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李敬林
通过收集整理近5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了解目前中医药在该病治疗领域的进展,以期深化中医对本病的理论认识,提高临床和实验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姚奏英;陈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4基因启动子区rs2243250和rs2243283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和哮喘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01),但IL-4基因rs2243250和rs2243283基因型频率的3种遗传模型在掌纹阴性组与掌纹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单倍型频率在掌纹阴性组和掌纹阳性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和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IL-4基因rs2243250和rs2243283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者的大鱼际掌纹特应征无相关关系.
作者:周兆山;吉中强;朱习军;王燕青;薛卫林;陶红卫;姜文青;梁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肺积和息贲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要点,为肺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和息贲治疗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毒性药、理气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益气和养阴的药物为主.所有的药物中以辛、苦、甘、温热及归脾肺胃经之品常用.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和息贲治疗以扶正补虚、化痰祛湿、理气活血、以毒攻毒为主;方药性味主要选用辛、苦、甘及温热之品,归经主要为脾、肺、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和息贲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湿、瘀、毒为主.
作者:张怡;王笑民;于明薇;徐雯洁;南楠;马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发现,多种细胞信号分子及其信号通路在哮喘气道重建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调节、扶正固本、平衡阴阳”的总原则,对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将近年来关于细胞因子,如TGF-β1、MMP-9、TIMP-1、NGF、NF-κB、IL、IFN-γ、TNF-α等在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及中医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探索哮喘的有效中医治法提供一定的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陈理君;许朝霞;李学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散结方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复发性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第1d;希罗达10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 d;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内服益气化痰散结方,均21 d为1个周期.3周期后对临床近期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6.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位PFS为(254.00±6.25)d,对照组的中位PFS为(217.00±7.38)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3.3%和70.0%;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0%,5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较,益气化痰散结方与化疗联合能进一步延长晚期结肠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黄伶;郭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妊娠恶阻60例的临床疗效及对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联合常规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胃窦部的胃电频率及波幅接近正常人(P<0.05).结论: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具有明显的降逆止呕作用,疗效确切,易于接受.
作者:李红彩;于源源;苏利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6月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结果:①两组患者IMT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血压、血脂均已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普遍存在动脉硬化,丹参可延缓患者动脉硬化的进程.
作者:王永业;李若福;王成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首乌合剂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早期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实验性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以复方黄芪首乌合剂(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治疗,8周末收集尿标本检测24h尿蛋白(24 hPro)、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 mRNA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肾脏基底膜和足细胞的变化.结果:造模大鼠24 hPro、MA和AC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足细胞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减少,足突排列紊乱,足突融合;肾皮质Podocin、Nephr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复方黄芪首乌合剂治疗8周后,24 hPro、MA、ACR均明显减少(P<0.05);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减轻,细胞外基质增多减轻,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细胞融合减轻;肾皮质Podocin、Nephrin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复方黄芪首乌合剂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代谢综合征大鼠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军;程晓霞;朱晓玲;王永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桑白皮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确保药材质量.方法:用气质联用(GC-MS)法快速测定桑白皮样品的多种农药.采用不分流进样模式;进样口采用程序升温:120℃(4.5 min)按80 ℃/min至250℃(34 min);柱温箱程序升温:82℃(5 min)按8℃/min至280℃;柱流速控制:恒压120 Mpa;载气总流速:30 mL/min;柱流速:1.75 mL/min.MS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质谱检测模式:SIM.结果:对检测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具有农药残留,并且虫螨畏含量很高.结论:样品中含有虫螨畏残留,可确定在生产过程中虫螨畏污染比较严重.
作者:黄丽娜;何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作者:汪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脾虚病因病机出发来选择脾虚动物模型,采用了苦寒中药脾虚模型、利血平造模、高脂饮食造模、多因素造模脾虚大鼠模型来模拟脾虚内环境,以在多种生物体异物(食物和药物代谢产物、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等)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作为脾虚内环境湿浊转运障碍的重要指标,来探讨脾虚内环境湿浊转运障碍的机理.
作者:张诗军;潘爱珍;孙保国;杨彰斌;项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复方斑螫胶囊的临床疗效和远期影响.方法:100例患者双盲法1∶1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复方斑螫胶囊维持治疗,对照组不采用复方斑螫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QLQ-C30生活质量,并进行随访,比较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56.000%,对照组有效率3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4.641,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后,观察组在躯体、社会、心理和认知维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维度、疼痛、疲倦、恶心呕吐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43%、24.24%、13.45%,对照组53.44%、19.65%、9.53%,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141,P=0.695),2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8、15.336,P =0.000、0.000).结论:复方斑螫胶囊可以改善患者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够提高患者2年、3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海燕;陈君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的患者结合丹参注射液的应用对OFR系统的影响.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患者37例,肝功能均为A级;正常对照组10例,门奇静脉断流术组18例,门奇静脉断流术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19例.术前、术后第3d、10 d晨空腹抽静脉血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结果:肝硬化PHT患者术前血清SOD活性二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MDA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3d、10 d手术组和丹参治疗组SOD活性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与术前组比术后10 dSOD活性升高有意义(P<0.05).术后3d、10d手术组和丹参治疗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0天的MDA含量与术前组比降低显著(P<0.05).术后10天SOD活性、MDA含量变化率比术后3d的大,丹参治疗组SOD活性、MDA含量变化率也较手术组明显.结论:SOD、MDA的变化在肝硬化PHT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各参数的变化趋于明显且门奇静脉断流术能逆转上述各参数的变化,而丹参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又进一步降低MDA、升高SOD,随着丹参治疗时间的延长各参数的变化率也明显加大.
作者:姚常柏;张丽红;秦晔;吴硕东;夏振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传统中医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其进步的标志不在于一方一药的发现,而在于历代医家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前人之未发而总结起来的各家学说及某些新理论.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医学各家学说有七大派.认为人体体质学是自明清以来形成的一个学派.能否被公认,还要等待历史的审定,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外,扼要地介绍了提出来的新理论,主要有:“人体新系”猜想,“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天人同构”论,“整体制约”论,调控情绪的“三棱镜理论”,“心肾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等.其他新概念,新名词难计其数了.
作者:匡调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以蛋白印记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方法:148只雄性Wistar大鼠,以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于治疗后2周、4周、8周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备蛋白印记观察用.结果:造模组NF-κ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通络中药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1),同期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具有延缓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可能与调节NF-κB信号系统有关.
作者:冷锦红;于世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醒脑液早期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PPswe/PS△E9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血浆中胆碱能系统相关酶的影响.方法:将75只PAP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用药高剂量组、用药中剂量组和用药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15只遗传背景相同的转基因阴性的小鼠作为正常动物组.所试药物稀释至相同体积灌胃给药,正常动物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4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避暗箱测定其条件学习记忆能力.使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浆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所下降,血浆中Ach、AchE的含量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用药高剂量组及用药中剂量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且血浆中Ach含量均有所提高,而AchE含量则出现下降.结论:醒脑液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胆碱能系统有关.
作者:常富业;单媛莉;张云岭;王新祥;郑宏;马涛;刘雪梅;阎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综述近年来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研究现状.MicroRNA在UC结肠黏膜和外周血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MicroRNA及其靶基因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揭示UC发病机制,并提出构建针灸调节UC作用机制的MicroRNA-靶基因调控网络,从基因表达与功能调控层面为针灸治疗UC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窦传字;张淑静;王毅;吴璐一;包春辉;赵继梦;丰晓溟;胡智海;周次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 BMP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BMP6及BMP7,模空组大鼠骨组织中的BMP6/BMP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的下降.纳米钙补肾中药高、低剂量组、盖天力组、骨疏康组,用药8周后,与模空组相比较,均可上调骨组织中BMP6/BM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迪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紫丁香苷、黄芪甲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seXDB C18柱(250 mm×4.6 mm,5.0μ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结果:紫丁香苷在15.06~ 150.6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7.49%,RSD=1.25%,人参皂苷Rg1在25.03~250.31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48%,RSD=1.03%,黄芪甲苷在10.06~100.62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6.62%,RSD =0.9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艾迪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作者:徐晓卫;潘柔和;胡思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亦为疑难疾病,主要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了朱南孙、蔡小荪、夏桂成、肖承惊、沈绍功、尤昭玲、周仲瑛等7位名老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证经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颖华;王颖;郝松莉;侯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