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43例临床分析

王立军;陈龙

关键词:缝合锚钉,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在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5~47岁,平均36.24岁.伤后2~4天内予以采用切开复位缝合锚钉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血肿形成.术后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3±2.5)个月.肩关节外展95°~130°,平均(106.1°± 5.63°),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为75~98分,平均(90.2±5.23)分. 结论 缝合锚钉技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式.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道探查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65例临床资料. 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22例,结石取净率100%;肝内外胆管结石43例,结石取净率88.4%. 结论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提高了疑难胆道疾病的诊治水平,可降低胆管残石的发生率.

    作者:谢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PKP组和TURP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血红蛋白、血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6,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 max)等疗效指标.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IPSS、QOL和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TUPKP组的IPSS、QOL和Qmax值与TUR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UPKP组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URP组(P<0.05). 结论 与TURP相比,TU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关喜彬;武良;舒则荣;叶伟勇;蔡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治疗的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72例患有牙震荡、牙折、牙脱位等外伤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经过询问患者病史,或对患牙进行解剖,了解牙外伤治疗失败后被拔除原因,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疗对策. 结果 272例患者696颗牙,拔除122颗牙,拔除率为17.5%,牙齿震荡或隐裂牙、冠折牙、骨折线上牙、根折牙、冠根折牙、外伤脱位再植牙的拔除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3%,11.4%,17.6%,19.0%,23.0%,32.7%.拔除原因主要是根吸收和形成窦道. 结论 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牙中欠充、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不断规范医务人员操作,且排除感染,提升填充值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杰;刘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奇曼丁直肠给药用于混合痔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奇曼丁经直肠给药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间12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60例:术后即刻经直肠给予奇曼丁100mg;对照组(B组)60例: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口服奇曼丁100mg.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A组)疼痛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 结论 混合痔术后直肠给予奇曼丁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焦国华;高利强;刘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预后和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分析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预后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本院10年来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237例,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研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送诊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损伤部位(节段)、有无合并伤、椎管侵占率、8小时内激素使用与否、院前颈托使用与否、术前牵引与否、以及手术方式此类损伤预后的影响. 结果 对12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送诊时间、术前伤史、手术开始时间、椎管侵占率和8小时内激素应用、院前颈托使用、术前是否牵引与否等因素P≤0.1,其余项目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较差:年龄(P=0.203),性别(P=0.982),损伤阶段(P=0.774),手术方式(P=0.189).将初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送诊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椎管侵占率和8小时内激素使用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大,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影响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送诊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椎管侵占率和8h内激素使用与否.可见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解除脊髓压迫和早期应用激素可以有效改善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预后.

    作者:何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抢救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44例体会

    目的 通过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成功救治腹腔内多量出血来探讨自体输血的可行性及优点. 方法 采用输液、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手术等方法救治44例腹腔内出血患者. 结果 44例患者均救治成功. 结论 积极救治腹腔内大量出血,经过筛选后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补充血容量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异体输血,减少了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志超;陈兴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医治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德国多尼尔D-II碎石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将20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14例用传统方法治疗:采用仰卧位或仰卧位并略向患侧倾斜,冲击波源处于床下或床旁位置,冲击波经患侧腰部软组织单一方向照射患侧结石.B组1012例用改良方法治疗:冲击波源由传统的单一固定位置沿球面多方位变化,从床下反转至床上相反的位置,患者均仰卧在床上,上段输尿管结石冲击波穿过腹壁进入患侧或对侧的腹壁,呈多方位多角度射入碎石治疗. 结果A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成功951例,出现血肿6例;B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成功998例,出现血肿0例;两组间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进的方法比传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更有效,能显著减少肾周血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嗣平;翁志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胃癌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33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14例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患者(观察组)和119例未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合并症(糖尿病与慢性肺病)、TMN分期、切除范围、术后病理体征、生存质量评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能影响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症、及TNM分期≥Ⅲ期为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OR>1.0). 结论 积极控制基础合并症和炎性反应、改善营养情况,术中谨慎操作、防止重要区域牵拉性损伤,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作者:傅志红;戴文化;吕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n=40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n=40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天的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静态能量消耗(REE)与呼吸商(RQ)值;以及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同时在相同时间点留取尿标本测定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 结果 与术前前比较,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CRP均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SOD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术后1~5天的MDA、8-iso-PGF2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EE亦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RQ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5天的REE低于对照组(P<0.05),而RQ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及BUN围术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变化(P>0.05),两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3~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肾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但不影响患者恢复,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造成的创伤性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程度较轻,且消耗机体能量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4例获得8个月以上时间随访的各类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行手术治疗.根据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结果,对不同类型骨折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循序进行功能锻炼.随访8~18个月,分析其复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进行X线评估,24例患者中17例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2例复位较差,优良率为91.7%;临床疗效评估按照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24例患者中优17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24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坐骨神经损伤、1例为腹股沟疝,并发症发生率为8.3%. 结论 对于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准确复位骨折及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隽;夏永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探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66例(78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2个月及12个月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值,末次随访对所有患者行Maryland患足功能评估,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临床医师对所有患者行(16.37±2.94)个月,患者术后1周、2个月及12个月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参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行Mary-land患足功能评估,其中优5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6.97%.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切口皮缘坏死,无内固定松动、钢板断裂,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2个月行X线检查示跟骨骨折均为解剖位置. 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特别是损伤距骨下关节面更加有效,术后跟骨各方面指数恢复良好,可长时间维持根骨解剖位置,适合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戚春潮;汪玮;罗坚;王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重创伤患者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创伤患者静脉胰岛素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40名危重创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的EN制剂(瑞素),研究组给予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胰岛素用量及EN前后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 结果 EN期间研究组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无明显差异(P>0.05);同EN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A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ALB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能够很好地改善危重创伤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比标准配方更加适合危重创伤患者.

    作者:蔡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带线骨锚钉治疗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

    目的 探讨带线骨锚钉治疗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组7例新鲜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应用带线骨锚钉缝合固定的方法治疗,参照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本组优5例,良1例,可1例. 结论 带线骨锚钉治疗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袁建迪;陈烽;陈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剖宫产对产妇的麻醉镇静效应以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 方法 将7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待产产妇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甲磺酸罗呱卡因),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lS),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10天的NBNA值. 结果 两组产妇入室时、手术开始时、胎儿剖出时、手术结束时的HR、SpO2、MAP值,入室时、意识消失时、手术开始时、胎儿剖出时、手术结束时和意识恢复时的BIS值及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及娩出后第3天、10天的NBN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复合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剖宫产术安全有效,可维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使产妇处于镇静状态,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召文;鲁华荣;李亭;李水凤;郑良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颈椎过伸伤的治疗策略和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过伸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 方法 本组25例根据患者主诉致伤力能量分级、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选择手术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14例,后路减压椎管成型术5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及术后1.5年随访时变化ASIA分值. 结果 非手术法术后随访1.5年时ASIA评分为(91±10)分,改善率82.77%;前路减压术术后随访1.5年时ASIA评分为(85±10)分,改善率86.58%;颈后路椎管成型术术后随访1.5年时ASIA评分为(86±12)分,改善率84.35%. 结论 根据颈椎过伸伤患者的致伤力能量、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万祥;周成洪;龙亨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ME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腹腔镜(Laparoscopic,LS)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根治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RCC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CME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观察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21.5±2.8)个、(125.8±51.8)ml、(3.5±1.0)天和(4.0±1.2)天,对照组为(17.8±2.3)个、(210.2±77.4)ml、(4.4±1.5)天和(5.2±1.3)天,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为2.1%(1/48)和2.1%(1/48),对照组为10.4%(5/48)和6.3%(3/4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S辅助下CME术能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更快,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远期疗效.

    作者:张小风;张筱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体会

    目的 对老年人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救治对策,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痛伤害,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切口感染程度相同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A组(行插管引流)和B组(常规处理切口,不进行插管引流),两组患者均配合使用抗生素.比较A、B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无菌性和细菌性急性腹膜炎所占的比例情况. 结果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发现A组患者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0%)、用药时间(10.2±2.3)小时、住院时间(15.2±6.3)天明显低于B组(34.7%,24.5±4.6,32.8±3.9),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无菌性急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100%) (96.2%)明显高于细菌性急性腹膜炎(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经调查后发现,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消毒保护切口、行腹内容物或脓液引流,并加用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做好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救治工作,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治疗费用,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提高急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斌斌;胡英兴;胡望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急救和早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至2012年间收治的42例急诊或新鲜四肢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外固定及内固定术处理,每组各21例,其中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为治疗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跟踪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终恢复情况,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终恢复情况为治疗组愈合为优的患者为10例,愈合良的7例,愈合可的患者为2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2例,整体的优良率为81%;而对照组中愈合为优的患者为8例,愈合良的5例,愈合可的患者为4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4例,整体的优良率为62%. 结论 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不仅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在早期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四肢骨折急救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1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间,12例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喙突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循序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观察复位、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物情况,并采用Karlsson评价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所有喙突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愈合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肩关节无疼痛;肩关节外展、后伸等活动无明显受限;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 结论 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松质骨螺钉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可有效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活动,更好地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小敬;林垂聪;李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在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5~47岁,平均36.24岁.伤后2~4天内予以采用切开复位缝合锚钉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血肿形成.术后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3±2.5)个月.肩关节外展95°~130°,平均(106.1°± 5.63°),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为75~98分,平均(90.2±5.23)分. 结论 缝合锚钉技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王立军;陈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