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的应用

周明客;林天旭;曾云记;谢作完;朱瑾

关键词:腓肠神经滋养皮瓣, 足背皮肤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足部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是背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矫行足踝协会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足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瓣存活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伤口Ⅰ期愈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疗效显著且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改善.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优势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优势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组采用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入喉点入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72.29±12.27)分钟、(67.14±12.83)ml、(6.5l±1.24)天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101.29±13.58)分钟、(92.43±21.32)ml、(7.87±2.11)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率(2.17%、0.00%)较对照组(13.04%、8.70%)明显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不良反应率(21.74%、13.04%)均高于对照组(6.52%、2.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足麻木、喉返神经受损不良反应率(4.35%、10.87%)与对照组(4.35%、6.52%)差异不显著意义(P>0.05). 结论 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较次全切术的疗效更好.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复发率和转移率更低,但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更高,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张雪峰;张斌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修复中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创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瘢痕情况及炎性因子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瘢痕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均有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IFN-γ、IL-6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运用,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对炎性因子水平影响较小,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牟军;陶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患者60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颞下颌功能改善情况、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以及疼痛值、开口度以及侧向运动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值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开口度、侧向运动都有所升高,观察组(30.12±7.12、7.56±1.03mm)高于对照组(27.89±3.02、5.98±0.99mm),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CMI、DI、JP、JN、MP以及MM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CMI、DI、JP、JN、MP以及MM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慢性损伤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作者:徐斌;方忠朝;石宇远;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单侧腰部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术后镇痛剂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2、4、8、24小时)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术后镇痛剂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24小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麻醉,手术麻醉效果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许晓齐;潘路平;任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结合CPM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锬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实施持续被动训练(CPM)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主动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CPM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AKS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伸直角度呈渐进式改善,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23.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结合CPM训练治疗,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王威;程凤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行甲氨喋呤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病理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hCG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徐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息肉应用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比较、6月后复查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周期正常率以及月经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复查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月经周期,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霜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地佐辛结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地佐辛结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本院予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和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所用时长、手术时长、术后VAS疼痛评分,观察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 结果 观察组苏醒所用时长、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之前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手术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6小时内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联合使用镇痛效果更好,利于患者更快苏醒,且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与心脏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晓霞;沈新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1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文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onstant-Mudey肩关节功能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86.8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Z=-2.042,P=0.041).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Z=-2.323,p=0.020).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t=-8.277,P=0.000;t=-4.4398,P=0.000),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9227,P=0.004).观察组不良反应为12.77%,显著低于对照组30.43% (x2=8.552,P=0.027).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明;吴智敏;胡关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2例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治疗的回顾分析

    目的 总结开颅手术后并发头皮下积液的治疗经验,并探讨预防和减少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方法. 方法 通过对32例患者开颅术后出现的头皮下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32例均顺利治愈. 结论 头皮下积液为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多与硬膜下腔相通,应从多方面来预防和或减少术后头皮下积液的产生.

    作者:高武飞;陈开国;邬锡真;董继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病原学和免疫学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细胞因子在发病中作用.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8例24眼ARN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玻璃体液标本及静脉血进行TORCH检测,ELISA法检测ARN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前房水中的IFN-γ、IL-8和IL-10表达水平. 结果 ARN组血清HSV-IgM检出率是8.3%,RV-IgG检出率是50%,HSV-IgG检出率是100%,CMV-IgG检出率是77.3%.ARN组玻璃体液HSV-IgM检出率是12.5%,CMV-IgM检出率是8.3%,,HSV-IgG检出率是66.7%,CMV-IgG检出率是58.3%.ARN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RN患者的IFN-γ/IL-10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RN患者活动期血清中的IFN-γ、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ARN患者静止期,ARN患者活动期的IFN-~γ/IL-10的比值明显高于ARN患者静止期(P<0.01). 结论 病原学诊断对提高ARN的诊治水平有重要作用,血清和玻璃体液的TORCH检测是诊断感染病毒的间接证据,ARN患者检测细胞因子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冯晓芬;宫剑;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氢吗啡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氢吗啡酮是吗啡的一种半合成衍生物,作为吗啡的替代品被广泛地用于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本文主要对氢吗啡酮的药理学、剂型、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氢吗啡酮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杨燕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腔镜切除甲状旁腺腺瘤10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联合运用超声、核素99Tcm-MIBI扫描、增强CT进行病灶定位,采用胸乳路径建立操作间隙,超声刀切除病变甲状旁腺,术中激素测定判断病灶是否完整切除.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5例患者发生一过性低血钙,1例出现短暂声音嘶哑,1例出现胸前隐痛.术后2周时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水平均正常.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 结论 腔镜甲状旁腺切除术具有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甲状旁腺腺瘤的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任旋磊;滕晓平;沙洪存;洪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足踝部痛风首次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足踝部痛风首次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双足踝关节疼痛就诊后临床确诊为痛风的双足踝部DSCT资料40例,并选取25例非痛风的足踝部急性关节炎作对照. 结果 40例患者中36例DSCT发现尿酸盐结晶共127处,其中位于足躁部关节附近29例共95处,深部肌腱或韧带周围14例共32处.血尿酸增高3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30例;6例血尿酸正常者中有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结论 DSCT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首次发作的足踝部痛风尿酸盐结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希明;杨光钊;刘海龙;傅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择期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静吸插管全麻组(G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吸插管全麻组(GF组),每组各20例.G组予丙泊酚2mg/kg,芬太尼5μg/kg,罗库溴铵0.6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控制呼吸;GF组静脉诱导药物同G组,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 结果 切皮时(T1)、骨折端复位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GF组MAP和HR均较G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组术中使用芬太尼量较G组明显减少,术毕拔管时间和留置恢复室总时间GF组较G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拔管后躁动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病房后患儿首次镇痛需求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全麻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复苏时间,值得在临床推荐.

    作者:林仙菊;黄文广;胡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地佐辛与曲马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分析地佐辛与曲马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 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曲马多术后镇痛,观察组应用地佐辛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术后VAS以及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者各项手术资料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5h、1h、6h其VAS以及B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感,药物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林杰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并跟踪随访观察其受孕状况,为临床不孕不育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4年存本院治疗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12个月和18个月复发情况及受孕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为66.67% (38/57),高于对照组52.63%(3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8个月复发率为7.02% (4/57),低于对照组15.79% (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8个月受孕率为38.60% (22/57),高于对照组26.32% (1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较低,受孕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建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院收治的752例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纳入感染组,其余患者纳入未感染组,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急性腹部外科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1%;多数感染发生在术后3天~1周,占67.4%(31/46);感染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39.2% (31/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烟、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均能够影响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室菌落数≧200、切口类型Ⅱ、Ⅲ型、吸烟、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为导致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针对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给予适当干预,利于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目的 对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6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84)与对照组(n=84),给予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4.8%与对照组总发生率28.6%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后对两组随访6个月,经B超复查均无结实复发. 结论 对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富良;管贤生;沈玲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的对比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肠梗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在在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手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肠梗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3.3%与对照组发生率13.3%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开腹手术治疗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志祥;沈卫良;王先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