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辅助提取决明子总蒽醌的工艺条件研究

黄祖林;吴晓琼;邱晓敏

关键词:决明子, 总蒽醌, 微波提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摘要:目的:以决明子总蒽醌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优选微波提取决明子总蒽醌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微波提取决明子总蒽醌的工艺进行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含量.结果:在90%乙醇溶液,决明子粉碎过40目筛,液固比1:20 (g/mL),微波中高火,回流提取10 min,决明子中蒽醌提取率可达77.31%.结论:实验为微波提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条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炎性相关因子IL-6、IL-1β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炎性相关因子IL-6、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片仔癀大、中、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和脑得生组.提前给药3天,造模后给药4天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IL-6、IL-1β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片仔癀大剂量组、脑得生组与尼莫地平组血清IL-6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各给药组血清IL-1β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片仔癀胶囊可以降低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IL-1β、IL-6的含量,减轻脑梗塞后的炎症病理过程,从而对于神经功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丽星;张晓萌;朱陵群;黄希艳;李倩;邹忆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黄在妇科临床应用及其与炮制的关系

    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物,功效众多,应用广泛,是一味妇科良药.但近年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其药效峻猛,用量用法稍有不当便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等副作用,所以影响了大黄的在临床的使用.而其炮制方法也影响着大黄临床应用的效果.从大黄的历史源流,在妇科、内科等得临床应用以及炮制与应用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大黄的临床应用及其与炮制的关系.旨在让临床医师更好的掌握大黄的使用规律,并在应用时注意不同炮制品的应用各异,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金玲丽;葛美厅;程建红;施月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导黄补血丸对缺铁性贫血和饮食失调致贫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复制缺铁性贫血和饮食失调致贫血的动物模型,观察导黄补血丸治疗贫血的作用,为临床验方的推广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断乳大鼠,给予低铁饲料结合定期少量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检测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取血清测定血清铁以及血清总铁结合力;采取隔日禁食(不禁水)的方法,复制饮食失调致小鼠贫血的模型,检测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导黄补血丸能够升高缺铁性贫血小鼠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的含量,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血清铁饱和度;导黄补血丸能够升高饮食失调致贫血小鼠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结论:导黄补血丸对缺铁性贫血和饮食失调导致的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国平;朱萱萱;倪文澎;邱召娟;周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醒脑液对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及血浆中胆碱能系统相关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醒脑液早期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PPswe/PS△E9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血浆中胆碱能系统相关酶的影响.方法:将75只PAP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用药高剂量组、用药中剂量组和用药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15只遗传背景相同的转基因阴性的小鼠作为正常动物组.所试药物稀释至相同体积灌胃给药,正常动物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4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避暗箱测定其条件学习记忆能力.使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浆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所下降,血浆中Ach、AchE的含量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用药高剂量组及用药中剂量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且血浆中Ach含量均有所提高,而AchE含量则出现下降.结论:醒脑液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胆碱能系统有关.

    作者:常富业;单媛莉;张云岭;王新祥;郑宏;马涛;刘雪梅;阎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多点注射联合特有中药膏剂外敷治疗糖尿病溃疡创面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多点注射联合特有中药膏剂外敷治疗兔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治疗效果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局部表达.方法: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LX)制备糖尿病兔模型,取建模成功的40只糖尿病兔,喂养3周后将各组动物后肢2 cm×3 cm全厚皮切除形成创面,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A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点联合特有中药膏剂治疗组(中药+干细胞组),B组:特有中药膏剂治疗组(中药组),C组:单独应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干细胞组),D组:糖尿病对照组(对照组).各组治疗后于第7、14、21天分别观察创面面积;第21天取创面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TGF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和B组目的基因mRNA表达都上调,说明A组和B组治疗效果好,明显优于C,D组.

    作者:佟长贵;赵文志;楚同彬;孙传秀;何盛为;米立东;孙学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文献中肺积和息贲治疗的方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肺积和息贲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要点,为肺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和息贲治疗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毒性药、理气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益气和养阴的药物为主.所有的药物中以辛、苦、甘、温热及归脾肺胃经之品常用.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和息贲治疗以扶正补虚、化痰祛湿、理气活血、以毒攻毒为主;方药性味主要选用辛、苦、甘及温热之品,归经主要为脾、肺、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和息贲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湿、瘀、毒为主.

    作者:张怡;王笑民;于明薇;徐雯洁;南楠;马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脂肪组织PPARγ2蛋白和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50只,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每组10只,同源雄性WKY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灌胃给药5周后,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脂肪组织PPARγ2蛋白表达,用Real-Time 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测定大鼠PPARγ2 mRNA基因表达.结果: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γ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γ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能减少脂肪组织PPARγ2蛋白表达和PPARγ2mRNA表达,从而减少成脂和保护心细胞功能.

    作者:谢鑫;张林;陈士玉;杨芳;张立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名老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总结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亦为疑难疾病,主要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了朱南孙、蔡小荪、夏桂成、肖承惊、沈绍功、尤昭玲、周仲瑛等7位名老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证经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颖华;王颖;郝松莉;侯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测定仙鹤草中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鹤草药材中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30:7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315 nm.结果:山奈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1.272 ~ 8.904 μg·mL-1(r =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1.94%.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为仙鹤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艳霞;陈芳;邓雁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4基因多态性与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4基因启动子区rs2243250和rs2243283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和哮喘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01),但IL-4基因rs2243250和rs2243283基因型频率的3种遗传模型在掌纹阴性组与掌纹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单倍型频率在掌纹阴性组和掌纹阳性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和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IL-4基因rs2243250和rs2243283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者的大鱼际掌纹特应征无相关关系.

    作者:周兆山;吉中强;朱习军;王燕青;薛卫林;陶红卫;姜文青;梁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含丹参腹膜透析液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6月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结果:①两组患者IMT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血压、血脂均已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普遍存在动脉硬化,丹参可延缓患者动脉硬化的进程.

    作者:王永业;李若福;王成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化葛根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化葛根素前药(mPEG5000-Pur)体内药效学进行初步评价,为开发新型无溶血不良反应的葛根素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mPEG5000-Pur对心肌的保护作用;采用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mPEG5000-Pur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葛根素PEG化后增强了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并且PEG化也可增强葛根素的抗小鼠心律失常作用,但是药效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葛根素经PEG化后仍然保持了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且药效均优于相应剂量葛根素注射液组,这可能与PEG化后对葛根素体内组织分布改善有关.

    作者:余美荣;蒋福升;钱朝东;丁滨;高承贤;陈铌铍;丁志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斑蝥胶囊对晚期肺癌维持治疗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复方斑螫胶囊的临床疗效和远期影响.方法:100例患者双盲法1∶1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复方斑螫胶囊维持治疗,对照组不采用复方斑螫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QLQ-C30生活质量,并进行随访,比较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56.000%,对照组有效率3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4.641,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后,观察组在躯体、社会、心理和认知维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维度、疼痛、疲倦、恶心呕吐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43%、24.24%、13.45%,对照组53.44%、19.65%、9.53%,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141,P=0.695),2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8、15.336,P =0.000、0.000).结论:复方斑螫胶囊可以改善患者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够提高患者2年、3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海燕;陈君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桔梗皂苷-D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桔梗皂苷-D (PD)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周2次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次日PD低剂量组、PD中剂量组、PD高剂量组分别给予PD 10、25、50mg·kg-1 ·d-1灌胃持续给药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采集样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血清肝纤维指标(HA、LN、PⅢP、C-Ⅳ)水平;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量;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D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TNF-α、HA及肝组织TGF-β1mRNA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BMP-7mRNA水平(P<0.05);PD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LN及肝组织α-SMA mRNA水平(P<0.05);PD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PⅢP、C-Ⅳ水平(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PD具有抗肝纤维作用,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和调高BMP-7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增殖和活化,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魏建波;刘琴;赵秋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以蛋白印记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方法:148只雄性Wistar大鼠,以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于治疗后2周、4周、8周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备蛋白印记观察用.结果:造模组NF-κ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通络中药组均能降低NF-κB的表达(P<0.01),同期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具有延缓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可能与调节NF-κB信号系统有关.

    作者:冷锦红;于世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体外HepG2 Caspase-3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 Caspase-3蛋白酶活性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分光光度检测其对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且呈剂量关系,与姜黄素有显著差异(P<0.001);二脱甲氧基姜黄素能增强Caspase-3酶活性,增强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二脱甲氧基姜黄素能激活Caspase-3蛋白活性,这可能也是它体外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机理之一.

    作者:姚滢;黄燕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党参根组织RNA提取的研究与优化

    目的:建立党参根组织高质量总RNA的提取方法.方法:针对党参根组织多糖含量高的特点,比较了CTAB-LiCl,CTAB-PVP,改良Trizol法3种总RNA的提取方法.结果:CTAB-LiCl法无法提取得到总RNA,CTAB-PVP法提取的总RNA有多糖等杂质污染,改良Trizol法提取的总RNA无DNA及其它杂质污染,党参根组织的产量为120.8 μg·g-1,A260/A280在1.8 ~2.0间,A260/A230大于2.0.结论:改良Trizol法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的RNA可以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曹玲亚;王东;曹秋芬;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药小蓟基原植物的分子鉴定

    目的:对中药小蓟的基原植物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药材质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以核基因ITS2片段及叶绿体基因片段sbA-trnH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邻接)树.结果:所研究的刺儿菜复合体样本的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psbA-trnH序列间也存在稳定差异,基于ITS2序列及psbA-trnH序列构建的邻接(NJ)树可以看出大刺儿菜与小刺儿菜不同样本均能聚为独立一支,表明中药小蓟的基原植物刺儿菜复合体确为两个独立的物种.结论:ITS2和psbA-trnH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地区分和鉴别物种,在中药原植物物种分类与中药鉴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稚颖;纪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mRAN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BMP6/ BMP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BMP6及BMP7,模空组大鼠骨组织中的BMP6/BMP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的下降.纳米钙补肾中药高、低剂量组、盖天力组、骨疏康组,用药8周后,与模空组相比较,均可上调骨组织中BMP6/BM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BMP6/BMP7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胃癌病机与治法研究

    胃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抑制胃癌,防治转移复发,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胃癌的病因病机、辩证以及胃癌中医治法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梁云麒;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