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沈峥
目的 采取综合康复性护理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护理,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1组(n=31)与对照组(n=31).采取常规烧伤护理措施对对照组进行护理,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治疗后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半年时间随访,对两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者护理总满意度96.8%与对照组77.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方面,观察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综合康复性护理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陶小平;王丽华;林莹莹;徐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分类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7例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治疗19例,死亡12例;保守治疗18例,死亡10例;生存患者GOS评分5分9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 结论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急性脑血管扩张、进展性脑水肿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分类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作者:田正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思路. 方法 回顾性分院收治的752例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纳入感染组,其余患者纳入未感染组,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急性腹部外科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1%;多数感染发生在术后3天~1周,占67.4%(31/46);感染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39.2% (31/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室空气菌落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烟、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均能够影响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室菌落数≧200、切口类型Ⅱ、Ⅲ型、吸烟、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为导致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针对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给予适当干预,利于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20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其中85例进行阴道试产,118例选择进行二次剖宫产术,记为阴道试产组和二次剖宫产组.同时,选取同期102例选择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妊娠分娩结局. 结果 阴道试产组中76例成功(89.41%),9例失败(10.59%),再次妊娠分娩的两个组中,新生儿童的Apgar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选择阴道试产成功的患者,其产后出血率、产褥病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都小于二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76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的患者与同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病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剖宫产后选择阴道分娩可以减少手术损伤以及住院时间,但应掌握好适应条件.
作者:张玥;管宇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阴道超声检查,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术前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输卵管通畅率. 结果 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57例,3例因腹腔内气体掩盖或包块较小而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33%,20.00%,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6.6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输卵管通畅率,且具有更高安全性,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曾娟慧;毛雪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折治疗结合运动康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骨折治疗结合运动康复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骨折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ROM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ROM评分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85.0%(34/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57.5%(23/40) (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40.0% (16/40)(P<0.05). 结论 骨折治疗结合运动康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中较单纯骨折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传敏;周慧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ASA I ~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与观察组(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各5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停药后呼名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及拔管时间,并统计两组拔管后主诉需镇痛药物的次数.术后随访24小时以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两组麻醉药物费用情况(诱导药物费用、维持期药物费用和恢复期药物费用及麻醉药物总费用).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完成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期追加镇痛药物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P<0.05.观察组维持期药物费用平均为(221.6±44.8)元、麻醉药物总费用平均为(417.6±59.7)元明显少于对照组(423.8±69.1)元、(692.1±68.4)元,P<0.05.两组麻醉时间、呼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诱导药物费用及恢复期药物费用相比,P>0.05. 结论 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可有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减少其疼痛,从而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减少麻醉费用.
作者:林康;潘金智;杨武建;叶仙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创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1674例本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48小时内分别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和AIS-ISS评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x2检验、Peam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分别分析患者年龄、性别、AIS-ISS评分与营养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营养风险平均发生率为22.70%,其中男性为24.25%,女性为19.93%,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患者(70≤年龄≤90)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S-ISS创伤评分≤16分,17~20分和21~25分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1.68%,32.86%和94.91%,创伤评分与营养风险呈弱正相关. 结论 创伤患者存在较大的营养不良风险,对创伤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应结合创伤后社会心理因素和创伤对经口摄食的影响,做到个体化、综合的评估.
作者:许利明;郑悦亮;许远展;蔡文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腹腔镜下改良术式行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选择子宫增大超过12周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改良腹腔镜组(观察组)25例和未改良腹腔镜组(对照组)2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两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102±31)分钟,对照组(130±29)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观察组(100±30)ml,对照组(150±23)ml,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改良后的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较未改良的腹腔镜组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丹;周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1072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前瞻性研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方式、受伤后症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score,GCS评分)、实验室数据和头颅CT表现等,随访记录外伤后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Extended,GOSE评分)为预后指标.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年龄(t=8.65,P<0.01)、文化程度(Z=14.05,P<0.01)、受伤方式(x2=32.43,P<0.01)、Rotterdam CT评分(Z=44.02,P<0.01)、GCS评分(Z=129.87,P<0.01)、创伤后头痛(x2=2.78,P<0.01)、创伤后遗忘(x2=6.62,P=-0.01)、创伤后意识丧失(x2=17.72,P<0.01)和创伤后癫痫(x2=1235,P<0.01)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创伤后意识丧失、创伤后癫痫、GCS评分和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不良相关. 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通常预后良好,但高龄、低文化程度、暴力击打伤、意识丧失、癫痫、低GCS评分和高Rotterdam CT评分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作者:王建莉;袁紫刚;俞学斌;李锦泉;裘天仑;金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不育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84例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术方法治疗84例患者的精索静脉曲张,术后随访本组患者1年. 结果 84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睾酮分泌水平明显提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时,45例患者的配偶成功妊娠,妊娠率为53.57%. 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对男性生精功能、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以及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外周血性激素分泌水平产生影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局部转移皮瓣、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游离般前外侧皮瓣、游离足背动脉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有46例足背皮肤组织缺损,分别采用了局部转移皮瓣(16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3例)、游离足背动脉皮瓣(2例)进行修复. 结果 所有病人经3~9个月的随访,4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2例局部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均经过换药后治愈;1例股前外侧皮瓣臃肿明显,术后3月后行二次整形后外形及功能满意. 结论 对足背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选择皮瓣,大程度地达到康复效果.
作者:刘超;张兆国;程卓轩;熊小龑;宋鲲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感染病区ICU监测中所使用的集柬化综合干涉体系(Bundle Care)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干预的有效性. 方法 将感染病区ICU收治的21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患者分为干涉组和对照组各212例,干涉组采用集束化干预体系,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原菌感染率、VAP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进行比较. 结果 干涉组患者病原菌感染率、VAP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集束化干涉体系能有效、针对性地干预VAP,并且能大程度地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治疗安全有效,优于常规通气治疗.
作者:朱晓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血肿延期手术后形成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硬膜外血肿延期手术患者形成硬膜下积液的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随访3~12个月,非手术治疗18例,均痊愈.手术治疗2例,经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均治愈. 结论 硬膜外血肿手术指征明确的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同部位硬脑膜下积液形成的可能;对大部分因硬膜外血肿延期手术而造成同部位硬脑膜下积液的病人,可保守治疗获得治愈,极少数保守治疗未见疗效的,可通过腰大池引流等治疗方法获得痊愈.
作者:陈华炜;章月江;孙陈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锬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实施持续被动训练(CPM)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主动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CPM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AKS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伸直角度呈渐进式改善,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23.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结合CPM训练治疗,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王威;程凤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足踝部痛风首次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双足踝关节疼痛就诊后临床确诊为痛风的双足踝部DSCT资料40例,并选取25例非痛风的足踝部急性关节炎作对照. 结果 40例患者中36例DSCT发现尿酸盐结晶共127处,其中位于足躁部关节附近29例共95处,深部肌腱或韧带周围14例共32处.血尿酸增高3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30例;6例血尿酸正常者中有4例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结论 DSCT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首次发作的足踝部痛风尿酸盐结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希明;杨光钊;刘海龙;傅田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同期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前列腺增生均采取电切术,而膀胱结石治疗.对照组采取膀胱切开取结石,观察组采取钬激光碎石,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在取石时间、总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出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PSS评分及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无电切综合征、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给予钬激光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广泛应用.
作者:姚春根;谈利金;徐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高龄(≥75岁)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均应用0.5%罗哌卡因1.0%利多卡因混合液40ml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位点阻滞,待患者疼痛消失行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者,辅以静脉镇静镇痛以完成手术;并以1例49岁乳腺癌术后全身转移患者为例说明此类手术麻醉实施和处理. 结果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下均顺利完成32例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6例因局部肿胀等原因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行神经阻滞,3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因镇痛不全辅以静脉镇静镇痛,患者均未发生药物毒性或不良反应. 结论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杨雪芬;徐春红;柳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用于钝性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及肠系膜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钝性腹部创伤患者177例,按照其损伤情况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经手术证实仅存在钝性实质性脏器损伤,但无空腔脏器、肠系膜损伤,共110例;对照组为手术证实为钝性肠道、肠系膜损伤,共67例.两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 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腹腔或腹膜后积气、系膜增厚、肠管壁增厚、系膜密度增高、腹腔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及腹膜增厚CT征象敏感度及特异度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CT诊断钝性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及肠系膜损伤,可根据患者肠管壁增厚和腹腔或腹膜后积气等CT征象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从而可有助于提高临床判断空腔脏器及肠系膜损伤.
作者:李静静;王和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腹内脏器损伤B超和CT检查的诊断效果以及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腹内脏器损伤患者,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常规B超和CT诊断,以手术病理观察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手段的诊断结果. 结果 经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手术病理探查显示,患者腹内脏器损伤情况分别如下;肝脏损伤患者15例,脾脏损伤患者28例;胰腺损伤患者12例;肾脏损伤患者10例;小肠、十二肠损伤患者7例;血肿患者6例;两种影像诊断检测结果如下:以脏器损伤部位数量作为金标准,腹部B超的诊断的正确率为84.62%(66/78);而CT诊断结果的正确率为91.02%(71/78);两种诊断手段的正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和CT用于急性腹部创伤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程度分级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和CT均是临床治疗中诊断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无创的优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俞雪庆;邵宝尔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