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琼;张宇燕;周惠芬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症中医证型与微量元素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不同中医证型厌食症患儿及100例正常儿童进行微量元素铁、锌、钙、镁、铜及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铁、锌、钙、镁、铜变化不同,铁除脾胃不和组无明显下降外,其余各型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锌各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铜在肝旺脾虚组较各组明显升高、脾胃气虚组较各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肝旺脾虚组>脾胃阴虚>脾胃气虚>脾胃不和.结论:厌食症不同中医证型与铁、锌、钙、镁、铜5种不同微量元素的变化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临床工作对厌食症的中医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健铖;陈敬欢;钟裕钦;邓美英;胡忠栋;周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琥珀散对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IL-2、IL-10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模型组),琥珀散组,达那唑组.结果:①与空白组相比,琥珀散治疗组能升高IL-2/IL-10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琥珀散组能明显升高IL-2/IL-10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琥珀散可能通过改变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h1/Th2免疫失衡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马小娜;刘丹彤;闫军堂;胡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进行测定,以Angilent C18,5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01696~0.1526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1.16%,分离度大于1.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可有效控制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作者:程德勇;周修森;刘婷婷;周记磊;刘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缺氧肾虚豚鼠听功能、耳蜗形态学、酶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5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缺氧组(B组)、肾虚组(C组)、肾虚缺氧组(D组)、天鼓冲剂干预组(E组).后3组用醋酸泼尼松龙50 mg/(kg·d)肌注17天造肾虚模型;A、B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E组在肾虚造模后按15mL/(kg·d)[相当于生药30 g/(kg· d)]剂量分2次灌服天鼓冲剂10 d,余4组灌服等剂量生理盐水;同时B、D、E组连续10天在常压下吸氧氮混合气(O2浓度8%、N2浓度92%)3h进行缺氧造模,A、B组常压下吸氧氮混合气(21% O2、79%N2)3 h对照.采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评价各组听阈及潜伏期;扫描电镜下观察毛细胞形态结构,光镜下观察耳蜗螺旋韧带铺片血管纹血流情况;基底膜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及乳酸脱氢酶染色了解有氧反应和无氧反应.结果:ABR阈值、波潜伏期在肾虚缺氧组显著升高(P<0.05).E组毛细胞、血管纹损伤小于D组;SDH染色D组豚鼠耳蜗基底膜铺片显色淡于E组;LDH组化反应D组豚鼠耳蜗基底膜铺片显色深于E组.结论:①缺氧肾虚组豚鼠听力损害较单纯缺氧、肾虚豚鼠大;②补肾活血方可减弱缺氧对肾虚豚鼠的听力损害.
作者:胡旭君;王永华;罗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鸡肉、鸭肉提取液分别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DNA合成的干预作用,探讨鸡肉、鸭肉提取液对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合理饮食提供指导.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随机分为9组进行培养.采用VEGF-ELISA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BrdU-ELISA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鸡肉提取液、鸭肉提取液均能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鸡肉提取液、鸭肉提取液均能够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合成越多.结论:鸡肉、鸭肉提取液并没有通过促进肺腺癌A54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长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鸡肉、鸭肉提取液均能够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DNA的合成,使细胞的DNA合成期(S Phase;S期)增多,S期增多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陆金华;林胜友;李竹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焦虑障碍存在交感神经亢进,有一部分患者存在脸红,而脸部血管充盈、脸红为主症的焦虑障碍患者却较为少见,临床上往往因缺乏典型的焦虑症状而容易被漏诊,发现了16例这类患者,并给予一清胶囊联合抗抑郁剂(盐酸舍曲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焦虑症存在新的亚型,一清胶囊联合抗抑郁剂(盐酸舍曲林)对该亚型有效,需要临床进一步收集病例,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兰英;张滢;吕洋洋;朱利霞;冯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防治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2周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d)]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计算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FFA、LDL-C、HDL-C、TG和TC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MDA、GSH-PX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给药可使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脏指数明显降低;各给药组血清ALT、AST、FFA、TG、TC和肝脏MDA水平降低,肝脏GSH-PX活力升高(P<0.05或0.01);模型组肝脏PPAR-γ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大黄酸干预组则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大黄酸对大鼠NAFLD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岑柏春;张谈;袁建芬;陆新烈;徐建立;施军平;荀运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NSCLC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情况等,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近期疗效评估,有效率(CR+ PR)为28.9%,总稳定率(CR+ PR+ SD)为60.5%.治疗后各免疫细胞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治疗后体重也有所提高.结论:中药能够改善肺癌病人免疫功能,在稳定体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林晓阳;郝皖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石菖蒲挥发油配伍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远志皂苷和石菖蒲挥发油配伍组,脑复康组(即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观察远志、石菖蒲有效部位配伍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中SOD、AchE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AchE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远志石菖蒲有效部位配伍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脑组织中SOD活性得到明显提高,AchE活性和MDA含量均得到明显降低.结论:远志、石菖蒲有效部位配伍能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状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自由基,恢复胆碱能系统,抑制其对脑组织的损伤.
作者:周亚琼;张宇燕;周惠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由于其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位胃癌前状态.因此预防和治疗本病以阻断其癌变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中医药辨治CAG在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CAG现状加以概括总结.
作者:李佳;郝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硬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善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眼针治疗,对照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体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评分指数评价评定ADL能力及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28天)痉挛发作次数.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 <0.001),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痉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者显著率差异P<0.05.结果: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硬瘫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减少痉挛发作,其疗效优于体针结合运动疗法.
作者:田迎春;张绍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炙黄芪对阿霉素所致小鼠蛋白尿的的防治效果.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5只)、预防组(15只)、模型组(15只)、防治组(15只).预防组、模型组和防治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5 mg/kg)造模.预防组和防治组小鼠造模前灌胃炙黄芪21天,造模后防治组继续灌胃炙黄芪28天,其余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第2周、第4周末,检测24 h蛋白尿含量;实验结束时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造模后2、4周末,模型组小鼠的尿蛋白总量均高于同期正常组小鼠,预防组(P<0.05)和防治组小鼠的尿蛋白均低于模型组,以防治组(P<0.01)效果为显著.(2)造模28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血尿素氮和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和防治组均可降低血肌酐(P<0.05).(3)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防治组和预防组小鼠脂肪变性的小管细胞少于模型组.结论:炙黄芪预防性给药可减轻阿霉素对肾脏的损伤,表现为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防治效果优于预防效果.
作者:金佳丽;苏行;姚馨怡;幸鹭;沈燕;张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脂联素(Adiponectin,AD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10周建立NAFLD模型,并用柴芍六君子汤干预治疗6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大鼠ADP、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ADPmRNA的表达低下,TNF-omRNA表达升高;治疗组能升高ADPmRNA的表达(P<0.05),降低TNF-αmRNA的表达(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能升高NAFLD大鼠ADP的基因表达,降低TNF-α的基因表达.
作者:黄妙珍;傅珍春;谢军军;孙丽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IκBa、Ikka的蛋白表达.方法:148只雄性Wistar大鼠,以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于治疗后4、8周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备免疫组化观察用.结果:造模组IκBa、Ikka水平明显低于同期正常组(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通络中药组均能提高IκBa、Ikka的表达(P<0.01),同期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具有延缓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可能与调节IκBa、Ikka信号系统有关.
作者:冷锦红;于世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及治病机制十分复杂.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黄褐斑作为一种皮肤病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努力寻找一条可行的途径以解决当前难题.
作者:杨婷婷;杨国红;王曙光;陈解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生芪降糖颗粒在细胞水平上的降糖作用靶点.方法:①选用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似的INS-1细胞株,设溶媒对照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格列齐特阳性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实验组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胰岛素释放情况.②选用国际通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方案诱导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设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葡萄糖消耗量进行标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葡萄糖转运体4(GLUT4) mRNA含量.③选用人源肝癌HepG2细胞株,同时采用高胰岛素诱发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设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葡萄糖消耗量进行标化,RT-PCR法测定葡萄糖转运体2(GLUT2)mRNA含量.结果:①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各剂量生芪复方中药与相应浓度的溶媒对照组比较促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格列齐特各剂量均较相应浓度的其他两组有显著促分泌作用(P均<0.05).②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3T3-L1葡萄糖消耗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随培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同时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与罗格列酮组GLUT4mRNA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③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HepG2葡萄糖消耗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且随培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同时生芪复方中药处理组与罗格列酮组GLUT2mRNA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生芪降糖颗粒并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激活PPAR-γ,增加葡萄糖在外周组织的消耗和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作者:王颜刚;赵婷;赵世华;栾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普遍重视食材养生,但社会上有关食材养生的观念良莠不齐,常给人以误导.通过对历史上众多食疗文献的整理研究,以期构建完善的“中国食材性味归经功效理论体系”,从而能够正确指导人们进行食材养生.
作者:柴可夫;代民涛;马纲;李秀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休克的发生率为10% ~ 15%,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约50%在休克开始10 h内死亡,80%在1周内死亡,是AMI病人的重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治疗在近几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造成其死亡率居高不下(50%~80%).选用回阳救逆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比较,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梗合并休克气阴两脱证的效果及其机理.结论:回阳救逆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气阴两脱证,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又能稳定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尿量,改善肢冷、发绀、出汗等临床症状.
作者:王瑞明;冯为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T)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心病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血府逐瘀汤预防组(XFZYT1)、血府逐瘀汤治疗组(XFZYT2)、XFZYT1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Nifedipine1)和XFZYT2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Nifedipine2).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 mg/kg)复制肺血管重构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各组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使肺小动脉管壁有不同程度变薄、管腔变大(P<0.01或P<0.05);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度下降,Caspase-3蛋白阳性率升高(P<0.01或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肺心病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有关.
作者:何飞;徐俭朴;鲍志坚;王辉;刘莎;洪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四诊信息——“望、闻、问、切”是辨证论治的基础,而四诊客观化更是发展中医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学者们对大量疾病四诊信息进行观察总结,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四诊客观化.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病症,综述了近20年来慢性肾衰竭在中医望闻问切四方面的客观化研究现状,发现慢性肾衰竭的四诊客观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及预后产生了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宇;金亚明;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