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红
目的 评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高龄(≥75岁)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均应用0.5%罗哌卡因1.0%利多卡因混合液40ml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位点阻滞,待患者疼痛消失行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者,辅以静脉镇静镇痛以完成手术;并以1例49岁乳腺癌术后全身转移患者为例说明此类手术麻醉实施和处理. 结果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下均顺利完成32例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6例因局部肿胀等原因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行神经阻滞,3例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因镇痛不全辅以静脉镇静镇痛,患者均未发生药物毒性或不良反应. 结论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杨雪芬;徐春红;柳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同期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前列腺增生均采取电切术,而膀胱结石治疗.对照组采取膀胱切开取结石,观察组采取钬激光碎石,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在取石时间、总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出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PSS评分及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无电切综合征、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给予钬激光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广泛应用.
作者:姚春根;谈利金;徐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6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84)与对照组(n=84),给予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4.8%与对照组总发生率28.6%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后对两组随访6个月,经B超复查均无结实复发. 结论 对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富良;管贤生;沈玲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增强临床诊断能力,防止出现误诊误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误诊为左侧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及其术后并发脑脓肿的诊治过程. 结果 因影像学检查及术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及术后脑梗塞. 结论 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量完善相关术前、术后检查,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阮善平;赵志新;胡小铭;陈福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用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 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5个月.无神经损伤,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踝关节功能接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4例. 结论 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在一个皮肤切口内可充分显露整个后踝,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松柏;周梧节;刘东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腹内脏器损伤B超和CT检查的诊断效果以及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腹内脏器损伤患者,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常规B超和CT诊断,以手术病理观察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手段的诊断结果. 结果 经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手术病理探查显示,患者腹内脏器损伤情况分别如下;肝脏损伤患者15例,脾脏损伤患者28例;胰腺损伤患者12例;肾脏损伤患者10例;小肠、十二肠损伤患者7例;血肿患者6例;两种影像诊断检测结果如下:以脏器损伤部位数量作为金标准,腹部B超的诊断的正确率为84.62%(66/78);而CT诊断结果的正确率为91.02%(71/78);两种诊断手段的正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和CT用于急性腹部创伤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程度分级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和CT均是临床治疗中诊断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无创的优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俞雪庆;邵宝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单侧腰部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术后镇痛剂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2、4、8、24小时)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术后镇痛剂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24小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单侧腰部麻醉麻醉,手术麻醉效果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许晓齐;潘路平;任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 方法 报告骨折术中、术后脑脂肪栓塞2例. 结果 2例患者早期均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但无呼吸系统损伤表现,术中、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病情迅速进展,头颅MRI+DWI(弥散加权成像)提示全脑弥漫斑片状异常信号. 结论 对脂肪栓塞高危者须仔细评估,结合头颅影像学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作者:陈龙;伍嫦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与观察腹腔镜在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剔除术治疗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则进行腹腔镜手术.然后统计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的炎性应激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炎性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腹腔镜在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机体的不良应激及术后康复相关方面的改善效果均相对更好.
作者:姜仙姣;胡京辉;杨梅;李奕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11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诊治资料,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其中58例采用直接掌侧入路者为对照组;另57例采用Henry入路,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随访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握力及腕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骨折显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2.4±1.2)分钟、(62.1±3.9)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22.3±1.9)分钟、(90.2±4.7)分钟,P<0.05;观察组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34.48%,旋前方肌修复率100.0%明显高于54.2%,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治疗优良率、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 尽管经直接掌侧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可减轻对患者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推荐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首先方案.
作者:汪军;沈建明;蔡飞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物患者176例,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CNB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结果 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本组193处肿物共含恶性病变114处,分别为原位癌28处和浸润癌86处;良性病变79例,分别为纤维腺瘤34例、不典型增生21例和炎症性增生24例.超声引导下CNB鉴别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和准确性分别为92.1%、100%、0、7.9%、95.3%,FNAC分别为75.4%、96.2%、3.8%、24.6%、83.9%,CNB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FNAC,漏诊率低于FNA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CNB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利于发现恶性病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伟;周余旺;柯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及总结球窝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病例共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4~55岁,平均33岁.肱骨近端软骨肉瘤1例(En-nekingⅠA期),骨巨细胞瘤3例(Campanacci 2~3级),肱骨近端转移性肿瘤1例(肺癌术后2年).均通过临界切除骨肿瘤,球窝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并利用强生补片包裹假体肱骨头重建肩袖及关节囊.术后门诊随访,测量肩关节活动度及了解肩关节术后舒适满意度,使用部分Constant-Murley评分对5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5例患者获得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切除肱骨近端约6cm,随访患者肩关节球窝关系稳定,均无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5例患者2例肩关节轻度疼痛,主动外展90°~110°,平均100°;主动前屈90°~110°,平均97°;患者满意度测评优. 结论 骨肿瘤导致肩袖结构无法保留,充分利用三角肌功能结合球窝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既根治切除了肿瘤,又使得患者得到理想的肩关节功能,但远期效果仍需观察.
作者:肖坚;徐生根;毛兆光;姜岳武;朱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其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拟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诊治资料1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下择期手术.其中79例患者于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为对照组;另79例患者于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后12、22、32天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于术后前12天、术后12、22、32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应激激素水平(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及血浆儿茶酚胺-CA),记录两组患者夜间睡眠状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1、2、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天血清应激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天夜间睡眠良好率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2.2±1.8)小时、(7.6±1.3)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17.9±2.3)小时、(11.3±1.4)小时,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1.39%,明显低于对照组29.11%,P<0.05. 结论 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减轻对患者术后影响,有利于患者睡眠及术后康复.
作者:胡先保;郑翔;应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是背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矫行足踝协会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足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瓣存活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伤口Ⅰ期愈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疗效显著且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改善.
作者:周明客;林天旭;曾云记;谢作完;朱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优势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组采用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入喉点入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72.29±12.27)分钟、(67.14±12.83)ml、(6.5l±1.24)天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101.29±13.58)分钟、(92.43±21.32)ml、(7.87±2.11)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率(2.17%、0.00%)较对照组(13.04%、8.70%)明显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不良反应率(21.74%、13.04%)均高于对照组(6.52%、2.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足麻木、喉返神经受损不良反应率(4.35%、10.87%)与对照组(4.35%、6.52%)差异不显著意义(P>0.05). 结论 经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全切术较次全切术的疗效更好.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复发率和转移率更低,但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更高,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张雪峰;张斌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抗生素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输卵管积脓患者53例.均进行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对照组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检测术前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5.54+19.39)ml,低于对照组(164.80+64.1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CRP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使用抗生素时间(8.75+0.30)天,低于对照组(12.60+0.5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脓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为较好的手术时机,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咏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局部转移皮瓣、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游离般前外侧皮瓣、游离足背动脉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有46例足背皮肤组织缺损,分别采用了局部转移皮瓣(16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3例)、游离足背动脉皮瓣(2例)进行修复. 结果 所有病人经3~9个月的随访,4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2例局部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均经过换药后治愈;1例股前外侧皮瓣臃肿明显,术后3月后行二次整形后外形及功能满意. 结论 对足背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选择皮瓣,大程度地达到康复效果.
作者:刘超;张兆国;程卓轩;熊小龑;宋鲲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40岁以上亚急性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行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2次;28天为1个疗程;B组(观察组),口服加巴喷丁300~600mg,Tid,,同时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2次,28天为1个疗程.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以确定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明显效果,但B组治疗方法可缩短病程,PHN发生率更低. 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比单纯用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确切,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HN发生率更低.
作者: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并跟踪随访观察其受孕状况,为临床不孕不育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4年存本院治疗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12个月和18个月复发情况及受孕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为66.67% (38/57),高于对照组52.63%(3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8个月复发率为7.02% (4/57),低于对照组15.79% (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18个月受孕率为38.60% (22/57),高于对照组26.32% (1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较低,受孕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建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畸形愈合肱骨大结节骨折实施关节镜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 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畸形愈合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关节镜治疗,对畸形愈合肱骨结节形成的撞击进行成形术,同时对撕裂的肩袖组织选择缝合锚桥式缝合固定术,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患者UCLA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t=28.7961,P<0.05),患者SST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t=18.2679,P<0.05),患者ASE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t=50.4275,P<0.05).患者术后均开展随访.随访时间6月以上,患者骨折愈合良好,MRI显示骨折得到修复,肩袖组织得到修复,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神经损伤、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术后终末随访Constant肩关节评分88分以上,平均93.64分. 结论 畸形愈合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治疗治疗效果明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愈合状态良好,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汤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