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成;蹇强;马天;李斌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虚寒胃痛胶囊中芍药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①芍药苷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 x 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流速1.0mL/min.②黄芪甲苷采用VP-ODS(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结果:①芍药苷进样量在0.05109 ~2.554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5% (n=6,RSD=0.88%).②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892 ~12.23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4.5%(n=6,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用于虚寒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桂芬;王新华;汪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前方中的挥发油成分,并探讨其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经前方挥发油中共检测出38个色谱峰,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5%,其中含量高的为反式茴香脑(68.1%),其次为藁本内酯(12.1%).结论:通过经前方挥发油GC-MS成分比较分析;提示藁本内酯和反式茴香脑可能是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揭示经前方的效应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作者:代娜;刘新宇;方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钩藤、川芎和丹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丹酚酸B的含量,葛根素在5.015 ~ 80.24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47%(n=9);丹酚酸B在10.04~ 160.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8%(n=9).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钩葛定眩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巩伟;王莉;赵庆华;张振兴;张琨;姜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观察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筛选齐墩果酸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0.1、1、10、100 μmol·L-1)、吡格列酮(10 μmol·L-1)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①不同浓度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②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胰岛素作用24h后,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成一定的量效关系,浓度为10μmol·L-1和100 μmol·L-1时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齐墩果酸能改善高浓度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张艳萍;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望小儿食指络脉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02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Apgar评分结果将上述新生儿分为正常组683例(Apgar评分≥8分)以及窒息组341例(Apgar评分≤7分),观察两组新生儿是指脉络的表里、颜色和三关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脉络位于风关627例(91.80%)、气关56例(8.20%)、命关0例,窒息组位于风关26例(7.62%)、气关282例(82.70%)、命关33例(9.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561例(82.14%)、鲜红84例(12.30%)、紫38例(5.56%);窒息组食指脉络颜色淡红22例(6.54%)、鲜红194例(56.89%)、紫125例(36.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食指脉络浮109例(15.96%)、不浮不沉422例(61.79%)、沉152例(22.25%);窒息组食指脉络浮、164例(48.09%)不浮不沉83例(24.34%)、沉94例(27.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望小儿指纹,能达到“三关辨轻重”的诊断要求,可用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剑英;周文豪;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的抑制作用,揭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采用60%乙醇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急性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的影响,并测定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SS、PGE2的含量.结果: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均能明显改善黏膜出血、糜烂及炎症等损伤状况,并能分别显著提高血清和胃组织中SS、PGE2的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对血清及胃组织中SS含量的提高优于替普瑞酮组(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成模抑制作用,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促进SS、PGE2等胃黏膜保护因子的生长有关.
作者:徐婷婷;苏克雷;朱方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是其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雌二醇对T、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其Th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诸多环节.
作者: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韩春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肺外合皮毛”是中医药理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命题,早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该理论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相关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就“肺外合皮毛”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讨,为深入研探“肺外合皮毛”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作者:任秀玲;葛楠;杨景月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作者:程悦蕾;朱惠蓉;张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背景:目前缺乏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数据采集通过多中心、随机、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数学模型,明确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其的相关性,探索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的重要条目的关系,建立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函数式.方法:研究选择了全国12家医院作为分中心,采集人群涉及到不同地区.样本总量1788,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用统计学相关系数法选取变量,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模,从而得到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SAQ、SF12相关性特征.结果与讨论:入选合格病例共为1788.SAQ、SF12的所有条目都与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有关(P<0.05),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对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进行评判.
作者:夏伟;袁东超;张哲;孔德昭;吴瑾;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功能性便秘(FC)属于一类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钡剂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我国发生率10% ~ 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溢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西医对本病大多采取对症疗法,常用泻药,且有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本病方面优势明显.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综合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便秘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科研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纪峰;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通过阐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梳理古今医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证治的认识,展现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独特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参考.
作者:李广元;张明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改善高血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A组),高血氨模型组(B组),醒脑静治疗组(C组),Morris水迷宫观察动物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大鼠处死后,检测血氨,RT-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CRE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磷酸化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氨模型组及醒脑静治疗组大鼠血氨水平明显升高.与高血氨模型组相比,醒脑静治疗组大鼠寻找障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距离均缩短.与正常组比较,高血氨模型组大鼠皮层与海马组织CRE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醒脑静治疗组大鼠皮层与海马CRE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较高血氨模型组均明显升高.结论:醒脑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影响脑内CREB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未来;潘陈为;郑国庆;诸葛璐;林巍;张庆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艾宗耀;李烨;肖梅红;杨春华;王娅玲;王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抗痨合剂对初治肺结核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采用2HRZE/4HR+口服抗痨合剂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采用2HRZE/4HR+口服中药安慰剂方案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痨合剂可显著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潮热盗汗、恶心、乏力等临床症状.抗痨合剂可显著减少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并下调Fox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痨合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下调Foxp3 mRNA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临床疗效.
作者:郭净;刘忠达;张尊敬;周光闹;杜一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应用SNaPshot方法对400例哮喘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的IL-4R基因的rs1805012、rs1801275和rs1805010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大鱼际掌纹特应征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459,P <0.001).对于rs1805010,假设为Log-additive模型时,掌纹阴性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掌纹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76,95% CI:0.59 ~0.98,P<0.05).以掌纹分层,仅在大鱼际掌纹阴性分层中,对于rs1805012,相对于TT基因型,对照组CT基因型频率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33,95%CI:0.13 ~0.81,P<0.05).结论: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和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IL-4R基因的rs1805012、rs1801275和rs1805010这3个多态位点与大鱼际掌纹特应征阳性没有相关性.
作者:梁文华;周兆山;吉中强;朱习军;王燕青;薛卫林;陶红卫;姜文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槐角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及槐角丸的显微学之特征.方法:收集全国11个不同产地的槐角药材以及槐角丸2批,分别进行粉末制片与石蜡制片,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特征及组织结构.结果:对11份槐角药材和2批槐角丸样品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该药材显微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冯陈波;杨燕云;许亮;王菲;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治疗作用.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的90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5 mg/kg)建立糖尿病(D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于给药第4周后测FPG、INSULIN、MDA、SOD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胰腺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FPG、MDA明显降低,INSULIN、SOD明显升高,优于模型组(P<0.01);中药治疗组随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增加,而以中药大剂量组效果好,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辛燕;李菁;黄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罗仙子提取物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罗仙子提取物处理人白血病HL-60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率;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罗仙子提取物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同时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罗仙子提取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屠凌岚;郑晓亮;颜冬梅;马臻;彭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