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良;叶利洪;徐建兴;陶水祥;樊彩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应用SNaPshot方法对400例哮喘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的IL-4R基因的rs1805012、rs1801275和rs1805010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大鱼际掌纹特应征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459,P <0.001).对于rs1805010,假设为Log-additive模型时,掌纹阴性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掌纹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76,95% CI:0.59 ~0.98,P<0.05).以掌纹分层,仅在大鱼际掌纹阴性分层中,对于rs1805012,相对于TT基因型,对照组CT基因型频率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33,95%CI:0.13 ~0.81,P<0.05).结论: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和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IL-4R基因的rs1805012、rs1801275和rs1805010这3个多态位点与大鱼际掌纹特应征阳性没有相关性.
作者:梁文华;周兆山;吉中强;朱习军;王燕青;薛卫林;陶红卫;姜文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方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以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转移,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免疫,逆转耐药等.
作者:王超;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三个分中心90例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平目颗粒,对照组予平目颗粒模拟剂,疗程2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突眼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突眼度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1.4%,对照组17.1%,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的突眼度(P<0.01).试验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71%,试验组中医证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正常.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平目颗粒可有效降低非活动期Graves眼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患者的突眼度,改善其临床中医证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亚利;汪涛;李红;陆灏;刘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古方黄连香薷饮进行拆方研究,筛选出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有效中药组合.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以黄连香薷饮全方及拆方组合进行给药治疗,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各组小鼠的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并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香薷组、黄连-厚朴组及黄连香薷饮全方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降低,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3%、47.74%、47.74%和41.74%,且肺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香薷单味药、黄连-厚朴药对和黄连香薷饮全方均具有显著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吴巧凤;宓嘉琪;吴新新;蒋亚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手法对急性损伤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机械损伤和失神经因素在肌卫星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手法促进骨骼肌增殖的机制与途径.方法:取6月龄新西兰家兔258只建立家兔单纯钝挫伤、单纯失神经、钝挫伤+失神经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行手法治疗,于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各取1小组家兔观察肌卫星细胞数目变化情况,按照日期对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情况作一连续动态观察.结果:失神经后骨骼肌卫星细胞数目比无神经损伤组增加明显,在第3周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4个月后低于正常水平.结论:神经因素在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与增殖中有重要作用,手法可以加快失神经早期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与增殖速度,可能加速了肌卫星细胞向成肌纤维的肌组织转化.
作者:马书杰;严隽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疗信息系统中纵向数据横向转置的SAS实现方法.方法:通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获得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药处方及量表得分等信息,通过ETL数据预处理、PL/SQL提取等过程获得原始纵向数据后,使用SAS的PROC TRANSPOSE过程进行统计实现.结果:中药处方数据经转置后,可形成每一例患者各中草药使用剂量的格式;量表数据经转置后,可形成每一例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得分的格式.结论:通过相应的SAS程序可以实现医疗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纵向数据横向转置的过程,从而满足进一步统计分析的需要.
作者:张颖;季聪华;王伟;陈丹;刘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验证运气同化、运气异化两组干支推演模式推演出的气候变化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气候变化的吻合情况.方法:首先,将60年分为运气同化26年和运气异化34年两组,统计出两组各年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所主的气候特征与实际气候变化的符合年数,并进行x2检验有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然后,根据每年不同的整体符合率,分为4个等级进行评价,如整体符合率100%为完全符合,67%为基本符合,33%为部分符合,0%为完全不符合.分别计算出运气同化组、异化组的4个等级整体符合率的符合年数,采用非参数检验有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果:运气同化组的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与实际气候变化的符合年数均比运气异化组高,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四个等级整体符合率的符合年数则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运气同化年与北京地区实际气候变化的吻合性较好.结论:运气同化年对预测北京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张轩;刘忠第;贺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槐角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及槐角丸的显微学之特征.方法:收集全国11个不同产地的槐角药材以及槐角丸2批,分别进行粉末制片与石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特征及组织结构.结果:对11份槐角药材和2批槐角丸样品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该药材显微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冯陈波;杨燕云;许亮;王菲;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钩藤、川芎和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葛根素在5.015 ~ 80.24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47%(n=9);丹酚酸B在10.04~ 160.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8%(n=9).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巩伟;王莉;赵庆华;张振兴;张琨;姜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找寻一种能够较好提取中医舌诊齿痕舌图像特征的计算机软件算法.方法:采用道格拉斯-普克法提取55例齿痕舌图的个数特征.结果:44例齿痕舌提取的个数特征符合肉眼观察特征,准确率达80%.结论:该方法能较好表达齿痕舌的严重程度.
作者:朱穆朗玛;陆萍;夏春明;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功能性便秘(FC)属于一类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钡剂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我国发生率10% ~ 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西医对本病大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且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优势明显.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综合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科研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纪峰;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治疗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的90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建立糖尿病(D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于给药第4周后测FPG、INSULIN、MDA、SOD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胰腺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FPG、MDA明显降低,INSULIN、SOD明显升高,优于模型组(P<0.01);中药治疗组随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增加,而以中药大剂量组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辛燕;李菁;黄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桂芬;王新华;汪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姜黄素(CUR)对急性肺栓塞(APE)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假手术、模型和CUR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复制法制备APE大鼠模型,栓塞后6h、24h和72h分别随机取各组大鼠各6只,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肺组织病理检查,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阳性细胞数.结果:肺组织病理证实典型APE的血栓及肺泡坏死出血,CUR治疗能够减轻肺组织的病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在肺泡细胞、巨噬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支气管平滑肌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蛋白表达.栓塞后6h、24 h和72 h,CUR治疗组的NF-κB阳性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接近对照和假手术组.栓塞后6h、24 h时,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CUR治疗组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接近对照和假手术组.结论:CUR可通过下调APE大鼠肺组织NF-κB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而改善其肺部的损害,这可能是其干预APE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微;赖志珍;王灵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桑黄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古代医家总结桑黄具有活血止痛化瘀、补虚、收涩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近代国内外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综述桑黄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应用记载,并对近代国内外的研究及开发应用进行分析归纳.
作者:黄孝闻;俞忠明;董宇;陈莉君;李洪玉;章建民;寿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收集古今昏迷(闭证)病的医案,对治疗昏迷(闭证)病的方药使用和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有几个趋势:①古今均以至宝丹、小续命汤、安宫牛黄丸等凉肝熄风化痰、清心醒脑开窍、化痰解毒、助阳祛风为主的汤剂方剂的使用为多,古代医家较多著作中昏迷(闭证)医案方中包含芳香开窍醒神、行气温中、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安神的三生饮、通关散、苏合香丸、牛黄丸、二陈汤加味、摄生饮等方剂,而期刊论文昏迷(闭证)医案中有了自制方和中西药合用的出现.②古今均常用燥湿化痰开窍、平肝潜阳熄风、清热凉血安神、养阴生津、化瘀止血类药物;由古代医家偏重化痰开窍、益气养阴,而转变为现代的偏重泻下攻积、清热泻火.③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方剂的药味数有所增加,常用药物的剂量有所增加,总药量呈增加趋势.
作者:郭鑫;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胃癌原发灶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及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更早期更及时防治胃癌侵袭转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证实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前提.根据前期研究中运用金龙蛇制剂从痰论治胃癌结果,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角度来探讨从痰论治胃癌侵袭转移将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晶钰;张璇;秦志丰;陆烨;裴蓓;张映城;魏品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是其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雌二醇对T、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其Th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诸多环节.
作者: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韩春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两组均10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d,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眼针加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芍药甘草汤的疗效,其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体针组治疗.
作者:毛亮;张威;张明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