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中医证型与其相关肿瘤标志物关系

张璐;邬伟;舒琦瑾

关键词:肺癌, 辨证分型, 指标
摘要:分析近年来有关肺癌中医辩证分型与某些指标表达的相关性,如细胞因子、免疫因子、骨桥蛋白、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等,客观的阐明了中医辩证的重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肺癌的诊治.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证候主症、次症地位在中药临床试验中的体现

    目的:通过回顾3种不同疾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单项症状痊愈率,确定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在总体疗效评价中的地位.方法:分别选取符合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临床资料,其中医证候赋分数据应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数据库,通过计算入组时症状评分不为“0”而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病例数,统计出单项症状痊愈率,用以评价各疾病中医主症、次症单项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胃溃疡、中风、慢性盆腔炎中药临床试验的中医症状的次症痊愈率优于主症痊愈率,其中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55%~78%,而主症痊愈率为39%~41%;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37.2%~ 48.0%,而主症痊愈率在0.5%~33.6%;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80%~88%,而主症痊愈率为74%~80%.结论:中药临床试验中特定疾病中医证侯的主症多与该疾病的西医主要症状、体征一致,对于难以彻底根治的疾病,药物对于这些主症的改善就显得有限.而临床试验中中医证侯的次症出现了较高的痊愈率则反映了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补充作用.临床试验当中除了关注中医证侯的主症改善情况,更应该注意观察药物治疗次症的疗效,这样才能寻找到真正体现中药新药治疗特色的靶点.

    作者:李晓斌;王文萍;李晓;王华伟;喻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对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抑制红细胞溶血、抑制大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清除·OH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对红细胞溶血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肝匀浆自发性过氧化;并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以及·OH;对铁离子均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结论: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小燕;唐晓霞;余跃;田港;贾艳丽;宋霄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东汉的一条佐证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作者:傅海燕;李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黄对创伤性休克大鼠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变化及大黄的对其影响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创伤性休克组(32只)以及大黄干预组(32只).观察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回肠形态学及大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创伤性休克和大黄干预组DAO活性在伤后2h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48h达高峰,伤后72h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内毒素水平则在伤后2h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24h达高峰,伤后48h和72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休克组和大黄干预组之间比较发现,DAO活性和内毒素水平在伤后2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4h、48h和72h休克组则显著高于大黄干预组(P<0.01).休克各组中,可见肠黏膜绒毛水肿,稀疏、片状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增生等病理改变,大黄干预组肠黏膜在伤后各时间点也可见上述变化,但较上述各组明显改善.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肠屏障功能的严重受损,动态监测DAO和内毒素对了解创伤性休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改变有重要意义,大黄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具有胃肠道保护作用,从而有降低DAO和内毒素的作用.

    作者:王莹莹;朱烈烈;李永领;陈大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疗程为7d.观察临床疗效、关节肿痛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和临床安全性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与对照组的85.71%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指数、血IL-6、ESR、CRP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UA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胃肠道不良反应(P<0.01)、血常规异常、肝肾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沈维增;谢峥伟;陈晓峰;张海艇;孙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天干岁运与北京地区180年实际降水变化的吻合性研究

    目的: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天干岁运与北京地区180年实际降水变化是否吻合.方法:对北京地区180年降水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第一,按“十天干”、“五运”和“太过不及”模式将180年各自归类,计算出三种模式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值;第二,定性比较:三种模式的年降水量均值高于180年年降水量均值为湿,低于则为燥;第三,定量比较:由于三种模式的年降水量均值数据均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天干岁运与北京地区180年实际降水量变化相比较,定性吻合,定量不吻合,其降水量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支运气所推算出气候变化模式在定性(燥湿之性)方面是有意义的,但无定量(燥湿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作者:郝宇;祖丽胡玛尔·艾尼瓦尔;费占洋;汤巧玲;贺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山胡椒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药理活性,对近20年发表的山胡椒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魏国清;蒋合众;耿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清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清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选用徐珊教授经验清和法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胃复春,观察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对胃黏膜萎缩、肠化、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等的治疗有效率和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和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霞;邓建平;朱飞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陆拯“调气解毒法”论治萎缩性胃炎的经验特色

    陆拯主任中医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注重毒理学说和脾胃学说,临证善治中医内、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病,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且疗效确切.“调气解毒法”是其论治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陆师通过辨毒邪作祟,析气机病变,创“毒证四层法”,从病因、病机、治法三方面论述萎缩性胃炎中“调气解毒法”的具体施用,并示验案二则以说明临床应用.

    作者:陈明显;傅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提高原质量标准.方法: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5 μm,4.6mm×250mm)分离;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 min-1;检测波长为348nm.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2.8128~140.6400μg·mL-1、0.9580~47.9023 μg·mL-1、0.9879~ 49.3944 μg·mL-1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100,9%、100.1%;RSD分别为1.5%、1.8%、1.8%(n=9).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茅纯;郑娟;邹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74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分别为痰湿型23例、气阴两虚型29例、肾虚型22例,另设正常男性对照组23例.测定骨密度、骨钙素、尿脱氧吡啶啉.结果:肾虚型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组、痰湿型组和健康人组;而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存在阶段性的特点,到后期的肾虚型,骨代谢异常较为严重.

    作者:冯晓红;魏佳平;范惠惠;袁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痰辨识癌症并发抑郁症的理论渊源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复习了中医古典至近现代文献中关于从痰证论治癌症/肿瘤及抑郁症的相关理论,提出“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本课题组提出的“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作者:杨玉兴;魏品康;陈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难治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彻底地清除病毒导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目前被认为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主要机制.免疫耐受包括了宿主和病毒两方面的因素,而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因而调整紊乱的免疫系统,打破HBV感染后的免疫耐受状态,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所在.对近年来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谢晶日;李婷婷;李明;石光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疤痕灸配合针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LT和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LT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疤痕灸组给予疤痕灸治疗,治疗组给予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84.44%;疤痕灸组临床治愈率为28.88%,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指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合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LT和IgE水平上,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P<0.05).治疗组比针刺组和疤痕灸组更能有效的降低嗽变异性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灸配合针刺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减轻症状缓解及消失的时间,更有效的恢复肺功能的指标,降低LT和IgE水平,减轻咳嗽变异哮喘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郑苏;罗强;吴珍;彭力;解龙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磷酸二酯酶-4及其亚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磷酸二酯酶-4及其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抗肝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脑海马PDE4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作者:杜雅薇;岳广欣;王蓬文;任映;孙海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促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疗效比较肯定,其机制可通过多种途径来缓解和改善脑缺血带来的损伤,血管新生可能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脑缺血后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它受到促进和抑制新血管形成因素的严格调控.综述现有研究,为针刺治疗脑缺血机制的认识开辟新的思路,为治疗性新血管形成用于脑缺血病人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晓明;尤艳利;周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煎煮方法黄连阿胶汤对口腔溃疡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黄连阿胶汤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作用的差异.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口腔溃疡模型组、口炎清组、黄连阿胶汤传统煎煮、机械常压、机械高压组,选用甲状腺和苯酚综合造模阴虚型口腔溃疡,取大鼠全血分离血清,采用酶免法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黄连阿胶汤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T3、T4具有显著升高(P<0.01);TNF-α、VEG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统煎煮组、机械常压组、机械高压组之间T3、T4、TNF-α、VEGF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对阴虚口腔溃疡大鼠有治疗作用,但不同煎煮方法样品治疗作用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凯;贾利利;李赫宇;张振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基因角度对卵巢早衰病因及治疗的研究

    卵巢早衰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效果亦不理想,近年研究显示,染色体上某些基因出现异常可能与卵巢早衰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关基因的发现,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不仅可筛查相关基因来预测妇女是否会发生过早绝经,使其能及时选择佳生育时机,还可采用一些措施对其表达进行调控,以达到治疗此病的目的.尽管基因角度的卵巢早衰研究并不完善,但寻找相关基因并进行治疗的研究前景看好,它为从基因角度完整地阐明卵巢早衰的病因,并研制出基因调控药物提供了可能性,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卵衰早衰问题.

    作者:郭菲;刘丹卓;赵新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有效成(组)分提取试验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的探讨

    以介绍中药有效成(组)分提取试验研究方法为目的,查阅了国内相关文献.介绍常用试验设计方法: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法、星点-效应面法、田口设计法等在中药有效成分或组分提取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朱志军;陈耀升;张楠楠;蒋亚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采用维生素D3结合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经药物治疗8周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祛瘀化痰方两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细胞比容(P <0.001),也能降低两个剂量组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的水平(P <0.05~P<0.001),对高剂量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能明显降低(P<0.05),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化痰方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

    作者:许利平;杨鑫伟;李情琴;商硕;郭晶晶;刘凤琪;张楠;侯睿;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