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锋;谭永港;张子理;杨敏;陈嫚茵
压力性尿失禁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中医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就近年来中医药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病机研究及诊治情况进行归纳综述,为临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一些信息和思路.
作者:周菲菲;谢臻蔚;顾颖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临床常用方剂.此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许多神经痛都属于中医痹症,如末梢神经炎,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变,化疗诱发的神经痛,压迫所致的根性神经病,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目前此方及其加减方在临床治疗神经痛已取得较广泛应用,现将其近5年来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痛的临床运用可行性.
作者:张威;赵庆春;史国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血瘀证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不同血瘀证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血瘀证分布为痰浊血瘀>气虚血瘀>血虚血瘀>气滞血瘀>热毒血瘀>寒凝血瘀,其中Lp-PLA2对气虚血瘀影响强度大,TC对痰浊血瘀影响强度大,糖尿病病史对血虚血瘀影响强度大.结论:气虚血瘀与Lp-PLA2相关性较强,痰浊血瘀与TC相关性较强,血虚血瘀与糖尿病病史相关性较强.
作者:纪文岩;周景想;王珊珊;吉中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痛经康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对痛经康口服液中丹参、元胡、红花进行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乙腈-0.7%磷酸(26∶2∶7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03 nm,柱温:27℃.结果:丹参、元胡、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样量在0.13~2.6 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1.168% (n=9).结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干扰,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痛经康口服合剂质量控制.
作者:赵伟国;李运景;陈钧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风池、外关、阳陵泉、丘墟)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即时效应,探讨该效应缓解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和对照组(非经非穴1组和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 min.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1、2、4、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缓解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变化,以判定即时疗效.结果:缓解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起效时间少阳经特定穴组明显快于非经非穴2组(P<0.01),持续时间少阳经特定穴组和非经非穴1组均长于非经非穴2组(P<0.05).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与非经非穴均有疗效,起效时间阳明经特定穴位组明显快于非经非穴2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非经非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密;张佳丽;常小荣;陈选;刘昭;李金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延迟AS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4组,每组10只,从透射电镜下对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隔药饼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隔药饼灸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内皮细胞较完整,大多形态正常,内弹力膜连续,厚薄较均匀或不一,平滑肌细胞基本正常,偶可见线粒体水肿、空泡样改变及少量脂滴.模型组内皮及内皮下层病变严重,充满了内含大量脂滴和脂质的泡沫样细胞,有纤维粥样斑块形成,内弹力膜厚薄不一,甚至缺失,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胞浆内充满脂肪空泡.结论:隔药饼灸与阿托伐他汀钙片一样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起到延迟AS斑块形成的作用.
作者:刘未艾;常小荣;刘密;林海波;岳增辉;符凌;谢辉;李金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一个多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包括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的异常增多,耐药基因的异常表达,细胞因子的辅助调节,药物作用靶点下调等.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致MDR逆转剂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MDR逆转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基因、细胞因子等水平.对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其逆转措施的新进展作一全面深入的综述.
作者:揭惠;酉明巧;刘辉;张虎;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薏苡仁药材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探讨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GC技术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薏苡仁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薏苡仁挥发性的化学成分,为薏苡仁生品及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作者:吴国清;曹岗;夏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D-GaL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利胆、调节免疫功能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以蒙药制剂“德都红花-7味散”为实验药物,设计高剂量组(0.83 g·kg-1)和低剂量组(0.5 g·kg-1).实验各组均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周.分别采用腹腔注射D-GaLN制作小鼠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观察肝功能及肝脏形态学的改变,评价德都红花-7味散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评价德都红花-7味散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摘除胆囊直接称重的方法,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小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反应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和联苯双酯组均有显著降低ALT,AST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和联苯双酯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和香菇多糖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香菇多糖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高剂量组吞噬率明显升高(P<0.05).利胆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测定时间内胆汁分泌量升高(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组OD值升高(P<0.01).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
作者:包玉华;巴图德力根;乌恩宝音;娜日苏;韩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浙八味”中2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硝酸为消化液,采用微波消解法消化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各元素的含量.结果:被测样品中的重金属及砷元素含量均未超标,其中白术中的Ca含量达到53 66.75 μg/g,玄参的Fe元素含量较高,菊花的Mn、Zn元素相对比较高.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在91.22%~99.19%之间,RSD 1.20% ~9.8%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浙八味”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作者:盛振华;惠恩健;方文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四圣心源》以“中气”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观,并将其运用到淋沥、溺血、精遗等肾系疾病中去,以诠释“中气”学说的重要性,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范为民;王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含清热解毒中药小鼠血清对结肠癌CT-26细胞蛋白Bcl-2、Bax、P5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用药A组、用药B组、用药C组和模型D组.A、B、C组分别连续使用解毒三根汤灌胃5、7、10d后,与D组一起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含药血清,并作用于结肠癌CT-26细胞,MTT法测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与未经鼠血清刺激的正常CT-26细胞分别裂解蛋白后,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解毒三根汤灌胃10天组,即C组对细胞的抑制率高,该组Bax、P53、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E组)升高,Bcl-2蛋白表达较正常结肠癌细胞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三根汤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P53、Caspase-3的表达量有关.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李梦婷;王益;林红;郑丽萍;张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病证结合患者唾液EGF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胃炎患者按辨证分为脾气虚组、胃阴虚组、脾胃湿热组、胃络瘀阻组;体检胃黏膜正常者为对照组,放免检测各组唾液EGF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黏膜细胞EGFR,c-Jun、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阻证组患者唾液EG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患者,EGFR,c-Jun、PC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EGF含量水平与胃黏膜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胞增殖中医实证较虚证明显.
作者:张永锋;谭永港;张子理;杨敏;陈嫚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灌胃给药,提取组织样品中的盐酸小檗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组织的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在大鼠的大肠、小肠、肝、胃、脾、肺、肾、心、胰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小檗碱,并在胃肠组织含量较多.结论:通过比较不同炮制品的大鼠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发现在1h的时间上,酒炙品中盐酸小檗碱在上焦组织分布的相对含量要相对于生品有所增加,盐炙品则体现在下焦脏器中相对含量的增加,进而说明了炮制趋向的作用.
作者:张凡;林桂梅;沈晓庆;贾天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综述了近30年来中医目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中医目诊的理论依据是目是五脏六腑的缩影,目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眼分五轮八廓,分属于脏腑;及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虹膜诊断理论的进一步支撑.其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内经》、《伤寒杂病论》、《小儿药证直决》、《景岳全书》等经典著作中目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发掘;二是在临床上将中医目诊应用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乙型肝炎、肝癌、子宫肌瘤、大肠癌、糖尿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诊断中.现代虹膜诊断和球结膜微循环诊察虽然丰富中医目诊方法和内容,但目诊仍存在有些理论如八廓学说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等一些问题.
作者:黄惠勇;胡淑娟;彭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瓜桔止嗽丸中主要药味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制剂质量.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桔梗、陈皮、甘草、百部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选用Dikma ODS 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3.0L·min-1.结果:TLC法可鉴别出桔梗、陈皮、甘草、百部的特征斑点,且专属性强,分离度好;桔梗皂苷D浓度在0.06928~0.3464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1.0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瓜桔止嗽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琳;孙妍;谭思思;高菲;王伟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HEBC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从有效部位PHEB中分离纯化PHEBC;体外培养多个人源性肿瘤细胞株,利用MTT法、生长抑制曲线、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PHEBC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分离得到的PHEBC体外对多个人源性肿瘤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结论:PHEBC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玲;杨波;张如松;杨苏蓓;王一奇;陈雪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据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显示,保护区共有1074种药用植物,其中药用藻类植物1种,药用真菌植物28种,药用地衣植物3种,药用苔藓植物28种,药用蕨类植物59种,药用种子植物955种,常用中药材486种,药用珍稀濒危植物39种,药用特有种植物36种,农兽药植物321种.并介绍了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况.
作者:陈子林;徐攀;陈京;俞叶飞;姚振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阐述气机活动状态的具体含义.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心理学构念理论.结果:考试前后画线测验分值有明显差异,以量化表示气机刺激后变化状态.结论:画线测验对气机活动状态的测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讨论:“气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进一步拓展中医气机理论的原有理论体系,需要借助新的学科,新的方法.
作者:王洪展;张辉;范怀昌;薛声波;王米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通过对近4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现代病案文献进行检索,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关联规则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探讨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和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作者:高明月;吕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