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艾宗耀;李烨;肖梅红;杨春华;王娅玲;王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中药, 穴位埋线, Hs-CRP,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脂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不同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即刻止痛作用规律的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桂芬;王新华;汪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银花平感颗粒镇咳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银花平感颗粒的镇咳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氨水诱导小鼠咳嗽和枸橼酸诱导豚鼠咳嗽,考察银花平感颗粒大中小3个剂量组对豚鼠咳嗽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咳必清、蛇胆川贝液和银花平感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氨水诱导小鼠咳嗽,银花平感颗粒各剂量组量效呈正相关,银花平感颗粒大剂量组作用显著优于中、小剂量组;咳必清、蛇胆川贝液和银花平感颗粒大中剂量组均显著抑制枸橼酸诱导豚鼠咳嗽,银花平感颗粒各剂量组量效呈正相关,银花平感颗粒大中剂量组作显著优于小剂量组的镇咳作用.结论:银花平感颗粒具有镇咳作用.

    作者:何昱;余道军;张宇燕;杨洁红;周惠芬;万海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益肾汤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汤治疗早期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肾衰宁胶囊,治疗组给予益肾汤治疗.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9.02%、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7.07%、有效率65.8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Hb、ALB、PA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汤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改善肾性贫血,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作者:周海明;韩俊俊;毛慧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的抑制作用,揭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采用60%乙醇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急性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的影响,并测定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SS、PGE2的含量.结果: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和替普瑞酮组均能明显改善黏膜出血、糜烂及炎症等损伤状况,并能分别显著提高血清和胃组织中SS、PGE2的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组对血清及胃组织中SS含量的提高优于替普瑞酮组(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成模抑制作用,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促进SS、PGE2等胃黏膜保护因子的生长有关.

    作者:徐婷婷;苏克雷;朱方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治疗胃癌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方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以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转移,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免疫,逆转耐药等.

    作者:王超;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针感的溯源及其本质

    针感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多数医者认为针感与得气或气至同义,即针刺过程中出现针感说明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无针感预示着疗效差.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通过查询古籍文献以及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PubMed上相关文献,在分析针感一词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针感与得气和气至进行了辨析认为:针感一词是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名词,反应的是受术者的机能状态;针感不同于得气和气至,但三者的关系密切,是进行补泻获得气至、得气状态的重要标志.

    作者:李强;叶金甜;杨柳;闵霏;梁凤霞;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虚寒胃痛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HPLC法检测虚寒胃痛胶囊中芍药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①芍药苷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 x 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流速1.0mL/min.②黄芪甲苷采用VP-ODS(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结果:①芍药苷进样量在0.05109 ~2.554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5% (n=6,RSD=0.88%).②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892 ~12.23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4.5%(n=6,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无干扰,可用于虚寒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桑黄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应用记载及其现代药用研究进展

    桑黄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古代医家总结桑黄具有活血止痛化瘀、补虚、收涩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近代国内外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综述桑黄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应用记载,并对近代国内外的研究及开发应用进行分析归纳.

    作者:黄孝闻;俞忠明;董宇;陈莉君;李洪玉;章建民;寿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两组均10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d,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眼针加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芍药甘草汤的疗效,其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体针组治疗.

    作者:毛亮;张威;张明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其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黄酮的吸附率与解析率为指标,从D101、AB-8、DM301、S-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DM301树脂对枇杷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12.5 mg/mL,上样流速2 mL/min,上样pH 5.0,树脂大上样量60 mg/g;佳洗脱剂50%乙醇,洗脱速率3 mL/min,洗脱剂用量10 BV.结论: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DM301树脂分离纯化枇杷花总黄酮效果良好,以Al(NO3)3-NaNO2-NaOH比色法计,产物经干燥后总黄酮质量分数高可以达到80%以上.

    作者:吴绍康;沈先荣;梅威威;张娜;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昏迷(闭证)临床方药用量特点的文献研究

    收集古今昏迷(闭证)病的医案,对治疗昏迷(闭证)病的方药使用和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有几个趋势:①古今均以至宝丹、小续命汤、安宫牛黄丸等凉肝熄风化痰、清心醒脑开窍、化痰解毒、助阳祛风为主的汤剂方剂的使用为多,古代医家较多著作中昏迷(闭证)医案方中包含芳香开窍醒神、行气温中、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安神的三生饮、通关散、苏合香丸、牛黄丸、二陈汤加味、摄生饮等方剂,而期刊论文昏迷(闭证)医案中有了自制方和中西药合用的出现.②古今均常用燥湿化痰开窍、平肝潜阳熄风、清热凉血安神、养阴生津、化瘀止血类药物;由古代医家偏重化痰开窍、益气养阴,而转变为现代的偏重泻下攻积、清热泻火.③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方剂的药味数有所增加,常用药物的剂量有所增加,总药量呈增加趋势.

    作者:郭鑫;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痨合剂对初治肺结核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痨合剂对初治肺结核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影响.方法:将6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采用2HRZE/4HR+口服抗痨合剂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采用2HRZE/4HR+口服中药安慰剂方案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痨合剂可显著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潮热盗汗、恶心、乏力等临床症状.抗痨合剂可显著减少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并下调Fox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痨合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下调Foxp3 mRNA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临床疗效.

    作者:郭净;刘忠达;张尊敬;周光闹;杜一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道格拉斯-普克法提取55例齿痕舌图像特征研究

    目的:找寻一种能够较好提取中医舌诊齿痕舌图像特征的计算机软件算法.方法:采用道格拉斯-普克法提取55例齿痕舌图的个数特征.结果:44例齿痕舌提取的个数特征符合肉眼观察特征,准确率达80%.结论:该方法能较好表达齿痕舌的严重程度.

    作者:朱穆朗玛;陆萍;夏春明;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9例健康人手掌颜色的初步研究

    目的:运用手掌颜色分析软件研究手掌颜色取色区域及不同性别的手掌颜色特征,以期为手掌颜色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9例正常人,分为男性、女性两组,将手掌颜色取色区域分为鱼际组、非鱼际组、全掌组.运用手掌颜色分析软件按不同分组对手掌图片分别进行取色,在RGB空间及HSV空间进行色度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值.结果:男性与女性的手掌颜色有差异,男性较女性的手掌颜色偏红、偏暗(P<0.001).取色区域:鱼际组与全掌组无差异,鱼际组、全掌组与非鱼际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手掌颜色研究中要考虑不同性别对手掌颜色的影响,鱼际区与非鱼际区手掌颜色均有临床判别意义,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明确各区的不同特征.

    作者:钟盛兰;雷昭;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药组合方作用于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在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中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建立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试验分为药物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各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及ELISA法检测TNF-α、IFN-γ、IL-2与IL-6的含量.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用药后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从2-8降为2-4,二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比较,P<0.0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组TNF-α水平下降(P<0.05),IFN-γ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用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可以较好的评价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可通过降低TNF-α的含量以减轻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并通过促进IFN-γ、IL-2等的分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可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作者:张琳琳;李利丹;蒋美娟;李玉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黄连香薷饮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拆方研究

    目的:对古方黄连香薷饮进行拆方研究,筛选出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的有效中药组合.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并以黄连香薷饮全方及拆方组合进行给药治疗,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各组小鼠的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并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香薷组、黄连-厚朴组及黄连香薷饮全方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降低,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3%、47.74%、47.74%和41.74%,且肺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香薷单味药、黄连-厚朴药对和黄连香薷饮全方均具有显著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吴巧凤;宓嘉琪;吴新新;蒋亚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雌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是其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提示性激素参与SLE发病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雌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与SLE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雌二醇对T、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其Th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等诸多环节.

    作者: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韩春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方、奥美拉唑,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积分与焦虑抑郁存在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在抑郁评分中,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明显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症状积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随着时间的延长,疏肝和胃方改善抑郁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张秀莲;朱生樑;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作者:李小茜;何建成;曹雪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通过阐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梳理古今医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证治的认识,展现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独特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参考.

    作者:李广元;张明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