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非创伤性指标关系分析

谢洪华;吴炜

关键词:肝纤维化诊断, 肝穿病理分期, 非创伤性指标
摘要:目的 分析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非创伤性指标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肝穿病理分期和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肝穿病理分期和超声检查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S0期3例,S1期15例,S2期17例,S3期18例,S4期7例,分别占总数的5.0%、25.0%、28.3%、30.0%、11.7%.随着肝穿病理分期的提升,患者的血清HA、LN、PCⅢ、PCⅣ水平均逐渐提升(P<0.05),肝穿病理分期和血清学指标HA、LN、PCⅢ、PC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肝穿病理分期的提升,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长径均逐渐延长(P<0.05),门静脉大流速逐渐降低(P<0.05),肝穿病理分期和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长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门静脉大流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查等非创伤性指标显著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一种新型输尿管通道鞘内芯在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在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目前临床手术中所使用的输尿管软镜通道鞘结构自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输尿管通道鞘内芯,进行体外模型试验以及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观察其使用效果.结果 体外模型试验中,通道鞘置入模型后,在显示器屏幕可见模型内管壁,输尿管软镜内灌注冲洗液,同样可见模型内管壁图像;猪输尿管软镜术实验均顺利完成,并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置鞘时间逐渐变短.实验后所有猪均正常苏醒,未发现输尿管壁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新型输尿管通道鞘内芯经过体外模型试验及动物实验,达到了可视下置鞘的目的,并可较好地放置到位,避免了C臂机使用所引起的辐射损伤,是一种全新的置鞘方式,缩短了输尿管软镜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阮磊;袁利荣;张承广;兰建宏;鲁来兴;王程;谷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肌瘤复发及创伤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 肌瘤复发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相关激素及疼痛介质的含量,并统计术后肌瘤复发及月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FSH)含量显著升高(P<0.05);手术后1天、3天及6天,研究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心肌细胞P物质(SP)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第1次月经时间显著减少(P<0.05),月经过少、延迟及复发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持良好的卵巢功能,降低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戚秀秀;周毛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涡轮机法与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涡轮机法与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96例(137颗牙)就诊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研究组(48例,67颗牙)和对照组(48例,70颗牙).对照组采取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研究组则采用涡轮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颊面部肿胀程度、肿胀消退时间、术后3天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18.65±2.49分钟vs 28.43±4.17分钟,t=16.766,P=0.001),张口受限值较对照组低(1.08±0.14cm vs1.87±0.24cm,t=23.654,P=0.001),颊面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低(1.27±0.22cm vs 2.02±0.37cm,t=14.493,P=0.001),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4.50±0.58天vs 6.88±0.75天,t=20.829,P=0.001),术后3天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3.18±0.39 vs 4.45±0.52,t=13.537,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vs 37.50%,χ2=8.000,P=0.005).结论 与锤凿劈冠法相比较,采用涡轮机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种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琳韵;应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产妇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干预,复合组此基础上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程、疼痛、运动神经阻滞、分娩结局、血皮质醇(COR).结果 复合组第一产程(T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T2)、第三产程(T3)、改良Bromage阻滞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方面,对照组T1、T2、T3时明显高于T0时,复合组T1、T2、T3时明显低于T0时,复合组T1、T2、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分娩后母血和脐静脉血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改善产妇的镇痛效果及母婴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T1及剖宫产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伟良;钱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外生型CSP患者5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β-HCG情况、术后排气和下床时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何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相关形态学参数的MSCT评价

    目的 应用MSCT在无症状的成年人髋关节中测量FAI相关的形态学定量参数,确立这些参数的均值及参考区间,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注的240例有腹部或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行CT检查的年轻成年人,计算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a角及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钳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髋臼前倾角、中心边缘角、髋臼交叉征;对上述影像学形态参数进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结果 凸轮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α角为51°(SD 9)和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为9mm(SD 2),钳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髋臼前倾角为19°(SD 6),中心外侧角为32°(SD 6);凸轮型相关形态学参数均值及95%参考区间远远超出目前文献中界定异常阈值,而在钳型中超出程度略小.不同性别间参数在凸轮型中相近,而钳型中略有差异.结论 无髋关节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年轻成年人形态学测量值的95%参考区间超出异常范围阈值,形态学参数在成像时应该谨慎使用,特别是a角不是定义凸轮型FAI的合适参数,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参数似乎反映的是正常的解剖变异.FAI是一种临床诊断,无症状患者的预防性手术不应仅基于影像学征象.

    作者:钱建敏;戴文字;金丽君;程建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3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取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髋功能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髋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对照组出现髋关节重度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4例,均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2例,但均于12周内自行恢复.结论 改良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功能,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红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综合预防措施在减少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后皮肤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预防措施在减少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后皮肤感染、坏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2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预防组(n=63例)和常规组(n=60例),常规组给予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预防组术后引流量和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皮肤感染、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常规组足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促进跟骨骨折大L切口术患者的创面愈合,有利于减少皮肤感染、坏死,且不影响患者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叶慧;郑荣琴;叶勇;徐胜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集束化营养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围术期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对改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及出院前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集束化营养干预策略,对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杨慧;施欢欢;冯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应用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对减轻患者手术创面渗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1月至2018年4月1日在本院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组60例,治疗组术后行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填塞,对照组行单纯纳吸绵填塞,以VAS评分法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鼻腔渗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4小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生物止血粉结合纳吸绵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建文;张靖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I及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中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MRI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均45例.以外科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情况,比较两组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检出率,包括钙化、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积气、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等.结果 MRI组和CT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分别为91.1%和86.7%,总检出率和各节段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和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组,CT组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则高于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能较准确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CT可反映椎间盘突出情况,但对椎间隙狭窄判断不足,MRI则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结构.

    作者:张静;张洪彬;潘月好;范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280例皮肤或轮匝肌松弛型、下眼睑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280例皮肤及轮匝肌松弛型眼睑袋装膨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皮肤及轮匝肌松弛型下眼睑膨出患者2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140例,行肌皮瓣法睑袋成形术加中面部提升法进行治疗,B组140例,行单纯肌皮瓣法睑袋成形式术治疗.于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满意率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术后半年A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满意率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l.05),术后半年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面部提升法、改良肌皮瓣睑袋成形术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的皮肤轮匝肌松弛型下睑膨出的临床效果显著,符合术后患者的美观要求,患者满意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照文;蔡东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替代阿片类在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PPH+外痔切除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3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阿片类药物(A组)、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B组),安慰剂(C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疼痛程度及术后24小时内患者对镇痛满意度整体评价,并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C组相比,术后3、9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B组与C组相比,术后3、9、24小时VAS值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2);B组与A组相比,术后3小时至术后18小时VAS值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B组VAS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哌替啶使用总量B组少,仅7.5±18.32mg,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24小时整体评价优于A、C组(P分别为0.029,0.000).A、C组各出现2例、1例恶心呕吐;B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无恶心呕吐;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 在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中,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与阿片类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具备替代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可行性.

    作者:厉金雷;徐昶;唐红丽;宋华羽;周振华;倪士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丙泊酚和七氟烷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对术后苏醒质量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丙泊酚和七氟烷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180例择期手术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七氟烷麻醉组和丙泊酚麻醉组,每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进行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深度(BIS).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3分钟(T3)、手术完成(T4)、睁眼(T5)、完全清醒(T6)]的HR、SBP、DBP和BIS.随访24小时,并记录术后两组并发症.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其余各时间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T1之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诱导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程度不明显(P<0.05),其余各时间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相比,手术完成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均能维持相当的麻醉深度,稳定心率,有效降压,且苏醒质量七氟烷表现更好.

    作者:王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38)和研究组(n=262).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刻(T0-麻醉前、T1-麻醉后30分钟、T2-麻醉后60分钟、T3-麻醉后90分钟)免疫球蛋白指标、T细胞亚群指标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T1时刻的IgG、IgA、IgM水平和T2、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T1时刻的IgG和IgM水平及T1、T2和T3时刻的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相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和T2时刻的CD4+低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刻的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刻的CD4+明显升高,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镇痛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措施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显著提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预后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胜仙;孔微微;吴艳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前壁切除并修补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的研究

    目的 研究前壁切除并修补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本两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共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前壁切除并修补术组(n=30)和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子宫愈合良好、子宫切除、ICU转入、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壁切除并修补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总失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P<0.05),ICU转入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保守手术治疗组40.0%(12/30)(P<0.05),但两组患者的子宫愈合良好率、子宫切除率、病死率100.0%(30/30)、0、0vs100.0%(30/30)、6.7%(2/30)、0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前壁切除并修补术较常规保守手术治疗更能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植入保留子宫出血量,对缺乏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何斌;李玮;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和单肺通气对患者肺内分流影响的比较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和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器实施左肺隔离行右肺单肺通气;SLC组患者实施左下肺叶隔离行右肺+左上肺叶通气.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分钟(T0)、侧卧位双肺通气后10分钟(T1)、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10分钟(T2)和术毕双肺通气10分钟(T3)4个时点取桡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PaO2均明显降低(P<0.05),SLC组T2时PaO2明显高于OLV组(t=-7.376,P=0.000);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Qs/Qt均明显升高,SLC组在T2、T3时Qs/Qt均明显低于OLV组(t=8.766,P=0.000;t=2.375,P=0.000).结论 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适用于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的通气管理,能明显减少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提高单肺通气时氧分压.

    作者:赵栋;吕华燕;徐军;杨娜;乐新会;蓝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放射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分析

    目的 研究放射诊断方式在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仅使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X线和CT诊断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X线和CT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CT诊断方式在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诊断方面的检出率方面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8.33%,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1个月内的痊愈率为71.67%,两个月内的痊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内的痊愈率和两个月内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CT诊断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CT诊断能够发现X线诊断发现不了的一些问题,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吕扬状;余剑峰;徐祖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EUS+TRTE联合应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联合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疑似前例腺癌(PCa)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经会阴前列腺8点盲法穿刺活检;观察组行CEUS+TRTE后,对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活检情况以及两种穿刺活检方式在诊断PCa上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a检出率、单针检出率分别为60.87%、65.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13%、16.44%),其阳性病例平均穿刺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 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93.33%、91.30%、96.55%、82.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0%、62.50%、60.87%、75.00%、45.4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TRTE联合应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能够更加有效、精确地发现靶目标区,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穿刺,能够显著减少前列腺穿刺针数,使Pca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吕成;王正平;涂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88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微创组,n=40)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组(标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碎石取石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如厕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Cr、βMG、eGFR水平均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RBP水平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标准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如厕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标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显著低于标准组35.0%(14/40)(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洪钧晖;俞蔚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