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

王松柏;周梧节;刘东旭

关键词:胫骨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内, 手术入路
摘要: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用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5个月.无神经损伤,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踝关节功能接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4例. 结论 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在一个皮肤切口内可充分显露整个后踝,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死亡的相关分析

    目的 揭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的关系. 方法 收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10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统计学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及GCS评分的关系. 结果 t检验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浆S100B蛋白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是脑外伤后6个月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升高的血浆S100B蛋白浓度与伤情程度及长期死亡密切相关.

    作者:黄杭斌;杨松斌;沈良军;吕庆伟;周晶;章国海;李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结合内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结合内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时期内因萎缩性胆囊炎、上腹部手术史、粘连较多等而不宜进行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3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情况、手术指标、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禁食时间、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P<0.05),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随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术中出血量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许建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84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84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分为输尿管软镜组和经皮肾镜组,每组42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对比其清石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 结果 经皮肾镜组的清石率95.24%,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组的88.09%,且其平均手术时间明显比输尿管软镜组要短,P<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意义. 结论 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相比,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且手术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作者:戴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内疝致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内疝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1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导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行小肠切除术,5例复位成功,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 结论 腹内疝导致肠梗阻术前早期病因诊断困难,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关键.

    作者:李科;王玮;司马军;孔颖;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2例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治疗的回顾分析

    目的 总结开颅手术后并发头皮下积液的治疗经验,并探讨预防和减少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方法. 方法 通过对32例患者开颅术后出现的头皮下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32例均顺利治愈. 结论 头皮下积液为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多与硬膜下腔相通,应从多方面来预防和或减少术后头皮下积液的产生.

    作者:高武飞;陈开国;邬锡真;董继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 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且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的50例病例,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子宫体积、病灶体积变化,平均月经量、平均月经期变化,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子3个月、6个月进行B超检查随访,患者子宫与瘤体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其缩小程度与UAE术后时间呈正相关;术后平均月经量、平均月经周期均少于UAE治疗前(P<0.05);而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卵巢相关激素LH、FSH、E2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可短时间改善子宫肌癯导致的月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缩小肌瘤体积且保全卵巢功能,创伤小、并发症少,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妇女尤为重要,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李勇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内血肿尿激酶灌注治疗的量-效-时间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尿激酶灌注治疗过程中尿激酶用量-作用时间与溶解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钻孔或微创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的颅内血肿病例,分组对照研究:一组不以血肿量为依据,分别采用2~4~6万U尿激酶灌注;另一组以每10ml血肿用1万u尿激酶的剂量灌注,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分别2小时、4小时组、6小时组.统计分析每例患者血肿量减少30%~50%~80%以上的时间.结果2万U与4~6万U尿激酶治疗组,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万U和6万U尿激酶相同作用时间内作用效果无统计学差异.60ml以上血肿尿激酶灌注效果和60ml以下血肿灌注效果比较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为43天和3.4天.30~60ml血肿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2~4~6小时的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是3.9~3.2~3.1天. 结论 尿激酶灌注以每10ml血肿灌注1万u尿激酶为指导剂量.时间以3~4小时左右效果佳.血肿CT值越低,作用效果越佳.

    作者:高喜春;谢武表;刘中元;励宇翔;赵剑峰;王铮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物患者176例,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CNB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结果 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本组193处肿物共含恶性病变114处,分别为原位癌28处和浸润癌86处;良性病变79例,分别为纤维腺瘤34例、不典型增生21例和炎症性增生24例.超声引导下CNB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和准确性分别为92.1%、100%、0、7.9%、95.3%,FNAC分别为75.4%、96.2%、3.8%、24.6%、83.9%,CNB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FNAC,漏诊率低于FNA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利于发现恶性病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伟;周余旺;柯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分类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7例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治疗19例,死亡12例;保守治疗18例,死亡10例;生存患者GOS评分5分9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 结论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急性脑血管扩张、进展性脑水肿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分类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作者:田正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术前抗生素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疗效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术前抗生素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输卵管积脓患者53例.均进行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对照组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检测术前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5.54+19.39)ml,低于对照组(164.80+64.1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CRP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使用抗生素时间(8.75+0.30)天,低于对照组(12.60+0.5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为较好的手术时机,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咏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比较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其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2例117颗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59颗牙,应用显微外科治疗;对照组58颗牙,应用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应用数字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天疼痛情况及症状好转时间,跟踪随访评估患者一年后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VAS评分和症状好转时间分别为(2.96±0.31)分和(5.45±0.94)天,均低于对照组(4.23±0.40)分和(8.73±1.1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牙治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77.59% (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外科根尖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比较,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作者:黄颖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固定对肱骨骨折患者的肘肩关节功能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固定对肱骨骨折患者的肘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以及Neer评分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7.45±2.13天、7.68±2.19周、12.68±3.02周)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10.23±2.78天、9.87±2.50周、15.45±2.78周),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71.23±15.42ml)低于对照组(92.13±16.78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S、Neer评分都有所升高,观察组(93.12±2.12、88.45±3.78分)高于对照组(85.12±3.09、72.45±3.96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术后感染、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以及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可以有效的治疗肱骨骨折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作者:翟波;汪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切除小肝癌93例的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小肝细胞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治疗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天白蛋白、ALT、AS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上述指数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3天白蛋白方面,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小肝癌切除术疗效理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韦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用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5个月.无神经损伤,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踝关节功能接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4例. 结论 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在一个皮肤切口内可充分显露整个后踝,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松柏;周梧节;刘东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脂肪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脑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 方法 报告骨折术中、术后脑脂肪栓塞2例. 结果 2例患者早期均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但无呼吸系统损伤表现,术中、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病情迅速进展,头颅MRI+DWI(弥散加权成像)提示全脑弥漫斑片状异常信号. 结论 对脂肪栓塞高危者须仔细评估,结合头颅影像学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作者:陈龙;伍嫦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在锁骨下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在锬骨下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笔者对6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的病人使用了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其中合并锁骨下静脉损伤3例,辅助开放手术修复受损血管. 结果 该6例病人血流阻断效果好,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无肢体缺血症状.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1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合并血气胸1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结论 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在锁骨下动脉损伤中的使用能有效阻断血流,减少出血,抢救成功率高.

    作者:刘巧珍;徐春红;柳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腹内脏器损伤B超和CT检查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腹内脏器损伤B超和CT检查的诊断效果以及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腹内脏器损伤患者,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常规B超和CT诊断,以手术病理观察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手段的诊断结果. 结果 经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手术病理探查显示,患者腹内脏器损伤情况分别如下;肝脏损伤患者15例,脾脏损伤患者28例;胰腺损伤患者12例;肾脏损伤患者10例;小肠、十二肠损伤患者7例;血肿患者6例;两种影像诊断检测结果如下:以脏器损伤部位数量作为金标准,腹部B超的诊断的正确率为84.62%(66/78);而CT诊断结果的正确率为91.02%(71/78);两种诊断手段的正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和CT用于急性腹部创伤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程度分级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和CT均是临床治疗中诊断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无创的优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俞雪庆;邵宝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

    目的 评估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本院从2008年3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10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患者入院时,对其所有病史以及术前潜在疾病进行评估,并行钻孔引流术,术前以及术后通过CT进行评估,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 结果 105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血肿复发,整体术后复发率为10.5%.有3个因素与血肿的复发相关,包括性别(P=0.039),是否具有恶性肿瘤相关病史(P=0.001),以及血肿分层(P=0.026). 结论 钻孔引流术对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男性、具有恶性肿瘤病史以及CT提示血肿为单层者,具有更高的血肿复发率.

    作者:陈亮;沈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轻型颅脑损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1072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前瞻性研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方式、受伤后症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score,GCS评分)、实验室数据和头颅CT表现等,随访记录外伤后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Extended,GOSE评分)为预后指标.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年龄(t=8.65,P<0.01)、文化程度(Z=14.05,P<0.01)、受伤方式(x2=32.43,P<0.01)、Rotterdam CT评分(Z=44.02,P<0.01)、GCS评分(Z=129.87,P<0.01)、创伤后头痛(x2=2.78,P<0.01)、创伤后遗忘(x2=6.62,P=-0.01)、创伤后意识丧失(x2=17.72,P<0.01)和创伤后癫痫(x2=1235,P<0.01)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创伤后意识丧失、创伤后癫痫、GCS评分和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不良相关. 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通常预后良好,但高龄、低文化程度、暴力击打伤、意识丧失、癫痫、低GCS评分和高Rotterdam CT评分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作者:王建莉;袁紫刚;俞学斌;李锦泉;裘天仑;金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修复中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创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瘢痕情况及炎性因子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0.49%,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瘢痕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均有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IFN-γ、IL-6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创面修复中运用,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对炎性因子水平影响较小,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概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牟军;陶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