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外合皮毛”理论研究进展

任秀玲;葛楠;杨景月

关键词:肺外合皮毛, 中医基础理论, 综述
摘要:“肺外合皮毛”是中医药理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命题,早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该理论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相关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就“肺外合皮毛”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讨,为深入研探“肺外合皮毛”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银屑病与肠道菌群微生态调节机制探析

    银屑病具有的慢性、复发性、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并与遗传相关.从肠道菌群微生态角度,介绍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关系的元基因组学技术方法,探讨肠道菌群微生态与银屑病的遗传表型的关系,并阐述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而从“健脾”和“安神”两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银屑病的思路方法.

    作者:姜文成;蹇强;马天;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的中医治疗与进展

    概括总结了近些年来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形成病因是“邪毒内犯”,病机为“本虚标实,升降失调”的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认识.建立“邪毒”(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及强度,病理损害的类型和程度作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客观量化指标及标准,极大地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现代药理实验结果和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重要科学依据.

    作者:李瀚旻;严永祥;程思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罗仙子提取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罗仙子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罗仙子提取物处理人白血病HL-60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率;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罗仙子提取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屠凌岚;郑晓亮;颜冬梅;马臻;彭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甘丙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内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6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21d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Gal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P<0.01),电针可逆转此变化(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A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可改善此病理变化(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内GAL的表达量下降,电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内GAL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许安萍;唐银杉;王鑫;加吾拉·阿不力孜;赛音朝克图;张淑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治疗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的90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建立糖尿病(D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于给药第4周后测FPG、INSULIN、MDA、SOD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胰腺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FPG、MDA明显降低,INSULIN、SOD明显升高,优于模型组(P<0.01);中药治疗组随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增加,而以中药大剂量组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辛燕;李菁;黄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观察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筛选齐墩果酸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0.1、1、10、100 μmol·L-1)、吡格列酮(10 μmol·L-1)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①不同浓度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②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胰岛素作用24h后,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成一定的量效关系,浓度为10μmol·L-1和100 μmol·L-1时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齐墩果酸能改善高浓度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艳萍;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针刺不同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即刻止痛作用规律的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桂芬;王新华;汪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方、奥美拉唑,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积分与焦虑抑郁存在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在抑郁评分中,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明显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症状积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随着时间的延长,疏肝和胃方改善抑郁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张秀莲;朱生樑;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黄连香薷饮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拆方研究

    目的:对古方黄连香薷饮进行拆方研究,筛选出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有效中药组合.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以黄连香薷饮全方及拆方组合进行给药治疗,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各组小鼠的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并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香薷组、黄连-厚朴组及黄连香薷饮全方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降低,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3%、47.74%、47.74%和41.74%,且肺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香薷单味药、黄连-厚朴药对和黄连香薷饮全方均具有显著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吴巧凤;宓嘉琪;吴新新;蒋亚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望小儿食指络脉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望小儿食指络脉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02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Apgar评分结果将上述新生儿分为正常组683例(Apgar评分≥8分)以及窒息组341例(Apgar评分≤7分),观察两组新生儿是指脉络的表里、颜色和三关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脉络位于风关627例(91.80%)、气关56例(8.20%)、命关0例,窒息组位于风关26例(7.62%)、气关282例(82.70%)、命关33例(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561例(82.14%)、鲜红84例(12.30%)、紫38例(5.56%);窒息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22例(6.54%)、鲜红194例(56.89%)、紫125例(36.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浮109例(15.96%)、不浮不沉422例(61.79%)、沉152例(22.25%);窒息组食指脉络浮、164例(48.09%)不浮不沉83例(24.34%)、沉94例(27.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望小儿指纹,能达到“三关辨轻重”的诊断要求,可用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剑英;周文豪;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FC)属于一类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钡剂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我国发生率10% ~ 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西医对本病大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且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优势明显.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综合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科研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纪峰;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醒脑静对高血氨大鼠脑内CRE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改善高血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组),高血氨模型组(B组),醒脑静治疗组(C组),Morris水迷宫观察动物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大鼠处死后,检测血氨,RT-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CRE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磷酸化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氨模型组及醒脑静治疗组大鼠血氨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血氨模型组相比,醒脑静治疗组大鼠寻找障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距离均缩短.与正常组比较,高血氨模型组大鼠皮层与海马组织CRE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醒脑静治疗组大鼠皮层与海马CRE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较高血氨模型组均明显升高.结论:醒脑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影响脑内CREB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未来;潘陈为;郑国庆;诸葛璐;林巍;张庆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角度探讨从痰论治胃癌侵袭转移

    胃癌原发灶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及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更早期更及时防治胃癌侵袭转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证实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前提.根据前期研究中运用金龙蛇制剂从痰论治胃癌结果,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角度来探讨从痰论治胃癌侵袭转移将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晶钰;张璇;秦志丰;陆烨;裴蓓;张映城;魏品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治疗胃癌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方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以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转移,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免疫,逆转耐药等.

    作者:王超;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虚寒胃痛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虚寒胃痛胶囊中芍药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①芍药苷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 x 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流速1.0mL/min.②黄芪甲苷采用VP-ODS(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结果:①芍药苷进样量在0.05109 ~2.554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5% (n=6,RSD=0.88%).②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892 ~12.23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4.5%(n=6,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用于虚寒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运气同化、异化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气候变化的吻合性研究

    目的:验证运气同化、运气异化两组干支推演模式推演出的气候变化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气候变化的吻合情况.方法:首先,将60年分为运气同化26年和运气异化34年两组,统计出两组各年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所主的气候特征与实际气候变化的符合年数,并进行x2检验有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然后,根据每年不同的整体符合率,分为4个等级进行评价,如整体符合率100%为完全符合,67%为基本符合,33%为部分符合,0%为完全不符合.分别计算出运气同化组、异化组的4个等级整体符合率的符合年数,采用非参数检验有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果:运气同化组的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与实际气候变化的符合年数均比运气异化组高,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四个等级整体符合率的符合年数则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运气同化年与北京地区实际气候变化的吻合性较好.结论:运气同化年对预测北京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张轩;刘忠第;贺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在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应用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应用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疗法,对照组仅应用化疗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3%、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状态评分(KP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用补肾益气汤联合化疗方法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良;叶利洪;徐建兴;陶水祥;樊彩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数学模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目前缺乏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数据采集通过多中心、随机、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数学模型,明确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其的相关性,探索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重要条目的关系,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函数式.方法:研究选择了全国12家医院作为分中心,采集人群涉及到不同地区.样本总量1788,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用统计学相关系数法选取变量,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从而得到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相关性特征.结果与讨论:入选合格病例共为1788.SAQ、SF12的所有条目都与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有关(P<0.05),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对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进行评判.

    作者:夏伟;袁东超;张哲;孔德昭;吴瑾;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艾宗耀;李烨;肖梅红;杨春华;王娅玲;王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