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雁;金智生
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观察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筛选齐墩果酸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0.1、1、10、100 μmol·L-1)、吡格列酮(10 μmol·L-1)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①不同浓度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②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胰岛素作用24h后,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成一定的量效关系,浓度为10μmol·L-1和100 μmol·L-1时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齐墩果酸能改善高浓度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艳萍;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桑黄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古代医家总结桑黄具有活血止痛化瘀、补虚、收涩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近代国内外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综述桑黄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应用记载,并对近代国内外的研究及开发应用进行分析归纳.
作者:黄孝闻;俞忠明;董宇;陈莉君;李洪玉;章建民;寿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的抑制作用,揭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采用60%乙醇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急性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的影响,并测定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SS、PGE2的含量.结果: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均能明显改善黏膜出血、糜烂及炎症等损伤状况,并能分别显著提高血清和胃组织中SS、PGE2的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对血清及胃组织中SS含量的提高优于替普瑞酮组(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成模抑制作用,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促进SS、PGE2等胃黏膜保护因子的生长有关.
作者:徐婷婷;苏克雷;朱方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槐角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及槐角丸的显微学之特征.方法:收集全国11个不同产地的槐角药材以及槐角丸2批,分别进行粉末制片与石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特征及组织结构.结果:对11份槐角药材和2批槐角丸样品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该药材显微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冯陈波;杨燕云;许亮;王菲;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功能性便秘(FC)属于一类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钡剂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我国发生率10% ~ 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西医对本病大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且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优势明显.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综合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科研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纪峰;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罗仙子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罗仙子提取物处理人白血病HL-60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率;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罗仙子提取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屠凌岚;郑晓亮;颜冬梅;马臻;彭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望小儿食指络脉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02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Apgar评分结果将上述新生儿分为正常组683例(Apgar评分≥8分)以及窒息组341例(Apgar评分≤7分),观察两组新生儿是指脉络的表里、颜色和三关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脉络位于风关627例(91.80%)、气关56例(8.20%)、命关0例,窒息组位于风关26例(7.62%)、气关282例(82.70%)、命关33例(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561例(82.14%)、鲜红84例(12.30%)、紫38例(5.56%);窒息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22例(6.54%)、鲜红194例(56.89%)、紫125例(36.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浮109例(15.96%)、不浮不沉422例(61.79%)、沉152例(22.25%);窒息组食指脉络浮、164例(48.09%)不浮不沉83例(24.34%)、沉94例(27.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望小儿指纹,能达到“三关辨轻重”的诊断要求,可用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剑英;周文豪;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收集古今昏迷(闭证)病的医案,对治疗昏迷(闭证)病的方药使用和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有几个趋势:①古今均以至宝丹、小续命汤、安宫牛黄丸等凉肝熄风化痰、清心醒脑开窍、化痰解毒、助阳祛风为主的汤剂方剂的使用为多,古代医家较多著作中昏迷(闭证)医案方中包含芳香开窍醒神、行气温中、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安神的三生饮、通关散、苏合香丸、牛黄丸、二陈汤加味、摄生饮等方剂,而期刊论文昏迷(闭证)医案中有了自制方和中西药合用的出现.②古今均常用燥湿化痰开窍、平肝潜阳熄风、清热凉血安神、养阴生津、化瘀止血类药物;由古代医家偏重化痰开窍、益气养阴,而转变为现代的偏重泻下攻积、清热泻火.③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方剂的药味数有所增加,常用药物的剂量有所增加,总药量呈增加趋势.
作者:郭鑫;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介导机制十分复杂,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阶段性作用特点,调动人自身的免疫能力共同作用,可以针对肿瘤多药耐药的多种机制进行有效的逆转.经实验研究发现,多数中药单体或复方,具有非常好的抗癌作用,而不良反应又较小.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
作者:孔琳;耿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肺外合皮毛”是中医药理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命题,早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该理论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相关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就“肺外合皮毛”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讨,为深入研探“肺外合皮毛”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作者:任秀玲;葛楠;杨景月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虚寒胃痛胶囊中芍药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①芍药苷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 x 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流速1.0mL/min.②黄芪甲苷采用VP-ODS(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结果:①芍药苷进样量在0.05109 ~2.554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5% (n=6,RSD=0.88%).②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892 ~12.23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4.5%(n=6,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用于虚寒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胃癌原发灶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及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更早期更及时防治胃癌侵袭转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证实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前提.根据前期研究中运用金龙蛇制剂从痰论治胃癌结果,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角度来探讨从痰论治胃癌侵袭转移将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晶钰;张璇;秦志丰;陆烨;裴蓓;张映城;魏品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古方黄连香薷饮进行拆方研究,筛选出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有效中药组合.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以黄连香薷饮全方及拆方组合进行给药治疗,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各组小鼠的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并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香薷组、黄连-厚朴组及黄连香薷饮全方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降低,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3%、47.74%、47.74%和41.74%,且肺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香薷单味药、黄连-厚朴药对和黄连香薷饮全方均具有显著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吴巧凤;宓嘉琪;吴新新;蒋亚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前方中的挥发油成分,并探讨其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经前方挥发油中共检测出38个色谱峰,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5%,其中含量高的为反式茴香脑(68.1%),其次为藁本内酯(12.1%).结论:通过经前方挥发油GC-MS成分比较分析;提示藁本内酯和反式茴香脑可能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揭示经前方的效应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作者:代娜;刘新宇;方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方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以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转移,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免疫,逆转耐药等.
作者:王超;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钩藤、川芎和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葛根素在5.015 ~ 80.24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47%(n=9);丹酚酸B在10.04~ 160.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8%(n=9).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巩伟;王莉;赵庆华;张振兴;张琨;姜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其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的吸附率与解析率为指标,从D101、AB-8、DM301、S-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DM301树脂对枇杷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12.5 mg/mL,上样流速2 mL/min,上样pH 5.0,树脂大上样量60 mg/g;佳洗脱剂50%乙醇,洗脱速率3 mL/min,洗脱剂用量10 BV.结论: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DM301树脂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效果良好,以Al(NO3)3-NaNO2-NaOH比色法计,产物经干燥后总黄酮质量分数高可以达到80%以上.
作者:吴绍康;沈先荣;梅威威;张娜;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背景:目前缺乏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数据采集通过多中心、随机、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数学模型,明确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其的相关性,探索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重要条目的关系,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函数式.方法:研究选择了全国12家医院作为分中心,采集人群涉及到不同地区.样本总量1788,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用统计学相关系数法选取变量,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从而得到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相关性特征.结果与讨论:入选合格病例共为1788.SAQ、SF12的所有条目都与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有关(P<0.05),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对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进行评判.
作者:夏伟;袁东超;张哲;孔德昭;吴瑾;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在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中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建立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试验分为药物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各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及ELISA法检测TNF-α、IFN-γ、IL-2与IL-6的含量.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用药后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从2-8降为2-4,二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比较,P<0.0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组TNF-α水平下降(P<0.05),IFN-γ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用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可以较好的评价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可通过降低TNF-α的含量以减轻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并通过促进IFN-γ、IL-2等的分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可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作者:张琳琳;李利丹;蒋美娟;李玉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