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方方;沈敏鹤;蒋亚奇;黄瑛;吴巧凤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防治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2周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d)]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计算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FFA、LDL-C、HDL-C、TG和TC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MDA、GSH-PX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给药可使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脏指数明显降低;各给药组血清ALT、AST、FFA、TG、TC和肝脏MDA水平降低,肝脏GSH-PX活力升高(P<0.05或0.01);模型组肝脏PPAR-γ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大黄酸干预组则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大黄酸对大鼠NAFLD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岑柏春;张谈;袁建芬;陆新烈;徐建立;施军平;荀运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浙八味”药材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铅(Pb)、镉(Cd)、铜(Cu)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农残分析以混合溶剂超声提取、浓硫酸磺化净化样品,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峰面积外标法定量.重金属分析用灰化法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延胡索、麦冬和杭白菊检出滴滴涕,含量分别为0.439、45.017及5.434 ng·g-1,杭白菊检出五氯硝基苯,含量为1.030 ng·g-1.其余药材均未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8种药材中铅的含量范围为.0.8281 ~ 1.7473 mg·kg-1,镉的含量范围为0.1169 ~0.2950 mg·kg-1,铜的含量范围为2.5195~8.2864mg·kg-1.结论:“浙八味”药材大部分未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或含量较低,均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安全范围内.8种药材均检出一定量的有害重金属,但含量较低,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作者:黄卫平;唐红芳;金锋;阮征;谭玉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复方附芩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乌头碱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复方附苓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1h.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该制剂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陶方方;沈敏鹤;蒋亚奇;黄瑛;吴巧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芪术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佳提取工艺;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Prodigy 5u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4℃.ELSD参数:飘移管温度100℃,氮气流速1.5 mL· min-1.结果:精密度试验RSD为1.59%,稳定性试验RSD为1.42%;重复性试验RSD%为2.67%;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0.87%.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该含量测定方法的分离度高,重现性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作者:阮富刚;李彬;周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尝试从传统中医药传统经验角度出发,引入色度计对金银花粉末颜色进行测量,同时结合药材内部物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对二者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绿原酸含量与明度值L*的相关系数为-0.564,P=0.015;木犀草苷与明度值L*的相关系数为0.396,P=0.103;总黄酮与明度值L*的相关系数为-0.616,P=0.006.结论: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与L*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木犀草苷含量与L*值不显著相关,金银花的颜色值主要与金银花中所含有的总黄酮含量有关.
作者:熊吟;肖潇;闫永红;邹慧琴;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琥珀散对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IL-2、IL-10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模型组),琥珀散组,达那唑组.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琥珀散治疗组能升高IL-2/IL-10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琥珀散组能明显升高IL-2/IL-10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琥珀散可能通过改变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h1/Th2免疫失衡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马小娜;刘丹彤;闫军堂;胡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脂联素(Adiponectin,AD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10周建立NAFLD模型,并用柴芍六君子汤干预治疗6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大鼠ADP、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ADPmRNA的表达低下,TNF-omRNA表达升高;治疗组能升高ADPmRNA的表达(P<0.05),降低TNF-αmRNA的表达(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能升高NAFLD大鼠ADP的基因表达,降低TNF-α的基因表达.
作者:黄妙珍;傅珍春;谢军军;孙丽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为裘氏内异方治疗EM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大鼠模型,分四组给药:生理盐水组,裘氏内异方高、中、低剂量组,丹那唑悬浮液组.灌胃4周后,测定大鼠体内TIMP-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治疗后裘氏内异方各治疗组和达那唑组MMP-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IMP-2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中剂量组MMP-2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而TIMP-2则相反(P<0.05);③高、中剂量组与达那唑组MMP-2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裘氏内异方能明显降低EM大鼠体内MMP-2水平并增加TIMP-2的含量,从而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能力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朱迎萍;吴燕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中医中药、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4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同时采用高压氧、中医中药、康复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或仅采用高压氧、中医中药、康复治疗3项中的1~2项治疗.结果:抑郁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及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高压氧、中医中药与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姜海华;郑逸华;周爱新;郭元敏;姜伟玲;毛兆矩;汪蕾;张建红;郑金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四诊信息——“望、闻、问、切”是辨证论治的基础,而四诊客观化更是发展中医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学者们对大量疾病四诊信息进行观察总结,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四诊客观化.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病症,综述了近20年来慢性肾衰竭在中医望闻问切四方面的客观化研究现状,发现慢性肾衰竭的四诊客观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及预后产生了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宇;金亚明;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低强度氦-氖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参照韩勇等造模方法,把造模成功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4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为法莫替定阳性治疗对照组;C组为单纯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组;D组为低强度氦-氖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每组各10只.结果:①可以加强LES的功能.②低强度He-Ne激光联合旋复代赭汤治疗组HA值高于其他治疗组,溃疡愈合明显.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联合旋覆代赭汤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增加了一种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陈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STAT3、p-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制备PLG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欣胃颗粒高、中、低剂量(高、中、低剂量)组,维酶素对照(维酶素)组,另设空白对照(空白)组未予造模.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12周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观察其对STAT3、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欣胃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活动度、进食水量、体重等一般状态好转;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STAT3、p-STAT3表达水平增高,欣胃颗粒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p-STAT3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颗粒对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下调STAT3、p-STAT3的表达以达到对抗PLGC的作用.
作者:谢晶日;孙芳;梁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鸡肉、鸭肉提取液分别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DNA合成的干预作用,探讨鸡肉、鸭肉提取液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合理饮食提供指导.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随机分为9组进行培养.采用VEGF-ELISA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BrdU-ELISA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鸡肉提取液、鸭肉提取液均能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鸡肉提取液、鸭肉提取液均能够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合成越多.结论:鸡肉、鸭肉提取液并没有通过促进肺腺癌A54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长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鸡肉、鸭肉提取液均能够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使细胞的DNA合成期(S Phase;S期)增多,S期增多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陆金华;林胜友;李竹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为威灵仙类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组法对浙产6种铁线莲属植物进行分析鉴别.结果:扬子铁线莲、毛蕊铁线莲、柱果铁线莲的薄层色谱有其特征斑点;6种铁线莲属植物的紫外谱线组图谱存在差异.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鉴别该6种铁线莲属植物.
作者:骆红飞;高晓洁;金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以建立一种新的课程体系为目标,根据中医药院校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现状及特点,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等课程内容整合,开设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医学综合课程——病理病原学.目的在于使中医药院校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原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沈晓君;李瑞琴;高爱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IκBa、Ikka的蛋白表达.方法:148只雄性Wistar大鼠,以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于治疗后4、8周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备免疫组化观察用.结果:造模组IκBa、Ikka水平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通络中药组均能提高IκBa、Ikka的表达(P<0.01),同期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具有延缓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可能与调节IκBa、Ikka信号系统有关.
作者:冷锦红;于世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Ames试验检测系统检测苍术苷的致突变活性.方法:采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杆菌TA97,TA98,Tal00,Tal02标准测试菌株,在有和无代谢活化剂下对受试药品0.8 ~250 μg·皿-1共5个浓度组进行测试.结果: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各菌株回复突变菌落数未见明显增多.有S9活化系统条件下,4~250 μg·皿-1测试浓度范围内,苍术苷对TA98测试菌株诱发产生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达到两倍以上.结论:苍术苷4 ~ 250 μg·皿-1测试浓度范围内,对TA98有间接致突变活性.
作者:杨桂蓉;喻凯;陆彩鹏;周蓉;邓喜;王明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9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气郁痰阻3型.检测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不同内镜分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轻度的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反流性食管炎的Hp感染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气郁痰阻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关系.
作者:叶蔚;姚嘉明;刘彬彬;刘庆生;王小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休克的发生率为10% ~ 15%,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约50%在休克开始10 h内死亡,80%在1周内死亡,是AMI病人的重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治疗在近几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造成其死亡率居高不下(50%~80%).选用回阳救逆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比较,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梗合并休克气阴两脱证的效果及其机理.结论:回阳救逆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气阴两脱证,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又能稳定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尿量,改善肢冷、发绀、出汗等临床症状.
作者:王瑞明;冯为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在选穴上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的基础上,建立Access数据库,分析和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特点与规律.结果: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文献中,在部位上以头面部选穴居多,重视远端取穴;在经络上以阳明经为主,少阳经为辅;在选穴上以下关、四白、颊车、合谷等穴为主,奇穴使用较多;在特定穴上注重交会穴和五输穴的使用.结论:通过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原则,以近端取穴为主,远端取穴为辅,同时,注重奇穴与特定穴的使用.
作者:罗培;方剑乔;陈勤;董巍;张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