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波;宋佳明;徐斌斌
目的 探究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理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及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病理诊断显示:100例患者包括28例良性及72例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恶性组病变直径(1.52±0.73)cm明显大于良性组(0.81±0.2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胸部CT边界不清发生率(94.4%)明显高于良性组(10.71%,P<0.05).41例行肺叶切除,恶性组(39例)明显多于良性组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进行肺楔形切除,恶性组7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良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0%,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中恶性病变比例高,可以结合患者病史、身体状况及病理诊断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切除.胸腔镜手术进行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林峰;黄立功;夏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应用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对减轻患者手术创面渗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1月至2018年4月1日在本院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组60例,治疗组术后行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填塞,对照组行单纯纳吸绵填塞,以VAS评分法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鼻腔渗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4小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建文;张靖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外生型CSP患者5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β-HCG情况、术后排气和下床时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何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其中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组40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84±11.52分钟,与开放组的49.21±13.62分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分别为7.27±2.73天和3.35±1.63和,高于开放组的3.35±1.63天和1.7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比较,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军;林仙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联合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疑似前例腺癌(PCa)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经会阴前列腺8点盲法穿刺活检;观察组行CEUS+TRTE后,对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活检情况以及两种穿刺活检方式在诊断PCa上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a检出率、单针检出率分别为60.87%、65.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13%、16.44%),其阳性病例平均穿刺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 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93.33%、91.30%、96.55%、82.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0%、62.50%、60.87%、75.00%、45.4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TRTE联合应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能够更加有效、精确地发现靶目标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穿刺,能够显著减少前列腺穿刺针数,使Pca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吕成;王正平;涂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拇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静两点分辨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动静两点分辨觉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治疗拇指缺失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感觉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陈少华;刘本全;刘亚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46例,按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止痛药使用情况和住院时长,并发症和短期内囊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痛药使用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短期复发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下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患者的过程中,手术时间短,创伤更小,操作更加安全,利于患者恢复,该手术方法能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情况,该方法与腔镜手术在短期复发率上可达到同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袁耀宇;刘世雄;张鑫圣;王慧;谢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放射诊断方式在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仅使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X线和CT诊断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和CT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CT诊断方式在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诊断方面的检出率方面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8.33%,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71.67%,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内的痊愈率和两个月内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CT诊断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CT诊断能够发现X线诊断发现不了的一些问题,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吕扬状;余剑峰;徐祖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正畸矫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矫治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隐形组(27例)、传统组(37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隐形组患者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及炎症状况.结果 矫治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矫治后6个月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患者的IL-1β、TNF-α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传统组(21.6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矫治期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宣建平;李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快速通道麻醉技术患者8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n=40)和芬太尼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小时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术后2、6、8、12、24小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中恶心6例,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芬太尼组患者中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6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28/40).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敏娟;林丽娜;王红珠;金冰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少,仅7.5±18.32mg,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作者: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对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本院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实验组行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大尿流率、残余尿差异不显著(P>0.05);2组IPSS评分、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导管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106例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需行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耐药性以及导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相关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需行无菌手术患者888例,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检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病原菌耐药情况,同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骨科无菌手术888例患者中共有106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3株,占68.92%,革兰阳性菌67株,占26.69%,真菌11株,占4.38%.革兰阴性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极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值大于25(kg/m2)、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伴有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四肢手术均是出现无菌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各种病原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加强预防控制、充分重视相关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应用及耐药性、干预无菌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更好的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笑珍;周铁丽;沈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weil截骨在转移性跖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转移性跖痛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36)和对照组(n=236).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weil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AOFAS评分及大压力、压强以及冲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压力、压强以及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weil截骨治疗转移性跖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跖骨功能活动功能.
作者:周朝;周骅;杨红海;李展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和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器实施左肺隔离行右肺单肺通气;SLC组患者实施左下肺叶隔离行右肺+左上肺叶通气.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分钟(T0)、侧卧位双肺通气后10分钟(T1)、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10分钟(T2)和术毕双肺通气10分钟(T3)4个时点取桡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PaO2均明显降低(P<0.05),SLC组T2时PaO2明显高于OLV组(t=-7.376,P=0.000);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Qs/Qt均明显升高,SLC组在T2、T3时Qs/Qt均明显低于OLV组(t=8.766,P=0.000;t=2.375,P=0.000).结论 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适用于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的通气管理,能明显减少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提高单肺通气时氧分压.
作者:赵栋;吕华燕;徐军;杨娜;乐新会;蓝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 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例,未感染28例,术后感染率为17.6%.其中感染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但感染、未感染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术中输血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RP的ROC筛选值为50mg/L时其诊断术后感染的真阳性5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1例,真阴性21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6)、75.0%(21/28)、41.7%(5/12)、95.5%(21/22).结论 CRP是预测多发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术前CRP水平<50mg/L是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指证.
作者:吴孩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螺旋CT在临床上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104例踝关节损伤病人依次进行医生问诊、X光线拍摄和螺旋CT扫描,依据患者损伤因素、病灶外部形态及影像中踝关节特点进行分析,对患者病情及损伤类型做出判断.结果 104例患者经医生问诊误诊48例,准确率为53.8%,X光线拍摄误诊22例,准确率为78.8%,螺旋CT扫描误诊0例,准确率为100%.螺旋CT扫描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病人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医生问诊和X光线拍摄技术,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患者,省时简便,准确性更高,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杨永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本院所在城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该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200名发生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00名感染者纳入分析,感染病原体以细菌性感染所占比例高占到40.05%,其次是念珠菌感染占到26.50%,滴虫感染占16.50%,支原体感染占9.50%,其他病原体占到7.00%.夏秋季患者发病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以单纯细菌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感染,滴虫感染为主;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学历较低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发生生殖道感染,且感染易发于夏秋两季.
作者:王丽雅;张玉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MSCT在无症状的成年人髋关节中测量FAI相关的形态学定量参数,确立这些参数的均值及参考区间,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注的240例有腹部或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行CT检查的年轻成年人,计算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a角及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钳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髋臼前倾角、中心边缘角、髋臼交叉征;对上述影像学形态参数进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结果 凸轮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α角为51°(SD 9)和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为9mm(SD 2),钳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髋臼前倾角为19°(SD 6),中心外侧角为32°(SD 6);凸轮型相关形态学参数均值及95%参考区间远远超出目前文献中界定异常阈值,而在钳型中超出程度略小.不同性别间参数在凸轮型中相近,而钳型中略有差异.结论 无髋关节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年轻成年人形态学测量值的95%参考区间超出异常范围阈值,形态学参数在成像时应该谨慎使用,特别是a角不是定义凸轮型FAI的合适参数,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参数似乎反映的是正常的解剖变异.FAI是一种临床诊断,无症状患者的预防性手术不应仅基于影像学征象.
作者:钱建敏;戴文字;金丽君;程建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HCCA患者111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性手术组36例、根治性手术组42例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组33例,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姑息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6%,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35.71%、0;姑息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69.44%、11.11%、0;PTCD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21.21%、0、0,根治性手术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和PTCD组(P<0.05).结论 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可作为HCCA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刚;陆可;潘万能;张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