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听
目的 调查分析创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1674例本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48小时内分别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和AIS-ISS评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x2检验、Peam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分别分析患者年龄、性别、AIS-ISS评分与营养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营养风险平均发生率为22.70%,其中男性为24.25%,女性为19.93%,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70≤年龄≤90)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S-ISS创伤评分≤16分,17~20分和21~25分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1.68%,32.86%和94.91%,创伤评分与营养风险呈弱正相关. 结论 创伤患者存在较大的营养不良风险,对创伤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应结合创伤后社会心理因素和创伤对经口摄食的影响,做到个体化、综合的评估.
作者:许利明;郑悦亮;许远展;蔡文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骨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全麻骨科手术患儿60例,年龄5~12岁,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组(DS组).S组镇痛泵用药:舒芬太尼1 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DS组镇痛泵用药:舒芬太尼1μg/kg+右美托咪定2.5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剂量1ml,锁定时间15分钟.手术结束即刻连接PCA泵,采用口服曲马多缓释片2mg/k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4分,记录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2、4、8、12、24小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小时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DS组术后补救镇痛率和有效按压次数降低,术后4、8、12小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过度镇静. 结论 右美托咪定2.5μg/kg混合舒芬太尼1μg/kg用于骨科术后患儿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作者:黄文广;陈玲阳;汪小丹;周佳妮;王明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物患者176例,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CNB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结果 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本组193处肿物共含恶性病变114处,分别为原位癌28处和浸润癌86处;良性病变79例,分别为纤维腺瘤34例、不典型增生21例和炎症性增生24例.超声引导下CNB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和准确性分别为92.1%、100%、0、7.9%、95.3%,FNAC分别为75.4%、96.2%、3.8%、24.6%、83.9%,CNB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FNAC,漏诊率低于FNA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利于发现恶性病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伟;周余旺;柯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腹腔镜下改良术式行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选择子宫增大超过12周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改良腹腔镜组(观察组)25例和未改良腹腔镜组(对照组)2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两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102±31)分钟,对照组(130±29)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观察组(100±30)ml,对照组(150±23)ml,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改良后的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较未改良的腹腔镜组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丹;周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地佐辛结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本院予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和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所用时长、手术时长、术后VAS疼痛评分,观察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 结果 观察组苏醒所用时长、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之前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手术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6小时内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联合使用镇痛效果更好,利于患者更快苏醒,且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与心脏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晓霞;沈新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诊断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胸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者为治疗组(43例).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率相比,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 结论 应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不降低患者生存期,并且该方法还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从而有利于其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何林峰;夏发明;潘晓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激光组和液电组,两组各48例,比较两种碎石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与液电组患者相比,激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9±7.1)ml、手术时间(29.3±11.2)分钟、住院时间(4.8±2.5)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48))明显更低,住院费用(5624.6±572.2)明显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再次手术率及1年后复发率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胆道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和液电碎石治疗难取性肝胆管结石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钬激光碎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顺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抗生素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输卵管积脓患者53例.均进行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对照组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检测术前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5.54+19.39)ml,低于对照组(164.80+64.1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CRP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使用抗生素时间(8.75+0.30)天,低于对照组(12.60+0.5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为较好的手术时机,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咏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老年骨关节炎全髋置换术后短期功能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全髋置换术的105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于术前行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到术后12周;对照组5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的疼痛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3、7、10、14天VAS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术后14天、4周、8周、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2.74±11.64)分、(69.36±12.48)分、(74.93±12.82)分、(84.50±12.0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周总体健康评分为(59.77±19.47)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2.84±9.26)分、精神健康评分为(50.62±17.03)分、活力评分为(63.95±16.8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王玲华;谢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患者行低位小切口入路手术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的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55例.行低位小切口入路甲状腺手术,记录患者手术资料、住院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以及皮肤麻木感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瘀斑以及皮下积液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患者行低位小切口入路手术,需把握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住院花费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应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揭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的关系. 方法 收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10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统计学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及GCS评分的关系. 结果 t检验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升高的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密切相关.
作者:黄杭斌;杨松斌;沈良军;吕庆伟;周晶;章国海;李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行甲氨喋呤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病理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hCG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徐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不同时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根据不同手术时机予以分组,早期组21例于发病72小时内手术,延期组20例于发病后72~96小时手术,择期组21例先给予保守治疗后再进行手术.观察3组患者围术期情况、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延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择期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择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较其他两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与延期组总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延期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早期组、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转开腹,安全性高,且相比于择期手术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国军;马国峰;沈华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Rekha创伤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Rekha创伤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椎弓根植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内固定断裂和松动,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进行比较,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远期校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Rekha创伤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不仅仅可以实现伤椎椎体高度的恢复以及前中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也能对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丢失有效避免,并避免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竺军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择期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静吸插管全麻组(G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吸插管全麻组(GF组),每组各20例.G组予丙泊酚2mg/kg,芬太尼5μg/kg,罗库溴铵0.6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控制呼吸;GF组静脉诱导药物同G组,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 结果 切皮时(T1)、骨折端复位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GF组MAP和HR均较G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组术中使用芬太尼量较G组明显减少,术毕拔管时间和留置恢复室总时间GF组较G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拔管后躁动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病房后患儿首次镇痛需求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全麻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复苏时间,值得在临床推荐.
作者:林仙菊;黄文广;胡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分类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7例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治疗19例,死亡12例;保守治疗18例,死亡10例;生存患者GOS评分5分9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 结论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急性脑血管扩张、进展性脑水肿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分类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作者:田正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高龄(≥75岁)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均应用0.5%罗哌卡因1.0%利多卡因混合液40ml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位点阻滞,待患者疼痛消失行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者,辅以静脉镇静镇痛以完成手术;并以1例49岁乳腺癌术后全身转移患者为例说明此类手术麻醉实施和处理. 结果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下均顺利完成32例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6例因局部肿胀等原因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行神经阻滞,3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因镇痛不全辅以静脉镇静镇痛,患者均未发生药物毒性或不良反应. 结论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杨雪芬;徐春红;柳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尿激酶灌注治疗过程中尿激酶用量-作用时间与溶解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钻孔或微创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的颅内血肿病例,分组对照研究:一组不以血肿量为依据,分别采用2~4~6万U尿激酶灌注;另一组以每10ml血肿用1万u尿激酶的剂量灌注,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分别2小时、4小时组、6小时组.统计分析每例患者血肿量减少30%~50%~80%以上的时间.结果2万U与4~6万U尿激酶治疗组,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万U和6万U尿激酶相同作用时间内作用效果无统计学差异.60ml以上血肿尿激酶灌注效果和60ml以下血肿灌注效果比较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为43天和3.4天.30~60ml血肿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2~4~6小时的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是3.9~3.2~3.1天. 结论 尿激酶灌注以每10ml血肿灌注1万u尿激酶为指导剂量.时间以3~4小时左右效果佳.血肿CT值越低,作用效果越佳.
作者:高喜春;谢武表;刘中元;励宇翔;赵剑峰;王铮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内疝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1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导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行小肠切除术,5例复位成功,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 结论 腹内疝导致肠梗阻术前早期病因诊断困难,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关键.
作者:李科;王玮;司马军;孔颖;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结合内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时期内因萎缩性胆囊炎、上腹部手术史、粘连较多等而不宜进行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情况、手术指标、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禁食时间、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随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术中出血量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许建听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