为97.82%(45/46),稍高于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级准确率上,超声造影技术为93.48%,增强CT为96.6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分级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增强CT和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梁宇;吕燕;闫景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服碳酸氢钠片对于预防留置双J管术后并发结石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72例留置双J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的36例归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的36例归为研究组.研究组给予连续口服碳酸氢钠片,2片/次,3次/日,直至拔除双J管,对照组则未给予碳酸氢钠片.2月后,采用膀胱镜拔除双J管,比较两组患者附壁结石的发生率,确定附壁结石的成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拔管前尿液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附壁结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78%vs 52.78%,χ2=4.677,P=0.031);研究组中非感染性结石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vs 68.42%,χ2=3.911,P=0.048);研究组拔管前,尿液pH值较手术前明显升高(6.65±0.33 vs 6.11±0.29,t=7.375,P=0.001),对照组拔管前尿液pH值与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5±0.32 vs 6.14±0.30,t=0.137,P=0.892).结论 采用口服碳酸氢钠片可以用于预防留置双J管术后附壁结石的形成,其预防效应主要是通过碱化尿液、减少非感染性结石形成的方式实现的.
作者:郑定钦;周青英;黄达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外生型CSP患者5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β-HCG情况、术后排气和下床时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何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诊断骨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经手术证实,本组60例骨盆骨折患者中,共有83处骨折.16层螺旋CT明确诊断出83处骨折、脱位,诊断准确率为100%,而X线明确骨折、脱位61处,可疑骨折10处,另12处骨折未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73.49%,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可准确诊断骨盆骨折的部位及关节脱位等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对于手指外伤的早期组织修复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采用V-Y推进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指端旋转皮瓣、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65例指端缺损(含78指).结果 5例(78指)皮瓣全部成活,42例(46指)随访4~15个月.平均7.2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指腹外形逼真,无瘢痕挛缩,肤色与正常组织相同,皮瓣弹性良好.结论应用V-Y推进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指指端旋转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可以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各种类型的指端皮肤缺损.
作者:陈伟听;陈龙;王立军;王大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表现、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15例既往无手术病史的因空回肠憩室引起肠梗阻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部位、原因、诊断、治疗.结果 术中证实均为空回肠憩室继发引起肠梗阻甚至肠扭转,均行手术治疗,恢复顺利.结论 空回肠憩室发生肠梗阻较少见但易发生于高龄病人,往往既往有慢性腹痛病史,对于既往无腹部手术史的因肠梗阻就诊的患者,CT除外肿瘤、腹股沟疝等原因,因考虑到有空回肠憩室引起可能,腹腔镜探查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探查发现因以憩室切除或肠部分切除为主,如保守治疗好转,必要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进一步除外小肠疾病的可能.
作者:姜静华;罗建生;张兆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足踝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收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6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式,手术前后均拍摄X线片,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后跟骨重要复位指标情况,包括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参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判,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等改善明显,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andersⅡ型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是82.50%,Ⅲ型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是66.67%,Ⅳ型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0%.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76±1.22)个月,大部分患者术后足外形良好,没有明显的跛行现象.术后未出现切口无法愈合、切口感染等情况.有3例患者3足出现腓骨肌腱鞘炎,经过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炎症得到缓解;有4例患者5足出现距下关节内外翻活动受限的情况,采取适当功能锻炼、理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他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来治疗SandersⅡ~Ⅳ型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复位效果好,固定安全,并且预后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映少,是一种能够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煜丽;钟如钢;恵明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乳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标准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岩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