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柏春;张谈;袁建芬;陆新烈;徐建立;施军平;荀运浩
目的:研究生芪降糖颗粒在细胞水平上的降糖作用靶点.方法:①选用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似的INS-1细胞株,设溶媒对照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格列齐特阳性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实验组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胰岛素释放情况.②选用国际通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方案诱导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设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葡萄糖消耗量进行标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葡萄糖转运体4(GLUT4) mRNA含量.③选用人源肝癌HepG2细胞株,同时采用高胰岛素诱发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设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葡萄糖消耗量进行标化,RT-PCR法测定葡萄糖转运体2(GLUT2)mRNA含量.结果:①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各剂量生芪复方中药与相应浓度的溶媒对照组比较促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格列齐特各剂量均较相应浓度的其他两组有显著促分泌作用(P均<0.05).②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3T3-L1葡萄糖消耗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随培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同时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与罗格列酮组GLUT4mRNA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③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HepG2葡萄糖消耗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随培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同时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与罗格列酮组GLUT2mRNA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生芪降糖颗粒并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激活PPAR-γ,增加葡萄糖在外周组织的消耗和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作者:王颜刚;赵婷;赵世华;栾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及治病机制十分复杂.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黄褐斑作为一种皮肤病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努力寻找一条可行的途径以解决当前难题.
作者:杨婷婷;杨国红;王曙光;陈解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芪术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佳提取工艺;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Prodigy 5u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4℃.ELSD参数:飘移管温度100℃,氮气流速1.5 mL· min-1.结果:精密度试验RSD为1.59%,稳定性试验RSD为1.42%;重复性试验RSD%为2.67%;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0.87%.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该含量测定方法的分离度高,重现性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作者:阮富刚;李彬;周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中医中药、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4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16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同时采用高压氧、中医中药、康复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或仅采用高压氧、中医中药、康复治疗3项中的1~2项治疗.结果:抑郁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及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高压氧、中医中药与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姜海华;郑逸华;周爱新;郭元敏;姜伟玲;毛兆矩;汪蕾;张建红;郑金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复方附芩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乌头碱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复方附苓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1h.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该制剂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陶方方;沈敏鹤;蒋亚奇;黄瑛;吴巧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凌氏针灸,自明代御医凌汉章起,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作为其双林支第16世传人,对其学术特色等相关内容作一简要概括.
作者:凌建维;凌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甘草苷、甘草次酸与次乌头碱(HA)配伍对心肌细胞MDA含量及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HA分别单独作用,与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苷+甘草次酸不同浓度按1∶1、1∶2、1∶4比例配伍作用于心肌细胞,检测其MDA活性,根据结果选取配伍效果理想的配伍组,采用RT-PCR测定心肌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表达.结果:HA与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苷和甘草次酸配伍组比HA单独作用可以提高Cx43基因的表达,减少MDA含量,其中1∶1次乌头碱甘草次酸组、1∶4次乌头碱甘草苷组、1∶1∶1次乌头碱和甘草次酸、甘草苷组作用可以增加Cx4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适宜浓度比例的甘草苷、甘草次酸与HA配伍可以减少HA对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及增加43(Cx43)基因表达水平.
作者:刘巧云;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周天梅;杨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蜂胶西洋参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蜂胶西洋参软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0.17、0.33、1.00 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5、10、30倍),另设高脂水对照组和高脂油对照组(大豆油),分别观察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水对照组、高脂油组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结论:蜂胶西洋参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作者:童晔玲;杨锋;戴关海;任泽明;竹剑平;王波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Ames试验检测系统检测苍术苷的致突变活性.方法:采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杆菌TA97,TA98,Tal00,Tal02标准测试菌株,在有和无代谢活化剂下对受试药品0.8 ~250 μg·皿-1共5个浓度组进行测试.结果: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各菌株回复突变菌落数未见明显增多.有S9活化系统条件下,4~250 μg·皿-1测试浓度范围内,苍术苷对TA98测试菌株诱发产生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达到两倍以上.结论:苍术苷4 ~ 250 μg·皿-1测试浓度范围内,对TA98有间接致突变活性.
作者:杨桂蓉;喻凯;陆彩鹏;周蓉;邓喜;王明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T)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心病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血府逐瘀汤预防组(XFZYT1)、血府逐瘀汤治疗组(XFZYT2)、XFZYT1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Nifedipine1)和XFZYT2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Nifedipine2).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 mg/kg)复制肺血管重构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各组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使肺小动脉管壁有不同程度变薄、管腔变大(P<0.01或P<0.05);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度下降,Caspase-3蛋白阳性率升高(P<0.01或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肺心病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有关.
作者:何飞;徐俭朴;鲍志坚;王辉;刘莎;洪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炙黄芪对阿霉素所致小鼠蛋白尿的的防治效果.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5只)、预防组(15只)、模型组(15只)、防治组(15只).预防组、模型组和防治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5 mg/kg)造模.预防组和防治组小鼠造模前灌胃炙黄芪21天,造模后防治组继续灌胃炙黄芪28天,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第2周、第4周末,检测24 h蛋白尿含量;实验结束时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造模后2、4周末,模型组小鼠的尿蛋白总量均高于同期正常组小鼠,预防组(P<0.05)和防治组小鼠的尿蛋白均低于模型组,以防治组(P<0.01)效果为显著.(2)造模28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血尿素氮和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和防治组均可降低血肌酐(P<0.05).(3)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防治组和预防组小鼠脂肪变性的小管细胞少于模型组.结论:炙黄芪预防性给药可减轻阿霉素对肾脏的损伤,表现为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防治效果优于预防效果.
作者:金佳丽;苏行;姚馨怡;幸鹭;沈燕;张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硬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善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眼针治疗,对照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体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评分指数评价评定ADL能力及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28天)痉挛发作次数.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 <0.001),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痉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者显著率差异P<0.05.结果: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硬瘫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减少痉挛发作,其疗效优于体针结合运动疗法.
作者:田迎春;张绍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全面了解党参原植物种质资源状况及中药党参生产状况.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信息收集整理.结果:中药党参主产于山西、甘肃、陕西、四川、湖北等省,主要为栽培品,少量为野生,其原植物包括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结论:我国党参种质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量在减少,亟待保护.
作者:张向东;高建平;曹铃亚;针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昆明山海棠对大鼠睾丸的毒性损害及其可逆性.方法:36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8只:对照组喂服生理盐水10 mL·kg-1·d-1,给药组喂服昆明山海棠22.5 g·kg-·d-1.连续60d后,随机处死半数大鼠,取材.余下大鼠恢复饲养72 d后,处死取材.检测睾丸系数、睾丸体积、精子密度、形态、活力等.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给药60d,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睾丸系数、精子密度显著下降(P<0.01).给药组精子形态异常,活动力丧失,光镜下睾丸组织严重损伤.停药72 d后,睾丸毒性损害无恢复.结论:大剂量昆明山海棠具有明显的睾丸毒性,且毒性损害难以恢复.
作者:陈辉;陈纪藩;陈光星;林昌松;卢卫国;刘清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历年来对传统针灸文献的研究,近代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作为民国时期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在刊行的短短5年间,先后刊载针灸学术文章达1191篇,其中专门探讨灸疗法的文章76篇,通过整理研究这些资料,折射出近代灸法的学术发展面貌,包括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灸法种类与灸具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等,这些为现代临床的灸法诊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宋海坡;任宏丽;段逸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喂养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糖脂平和罗格列酮灌胃,给药8周后,用ELISA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脂联素水平,RT-PCR方法测定附睾旁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脂平可以升高模型大鼠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调附睾旁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结论:糖脂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调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有关.
作者:周晖;李丽;高彦彬;张涛静;赵迪;夏晶;周焰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防治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2周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d)]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计算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FFA、LDL-C、HDL-C、TG和TC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MDA、GSH-PX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给药可使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脏指数明显降低;各给药组血清ALT、AST、FFA、TG、TC和肝脏MDA水平降低,肝脏GSH-PX活力升高(P<0.05或0.01);模型组肝脏PPAR-γ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大黄酸干预组则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大黄酸对大鼠NAFLD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岑柏春;张谈;袁建芬;陆新烈;徐建立;施军平;荀运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琥珀散对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IL-2、IL-10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模型组),琥珀散组,达那唑组.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琥珀散治疗组能升高IL-2/IL-10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琥珀散组能明显升高IL-2/IL-10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琥珀散可能通过改变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h1/Th2免疫失衡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马小娜;刘丹彤;闫军堂;胡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金蝉颗粒的解热、抗菌、镇咳祛痰、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观察其解热作用;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各敏感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氨水引咳小鼠法、二氧化硫刺激法观察其止咳作用;采用酚红排泌法观察其祛痰作用;采用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及甲醛所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金蝉颗粒能明显抑制2,4-二硝基苯酚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有明显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抑制作用强,对溶血性链球菌次之,对肺炎克雷伯氏菌较弱;能明显减少氨水以及二氧化硫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甲醛所致小鼠足肿胀;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镇痛作用.结论:金蝉颗粒有较好的解热、抗菌、镇咳、祛痰、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周丽娟;罗雅琪;杨炀;龚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进行测定,以Angilent C18,5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01696~0.1526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1.16%,分离度大于1.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可有效控制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作者:程德勇;周修森;刘婷婷;周记磊;刘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