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徐亚平

关键词:宫腔镜,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行甲氨喋呤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病理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hCG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内疝致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内疝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1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导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行小肠切除术,5例复位成功,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 结论 腹内疝导致肠梗阻术前早期病因诊断困难,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关键.

    作者:李科;王玮;司马军;孔颖;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息肉应用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比较、6月后复查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周期正常率以及月经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复查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月经周期,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霜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其腕关节活动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11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诊治资料,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其中58例采用直接掌侧入路者为对照组;另57例采用Henry入路,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随访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握力及腕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骨折显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2.4±1.2)分钟、(62.1±3.9)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22.3±1.9)分钟、(90.2±4.7)分钟,P<0.05;观察组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34.48%,旋前方肌修复率100.0%明显高于54.2%,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治疗优良率、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 尽管经直接掌侧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可减轻对患者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推荐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首先方案.

    作者:汪军;沈建明;蔡飞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针灸正骨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联合应用中医针灸正骨与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经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正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l周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ROM)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ROM均有明显改善,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上述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1%、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针灸正骨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俞建松;冯文菊;陈传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面积烧伤后采用综合康复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采取综合康复性护理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护理,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1组(n=31)与对照组(n=31).采取常规烧伤护理措施对对照组进行护理,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治疗后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半年时间随访,对两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者护理总满意度96.8%与对照组77.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方面,观察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综合康复性护理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陶小平;王丽华;林莹莹;徐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骨折等小儿骨科疾病手术患儿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行吸入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案.观察组行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麻醉诱导方案.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T0时两组患儿镇静深度BIS指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患儿T1、T2、T3时刻BIS指数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刻观察组患儿BIS指数水平比较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儿HR、MAP指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T1、T2、T3时刻两组患儿HR、MAP指数较T0时刻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HR、MAP指数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麻醉诱导,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以及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蔡秋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脂肪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脑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 方法 报告骨折术中、术后脑脂肪栓塞2例. 结果 2例患者早期均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但无呼吸系统损伤表现,术中、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病情迅速进展,头颅MRI+DWI(弥散加权成像)提示全脑弥漫斑片状异常信号. 结论 对脂肪栓塞高危者须仔细评估,结合头颅影像学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作者:陈龙;伍嫦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比较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其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2例117颗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59颗牙,应用显微外科治疗;对照组58颗牙,应用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应用数字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天疼痛情况及症状好转时间,跟踪随访评估患者一年后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VAS评分和症状好转时间分别为(2.96±0.31)分和(5.45±0.94)天,均低于对照组(4.23±0.40)分和(8.73±1.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牙治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77.59% (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比较,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作者:黄颖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介入时间对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时间对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研究及分析. 方法 选择2013年1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病房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研究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高压氧治疗组)与B组(晚期高压氧治疗组)两组,高压氧治疗30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高压氧辅助治疗前后GC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晚期治疗者(P<0.05),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3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晚期高压氧治疗患者(P<0.05). 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疗效优于晚期高压氧治疗患者,可作为临床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法,治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金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行甲氨喋呤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病理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hCG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徐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电图异常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分析

    目的 揭示心电图异常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STBI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74例(57.8%)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ST-T改变常见,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多因素分析显示,心电图异常是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85,95%CI=1.396~144.121,P<0.001). 结论 STBI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可独立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

    作者:张洪祥;马毅军;吕旭东;寿生贤;斯虓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激光组和液电组,两组各48例,比较两种碎石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与液电组患者相比,激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9±7.1)ml、手术时间(29.3±11.2)分钟、住院时间(4.8±2.5)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48))明显更低,住院费用(5624.6±572.2)明显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再次手术率及1年后复发率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胆道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和液电碎石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钬激光碎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顺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修复中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创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瘢痕情况及炎性因子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瘢痕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均有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IFN-γ、IL-6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运用,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对炎性因子水平影响较小,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牟军;陶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单束和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应用单束和双束同种异体肌腱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 方法 收治108例ACL完全断裂患者,并分别采用单束和双柬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各54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并于术前、术后1年和2年期间,分别比较两组膝关节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以及Lysholm和1KDC评分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骨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年的所有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年,两组的前抽屉试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他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双束与单柬重建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双束重建的长期疗效更为稳定,改善更为明显.

    作者:沙明;蔡宏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骨折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骨折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远端骨折行经皮钢板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吴镇泉;俞新樟;杨鑫;徐道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结合内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结合内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时期内因萎缩性胆囊炎、上腹部手术史、粘连较多等而不宜进行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情况、手术指标、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禁食时间、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随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术中出血量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许建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锁定解剖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8例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患者应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Constant and 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优19例,良7例,可2例,差0例. 结论 锁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烽;范春芳;袁建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并发脑脓肿1例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对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增强临床诊断能力,防止出现误诊误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误诊为左侧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及其术后并发脑脓肿的诊治过程. 结果 因影像学检查及术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及术后脑梗塞. 结论 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量完善相关术前、术后检查,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阮善平;赵志新;胡小铭;陈福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分类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7例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治疗19例,死亡12例;保守治疗18例,死亡10例;生存患者GOS评分5分9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 结论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急性脑血管扩张、进展性脑水肿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分类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作者:田正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时机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时机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76例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迟发脑血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昏迷、脑挫伤、脑疝等12个变量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abinski征阳性、血浆凝血酶时间及颅骨骨折是迟发血肿的高危因素(B值>0,OR值>1),手术时机是保护因素(B值<0,OR值<1). 结论 Babinski征阳性、血浆凝血酶时间及颅骨骨折是颅脑损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是保护因素.

    作者:陈相兵;方激扬;吴务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