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复方治疗胃癌实验研究进展

王超;沈克平;胡兵

关键词:胃癌, 中药复方, 抗癌, 作用机制
摘要: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方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以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转移,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免疫,逆转耐药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对急性肺栓塞大鼠核转录因子kappa B的影响

    目的:探索姜黄素(CUR)对急性肺栓塞(APE)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假手术、模型和CUR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复制法制备APE大鼠模型,栓塞后6h、24h和72h分别随机取各组大鼠各6只,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肺组织病理检查,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阳性细胞数.结果:肺组织病理证实典型APE的血栓及肺泡坏死出血,CUR治疗能够减轻肺组织的病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在肺泡细胞、巨噬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支气管平滑肌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蛋白表达.栓塞后6h、24 h和72 h,CUR治疗组的NF-κB阳性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接近对照和假手术组.栓塞后6h、24 h时,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UR治疗组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接近对照和假手术组.结论:CUR可通过下调APE大鼠肺组织NF-κB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而改善其肺部的损害,这可能是其干预APE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微;赖志珍;王灵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三个分中心90例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平目颗粒,对照组予平目颗粒模拟剂,疗程2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突眼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突眼度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1.4%,对照组17.1%,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的突眼度(P<0.01).试验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71%,试验组中医证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正常.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平目颗粒可有效降低非活动期Graves眼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患者的突眼度,改善其临床中医证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亚利;汪涛;李红;陆灏;刘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槐角药材的显微鉴定研究及在槐角丸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槐角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及槐角丸的显微学之特征.方法:收集全国11个不同产地的槐角药材以及槐角丸2批,分别进行粉末制片与石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特征及组织结构.结果:对11份槐角药材和2批槐角丸样品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该药材显微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冯陈波;杨燕云;许亮;王菲;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9例健康人手掌颜色的初步研究

    目的:运用手掌颜色分析软件研究手掌颜色取色区域及不同性别的手掌颜色特征,以期为手掌颜色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9例正常人,分为男性、女性两组,将手掌颜色取色区域分为鱼际组、非鱼际组、全掌组.运用手掌颜色分析软件按不同分组对手掌图片分别进行取色,在RGB空间及HSV空间进行色度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值.结果:男性与女性的手掌颜色有差异,男性较女性的手掌颜色偏红、偏暗(P<0.001).取色区域:鱼际组与全掌组无差异,鱼际组、全掌组与非鱼际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手掌颜色研究中要考虑不同性别对手掌颜色的影响,鱼际区与非鱼际区手掌颜色均有临床判别意义,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明确各区的不同特征.

    作者:钟盛兰;雷昭;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痨合剂对初治肺结核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痨合剂对初治肺结核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采用2HRZE/4HR+口服抗痨合剂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采用2HRZE/4HR+口服中药安慰剂方案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痨合剂可显著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潮热盗汗、恶心、乏力等临床症状.抗痨合剂可显著减少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并下调Fox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痨合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下调Foxp3 mRNA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临床疗效.

    作者:郭净;刘忠达;张尊敬;周光闹;杜一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FC)属于一类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钡剂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我国发生率10% ~ 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西医对本病大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且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优势明显.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综合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科研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纪峰;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方、奥美拉唑,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积分与焦虑抑郁存在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在抑郁评分中,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明显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症状积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随着时间的延长,疏肝和胃方改善抑郁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张秀莲;朱生樑;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诱导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把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LG培养基培养;实验组用含有成骨诱导剂的DMEM-LG培养基培养.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且呈梭形;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卵圆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单、实用,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表现了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作者:杨武斌;王平;师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钩葛定眩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钩藤、川芎和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葛根素在5.015 ~ 80.24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47%(n=9);丹酚酸B在10.04~ 160.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8%(n=9).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巩伟;王莉;赵庆华;张振兴;张琨;姜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道格拉斯-普克法提取55例齿痕舌图像特征研究

    目的:找寻一种能够较好提取中医舌诊齿痕舌图像特征的计算机软件算法.方法:采用道格拉斯-普克法提取55例齿痕舌图的个数特征.结果:44例齿痕舌提取的个数特征符合肉眼观察特征,准确率达80%.结论:该方法能较好表达齿痕舌的严重程度.

    作者:朱穆朗玛;陆萍;夏春明;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醒脑静对高血氨大鼠脑内CRE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改善高血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组),高血氨模型组(B组),醒脑静治疗组(C组),Morris水迷宫观察动物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大鼠处死后,检测血氨,RT-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CRE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磷酸化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氨模型组及醒脑静治疗组大鼠血氨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血氨模型组相比,醒脑静治疗组大鼠寻找障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距离均缩短.与正常组比较,高血氨模型组大鼠皮层与海马组织CRE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醒脑静治疗组大鼠皮层与海马CRE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较高血氨模型组均明显升高.结论:醒脑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影响脑内CREB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未来;潘陈为;郑国庆;诸葛璐;林巍;张庆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黄连香薷饮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拆方研究

    目的:对古方黄连香薷饮进行拆方研究,筛选出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有效中药组合.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以黄连香薷饮全方及拆方组合进行给药治疗,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各组小鼠的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并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香薷组、黄连-厚朴组及黄连香薷饮全方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降低,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3%、47.74%、47.74%和41.74%,且肺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香薷单味药、黄连-厚朴药对和黄连香薷饮全方均具有显著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吴巧凤;宓嘉琪;吴新新;蒋亚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甘丙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内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6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21d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Gal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P<0.01),电针可逆转此变化(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A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可改善此病理变化(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内GAL的表达量下降,电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内GAL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许安萍;唐银杉;王鑫;加吾拉·阿不力孜;赛音朝克图;张淑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罗仙子提取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罗仙子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罗仙子提取物处理人白血病HL-60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率;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罗仙子提取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屠凌岚;郑晓亮;颜冬梅;马臻;彭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针感的溯源及其本质

    针感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多数医者认为针感与得气或气至同义,即针刺过程中出现针感说明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无针感预示着疗效差.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通过查询古籍文献以及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PubMed上相关文献,在分析针感一词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针感与得气和气至进行了辨析认为:针感一词是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名词,反应的是受术者的机能状态;针感不同于得气和气至,但三者的关系密切,是进行补泻获得气至、得气状态的重要标志.

    作者:李强;叶金甜;杨柳;闵霏;梁凤霞;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法对家兔不同急性损伤骨骼肌卫星细胞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手法对急性损伤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机械损伤和失神经因素在肌卫星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手法促进骨骼肌增殖的机制与途径.方法:取6月龄新西兰家兔258只建立家兔单纯钝挫伤、单纯失神经、钝挫伤+失神经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行手法治疗,于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各取1小组家兔观察肌卫星细胞数目变化情况,按照日期对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情况作一连续动态观察.结果:失神经后骨骼肌卫星细胞数目比无神经损伤组增加明显,在第3周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4个月后低于正常水平.结论:神经因素在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与增殖中有重要作用,手法可以加快失神经早期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与增殖速度,可能加速了肌卫星细胞向成肌纤维的肌组织转化.

    作者:马书杰;严隽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补肾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主要病位在肾脏,补肾法是治疗该病的主导方法.回顾了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依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作者:关雁;金智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组合方作用于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在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中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建立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试验分为药物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各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及ELISA法检测TNF-α、IFN-γ、IL-2与IL-6的含量.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用药后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从2-8降为2-4,二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比较,P<0.0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组TNF-α水平下降(P<0.05),IFN-γ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用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可以较好的评价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可通过降低TNF-α的含量以减轻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并通过促进IFN-γ、IL-2等的分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可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作者:张琳琳;李利丹;蒋美娟;李玉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疗信息挖掘中大规模复杂数据转置的SAS实现

    目的:探讨医疗信息系统中纵向数据横向转置的SAS实现方法.方法:通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获得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药处方及量表得分等信息,通过ETL数据预处理、PL/SQL提取等过程获得原始纵向数据后,使用SAS的PROC TRANSPOSE过程进行统计实现.结果:中药处方数据经转置后,可形成每一例患者各中草药使用剂量的格式;量表数据经转置后,可形成每一例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得分的格式.结论:通过相应的SAS程序可以实现医疗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纵向数据横向转置的过程,从而满足进一步统计分析的需要.

    作者:张颖;季聪华;王伟;陈丹;刘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