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闻;俞忠明;董宇;陈莉君;李洪玉;章建民;寿旦
目的:建立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钩藤、川芎和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葛根素在5.015 ~ 80.24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47%(n=9);丹酚酸B在10.04~ 160.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8%(n=9).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巩伟;王莉;赵庆华;张振兴;张琨;姜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胃癌原发灶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及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更早期更及时防治胃癌侵袭转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证实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前提.根据前期研究中运用金龙蛇制剂从痰论治胃癌结果,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角度来探讨从痰论治胃癌侵袭转移将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晶钰;张璇;秦志丰;陆烨;裴蓓;张映城;魏品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背景:目前缺乏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数据采集通过多中心、随机、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数学模型,明确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其的相关性,探索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重要条目的关系,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函数式.方法:研究选择了全国12家医院作为分中心,采集人群涉及到不同地区.样本总量1788,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用统计学相关系数法选取变量,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从而得到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相关性特征.结果与讨论:入选合格病例共为1788.SAQ、SF12的所有条目都与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有关(P<0.05),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对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进行评判.
作者:夏伟;袁东超;张哲;孔德昭;吴瑾;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内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6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21d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Gal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P<0.01),电针可逆转此变化(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A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可改善此病理变化(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内GAL的表达量下降,电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内GAL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许安萍;唐银杉;王鑫;加吾拉·阿不力孜;赛音朝克图;张淑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通过阐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梳理古今医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证治的认识,展现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独特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参考.
作者:李广元;张明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功能性便秘(FC)属于一类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钡剂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我国发生率10% ~ 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西医对本病大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且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优势明显.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综合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科研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纪峰;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望小儿食指络脉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02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Apgar评分结果将上述新生儿分为正常组683例(Apgar评分≥8分)以及窒息组341例(Apgar评分≤7分),观察两组新生儿是指脉络的表里、颜色和三关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脉络位于风关627例(91.80%)、气关56例(8.20%)、命关0例,窒息组位于风关26例(7.62%)、气关282例(82.70%)、命关33例(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561例(82.14%)、鲜红84例(12.30%)、紫38例(5.56%);窒息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22例(6.54%)、鲜红194例(56.89%)、紫125例(36.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浮109例(15.96%)、不浮不沉422例(61.79%)、沉152例(22.25%);窒息组食指脉络浮、164例(48.09%)不浮不沉83例(24.34%)、沉94例(27.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望小儿指纹,能达到“三关辨轻重”的诊断要求,可用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剑英;周文豪;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姜黄素(CUR)对急性肺栓塞(APE)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假手术、模型和CUR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复制法制备APE大鼠模型,栓塞后6h、24h和72h分别随机取各组大鼠各6只,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肺组织病理检查,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阳性细胞数.结果:肺组织病理证实典型APE的血栓及肺泡坏死出血,CUR治疗能够减轻肺组织的病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在肺泡细胞、巨噬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支气管平滑肌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蛋白表达.栓塞后6h、24 h和72 h,CUR治疗组的NF-κB阳性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接近对照和假手术组.栓塞后6h、24 h时,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UR治疗组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接近对照和假手术组.结论:CUR可通过下调APE大鼠肺组织NF-κB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而改善其肺部的损害,这可能是其干预APE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微;赖志珍;王灵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治疗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的90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建立糖尿病(D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于给药第4周后测FPG、INSULIN、MDA、SOD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胰腺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FPG、MDA明显降低,INSULIN、SOD明显升高,优于模型组(P<0.01);中药治疗组随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增加,而以中药大剂量组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辛燕;李菁;黄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应用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应用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疗法,对照组仅应用化疗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3%、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状态评分(KP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用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方法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良;叶利洪;徐建兴;陶水祥;樊彩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银花平感颗粒的镇咳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氨水诱导小鼠咳嗽和枸橼酸诱导豚鼠咳嗽,考察银花平感颗粒大中小3个剂量组对豚鼠咳嗽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咳必清、蛇胆川贝液和银花平感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氨水诱导小鼠咳嗽,银花平感颗粒各剂量组量效呈正相关,银花平感颗粒大剂量组作用显著优于中、小剂量组;咳必清、蛇胆川贝液和银花平感颗粒大中剂量组均显著抑制枸橼酸诱导豚鼠咳嗽,银花平感颗粒各剂量组量效呈正相关,银花平感颗粒大中剂量组作显著优于小剂量组的镇咳作用.结论:银花平感颗粒具有镇咳作用.
作者:何昱;余道军;张宇燕;杨洁红;周惠芬;万海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是其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雌二醇对T、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其Th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诸多环节.
作者: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韩春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作者:李小茜;何建成;曹雪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收集古今昏迷(闭证)病的医案,对治疗昏迷(闭证)病的方药使用和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有几个趋势:①古今均以至宝丹、小续命汤、安宫牛黄丸等凉肝熄风化痰、清心醒脑开窍、化痰解毒、助阳祛风为主的汤剂方剂的使用为多,古代医家较多著作中昏迷(闭证)医案方中包含芳香开窍醒神、行气温中、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安神的三生饮、通关散、苏合香丸、牛黄丸、二陈汤加味、摄生饮等方剂,而期刊论文昏迷(闭证)医案中有了自制方和中西药合用的出现.②古今均常用燥湿化痰开窍、平肝潜阳熄风、清热凉血安神、养阴生津、化瘀止血类药物;由古代医家偏重化痰开窍、益气养阴,而转变为现代的偏重泻下攻积、清热泻火.③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方剂的药味数有所增加,常用药物的剂量有所增加,总药量呈增加趋势.
作者:郭鑫;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概括总结了近些年来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形成病因是“邪毒内犯”,病机为“本虚标实,升降失调”的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建立“邪毒”(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及强度,病理损害的类型和程度作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客观量化指标及标准,极大地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现代药理实验结果和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重要科学依据.
作者:李瀚旻;严永祥;程思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桑黄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古代医家总结桑黄具有活血止痛化瘀、补虚、收涩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近代国内外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综述桑黄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应用记载,并对近代国内外的研究及开发应用进行分析归纳.
作者:黄孝闻;俞忠明;董宇;陈莉君;李洪玉;章建民;寿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肺外合皮毛”是中医药理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命题,早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该理论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相关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就“肺外合皮毛”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讨,为深入研探“肺外合皮毛”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作者:任秀玲;葛楠;杨景月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其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的吸附率与解析率为指标,从D101、AB-8、DM301、S-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DM301树脂对枇杷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12.5 mg/mL,上样流速2 mL/min,上样pH 5.0,树脂大上样量60 mg/g;佳洗脱剂50%乙醇,洗脱速率3 mL/min,洗脱剂用量10 BV.结论: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DM301树脂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效果良好,以Al(NO3)3-NaNO2-NaOH比色法计,产物经干燥后总黄酮质量分数高可以达到80%以上.
作者:吴绍康;沈先荣;梅威威;张娜;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三个分中心90例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平目颗粒,对照组予平目颗粒模拟剂,疗程2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突眼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突眼度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1.4%,对照组17.1%,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的突眼度(P<0.01).试验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71%,试验组中医证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正常.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平目颗粒可有效降低非活动期Graves眼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患者的突眼度,改善其临床中医证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亚利;汪涛;李红;陆灏;刘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