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炜;章月江;孙陈军
目的 评估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在锬骨下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笔者对6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的病人使用了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其中合并锁骨下静脉损伤3例,辅助开放手术修复受损血管. 结果 该6例病人血流阻断效果好,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无肢体缺血症状.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1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合并血气胸1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结论 介入球囊血流阻断技术在锁骨下动脉损伤中的使用能有效阻断血流,减少出血,抢救成功率高.
作者:刘巧珍;徐春红;柳子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开颅术后颅内压数值,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收集绍兴市入民医院2013年4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开颅手术病例248例,分为两组.一组124例患者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另一组1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颅术后未行颅内压监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电介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评价指标.再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c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法进行评价. 结果 监测组电介质紊乱发生48例,对照组发生7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监测组发生2例,对照组为9例;肺部感染监测组发生28例,对照组发生35例.统计学上均有明显差异(P<0.05).监测组恢复良好者90例,良好率72.58%;对照组恢复良好者67例,良好率54.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颅内压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术后用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锦泉;张小兵;张华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晕小切口微创术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人.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切赊术,观察组行乳晕小切口微创术切除乳腺肿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手术美观程度以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晕感觉、双侧乳房对称程度、患者手术瘢痕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随访疾病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晕小切口微创术用于乳腺良性病变的治疗,手术创伤小,显著提高手术美观度,并发症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雷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尿激酶灌注治疗过程中尿激酶用量-作用时间与溶解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钻孔或微创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的颅内血肿病例,分组对照研究:一组不以血肿量为依据,分别采用2~4~6万U尿激酶灌注;另一组以每10ml血肿用1万u尿激酶的剂量灌注,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分别2小时、4小时组、6小时组.统计分析每例患者血肿量减少30%~50%~80%以上的时间.结果2万U与4~6万U尿激酶治疗组,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万U和6万U尿激酶相同作用时间内作用效果无统计学差异.60ml以上血肿尿激酶灌注效果和60ml以下血肿灌注效果比较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为43天和3.4天.30~60ml血肿尿激酶灌注保留时间2~4~6小时的血肿减少50%时间分别是3.9~3.2~3.1天. 结论 尿激酶灌注以每10ml血肿灌注1万u尿激酶为指导剂量.时间以3~4小时左右效果佳.血肿CT值越低,作用效果越佳.
作者:高喜春;谢武表;刘中元;励宇翔;赵剑峰;王铮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Rekha创伤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Rekha创伤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椎弓根植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内固定断裂和松动,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进行比较,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远期校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Rekha创伤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不仅仅可以实现伤椎椎体高度的恢复以及前中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也能对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丢失有效避免,并避免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竺军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局部转移皮瓣、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游离般前外侧皮瓣、游离足背动脉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有46例足背皮肤组织缺损,分别采用了局部转移皮瓣(16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3例)、游离足背动脉皮瓣(2例)进行修复. 结果 所有病人经3~9个月的随访,46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2例局部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均经过换药后治愈;1例股前外侧皮瓣臃肿明显,术后3月后行二次整形后外形及功能满意. 结论 对足背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选择皮瓣,大程度地达到康复效果.
作者:刘超;张兆国;程卓轩;熊小龑;宋鲲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诊断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胸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者为治疗组(43例).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率相比,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相比,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 结论 应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不降低患者生存期,并且该方法还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从而有利于其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何林峰;夏发明;潘晓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本院从2008年3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10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患者入院时,对其所有病史以及术前潜在疾病进行评估,并行钻孔引流术,术前以及术后通过CT进行评估,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 结果 105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血肿复发,整体术后复发率为10.5%.有3个因素与血肿的复发相关,包括性别(P=0.039),是否具有恶性肿瘤相关病史(P=0.001),以及血肿分层(P=0.026). 结论 钻孔引流术对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男性、具有恶性肿瘤病史以及CT提示血肿为单层者,具有更高的血肿复发率.
作者:陈亮;沈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模拟缺氧条件下大鼠BRL-3A细胞中基因CRY1与细胞凋亡及NF-Kappa B凋亡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通过氯化钴体外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大鼠肝BRL-3A细胞CRY1蛋白表达;筛选、构建CRY1mRNA慢病毒干扰载体,对BRL-3A细胞CRY1mRNA表达进行敲减,利用Western Blot法对BRL-3A细胞中CRY1干扰效能进行观察,并观察缺氧条件下转录因子CRY1敲减后BRL-3A细胞凋亡、NF-Kappa B、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 梯度浓度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BRL-3A细胞中CRY1表达随氯化钴浓度增加,表达逐渐下调;成功构建CRY1mRNA干扰载体pLenti6.3-EGFP-rCRY1-miR,有效敲减BRL-3A细胞中CRY1mRNA和蛋白表达,在100μM氯化钴模拟缺氧条件下YY1敲减后NF-KappaB、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凋亡持续增加. 结论 缺氧致大鼠BRL-3A细胞中转录因子CRY1表达下调,并通过NF-KB凋亡信号通过激活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钱琤;张育瑆;王勇;包小平;赵文霞;宋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地佐辛结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本院予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和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所用时长、手术时长、术后VAS疼痛评分,观察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 结果 观察组苏醒所用时长、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之前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手术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6小时内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联合使用镇痛效果更好,利于患者更快苏醒,且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与心脏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晓霞;沈新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地佐辛与曲马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 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曲马多术后镇痛,观察组应用地佐辛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术后VAS以及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者各项手术资料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5h、1h、6h其VAS以及B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感,药物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林杰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阴道超声检查,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术前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输卵管通畅率. 结果 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57例,3例因腹腔内气体掩盖或包块较小而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33%,20.00%,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6.6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输卵管通畅率,且具有更高安全性,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曾娟慧;毛雪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增强临床诊断能力,防止出现误诊误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误诊为左侧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及其术后并发脑脓肿的诊治过程. 结果 因影像学检查及术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及术后脑梗塞. 结论 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量完善相关术前、术后检查,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阮善平;赵志新;胡小铭;陈福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是背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矫行足踝协会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足部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瓣存活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伤口Ⅰ期愈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治疗足背皮肤缺损疗效显著且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改善.
作者:周明客;林天旭;曾云记;谢作完;朱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严重的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手术患者186例,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6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52%;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低蛋白血症、术前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类型与严重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等,均是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均是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方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其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拟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诊治资料1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下择期手术.其中79例患者于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为对照组;另79例患者于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后12、22、32天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于术后前12天、术后12、22、32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应激激素水平(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及血浆儿茶酚胺-CA),记录两组患者夜间睡眠状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1、2、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天血清应激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天夜间睡眠良好率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2.2±1.8)小时、(7.6±1.3)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17.9±2.3)小时、(11.3±1.4)小时,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1.39%,明显低于对照组29.11%,P<0.05. 结论 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减轻对患者术后影响,有利于患者睡眠及术后康复.
作者:胡先保;郑翔;应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时间对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研究及分析. 方法 选择2013年1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病房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研究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高压氧治疗组)与B组(晚期高压氧治疗组)两组,高压氧治疗30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高压氧辅助治疗前后GC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晚期治疗者(P<0.05),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3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晚期高压氧治疗患者(P<0.05). 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疗效优于晚期高压氧治疗患者,可作为临床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法,治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金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辅助愈合治疗术应用于中小面积烧伤植皮术后,尤其是植皮部位难以普通加压包扎和(或)传统打包包扎不适的植皮部位,探讨其使用价值. 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者植皮后使用负压封闭辅助愈合治疗术,观察植皮区皮肤生长状况.在清创后创面细菌定性培养,大张断层皮移植,打洞引流,覆盖细纱布凡士林油纱或优拓,再放置VAC.○R敷料,调节机器数值.6~7天后去除敷料后再次做细菌培养. 结果 所有患者植皮术后观察均未见皮片移位,覆盖区无贴膜过敏,肉芽创面大张薄中厚植皮无花斑,1例手热压伤全厚皮植皮少许花斑,电击伤患者全厚皮花斑明显,无积血积液,覆盖区1例出现张力性水泡.首次植皮存活率100%,术中清创后创面细菌培养阴性者,拆除敷料后培养仍为阴性,慢性创面术中培养阳性者,拆除敷料后培养仍为同一细菌,且血象无特殊,创面观察无明显红肿及其边缘锐利等感染征象.舒适度评分6分. 结论 特殊部位背部、面部、颈部、会阴部、臀部、手指创面的加压固定略困难.打包包扎容易引起压力不均,敷料易污染,植皮后负压封闭愈合治疗术可缓解或避免上诉诸多不利因素,植皮成活率100%,但电击伤热轧伤等使用的压力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小奇;金汉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不育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84例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术方法治疗84例患者的精索静脉曲张,术后随访本组患者1年. 结果 84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睾酮分泌水平明显提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时,45例患者的配偶成功妊娠,妊娠率为53.57%. 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对男性生精功能、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以及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外周血性激素分泌水平产生影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内Nogo-A、GFAP及IGF-1表达的变化,探讨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修复机制. 方法 对照组仅切开顶部头皮去除颅骨,模型组建立大鼠中度脑挫裂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病灶周围组织Nogo-A、GFAP及IGF-1表达水平.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中Nogo-A、GFAP和IGF-1在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变化幅度较小.模型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ogo-A、GFAP和IGF-1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GFAP在3天时达峰值,Nogo-A和IGF-1在7天时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28天时接近正常 水平. 结论 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go-A、GFAP以及IGF-1表达均增高,通过减轻轴突生长的抑制因素和减少胶质疤痕屏障形成,并能促进相关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能改善颅脑损伤预后.
作者:邵波;滕灵方;彭余江;陈慧慧;何玺君;段虹宇;杨鹏翔;陈钰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