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文;鲁华荣;李亭;李水凤;郑良武
目的 研究分析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40例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腹股沟疝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A组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B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所有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期间复发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病例行平均(16.19±3.67)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术后1、3、5天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例数及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时间及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作者:陈旦东;麻百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比较B超、B超联合宫腔镜、病理活检的检出率,对比B超、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探讨其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 B超、B超联合宫腔镜、病理活检的检出率分别为56.31%、83.50%、97.08%.对比B超诊断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为58.00%,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胚胎残留及其他的符合率分别为33.33%、62.50%、76.67%、54.55%、85.71%、63.64%.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6.00%,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胚胎残留、子宫内膜癌及其他的符合率分别为69.70%、75.00%、100.00%、81.82%、100.00%、75.00%、87.50%. 结论 应用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合理性与准确率,对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风莲;王晓倩;沈伶俐;朱雁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研究对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T型钢板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观察组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通过复查X线测量桡骨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旋前、旋后)、Sarmient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同一组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平均(19.58±3.42)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X线检查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屈曲、背伸、旋后活动度恢复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活动度无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miento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评估,观察组优46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优39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85.0%;临床疗效评估,观察组优5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3%,对照组优43例,良7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3.33%. 结论 虽然采用掌侧或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临床医师采用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时,术中骨折区暴露充分,将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对位、坚强固定后,教导患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练,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费红良;王金法;石盛生;费国芳;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 方法 分析本院1例特殊部位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例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合并严重的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伟;王亚平;赵余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在处理泪小管断裂植入支撑物困难时,要考虑合并泪道阻塞. 方法 术中泪囊切开逆行插管. 结果 泪囊切开逆行植入支撑物证实合并泪道阻塞. 结论 泪小管断裂植入支撑物困难时考虑合并泪道阻塞,正确的诊断能大大减少手术时间,进一步恢复泪器功能,减少患者痛苦并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朱艳霞;俞颂平;施天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急救和早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至2012年间收治的42例急诊或新鲜四肢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外固定及内固定术处理,每组各21例,其中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为治疗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跟踪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终恢复情况,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终恢复情况为治疗组愈合为优的患者为10例,愈合良的7例,愈合可的患者为2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2例,整体的优良率为81%;而对照组中愈合为优的患者为8例,愈合良的5例,愈合可的患者为4例,愈合较差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4例,整体的优良率为62%. 结论 外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不仅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在早期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四肢骨折急救中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组原则,将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分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组(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疗效指标,及术后5个月的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初始尿意容积、大尿意容积、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膀胱顺应性、等尿动力学参数.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PSS及QOL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PKRP组术后QOL明显低于TURP组(P<0.05);术后5个月,两组的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初始尿意容积、大尿意容积、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膀胱顺应性等尿动力学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初始尿意容积外,PKRP组术后5个月的其他尿动力学参数均优于TURP组(P<0.05). 结论 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俊杰;胡跃刚;许晓源;童高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配合局部间断高浓度氧与单纯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需要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难愈性创面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按常规进行护理,连续24小时持续吸引.实验组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基础上每日两次向创面注入5L/min流量的氧气,期间暂停负压吸引,每次累计给氧15分钟;期间要保证避免VSD敷料贴膜渗漏.当停止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约10天时间,观察并测量两组创面的愈合情况与初相比较;计算出创面的愈合率与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0天时间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植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与植皮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配合局部间断高浓度氧(每次15分钟每日2次)优于单独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愈合.
作者:伍丹智;郑晓芳;黄秀微;季滢瑶;郑立程;吴纪奎;黄周丽;卓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腰麻用于7例低体重儿外科手术的体会. 方法 2004年至今共7例低体重儿的外科手术选用腰麻,男性5例,女性2例,腰骶部硬脊膜膨出1例,锁肛1例,巨大脐膨出1例,十二指肠幽门闭锁2例,食道裂孔疝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体重平均2.09±0.23kg,观察新生儿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 术中6例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1例新生儿经处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结论 低体重新生儿外科手术选用腰麻可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黄晓霞;蓝志坚;杨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n=40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n=40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天的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静态能量消耗(REE)与呼吸商(RQ)值;以及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同时在相同时间点留取尿标本测定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 结果 与术前前比较,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CRP均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SOD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术后1~5天的MDA、8-iso-PGF2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EE亦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RQ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5天的REE低于对照组(P<0.05),而RQ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及BUN围术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变化(P>0.05),两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3~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肾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但不影响患者恢复,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造成的创伤性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程度较轻,且消耗机体能量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PKP组和TURP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血红蛋白、血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6,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 max)等疗效指标.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IPSS、QOL和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TUPKP组的IPSS、QOL和Qmax值与TUR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UPKP组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URP组(P<0.05). 结论 与TURP相比,TU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血红蛋白、血钠水平下降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关喜彬;武良;舒则荣;叶伟勇;蔡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成功救治腹腔内多量出血来探讨自体输血的可行性及优点. 方法 采用输液、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手术等方法救治44例腹腔内出血患者. 结果 44例患者均救治成功. 结论 积极救治腹腔内大量出血,经过筛选后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补充血容量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异体输血,减少了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志超;陈兴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行髓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观察组53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比较两组的麻醉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性显著地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4.26±1.27)小时,对照组为(7.43±2.17)小时(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NPS13例占24.53%,对照NPS11例占20.75%(P<0.05). 结论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HR,均可以满足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腰硬联合麻醉治疗效果更佳,不仅更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而且还有更好的血压及心率控制效应.
作者:武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过伸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 方法 本组25例根据患者主诉致伤力能量分级、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选择手术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14例,后路减压椎管成型术5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及术后1.5年随访时变化ASIA分值. 结果 非手术法术后随访1.5年时ASIA评分为(91±10)分,改善率82.77%;前路减压术术后随访1.5年时ASIA评分为(85±10)分,改善率86.58%;颈后路椎管成型术术后随访1.5年时ASIA评分为(86±12)分,改善率84.35%. 结论 根据颈椎过伸伤患者的致伤力能量、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万祥;周成洪;龙亨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跟距关节外侧缘弧形水平小切口,直视复位,结合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47足)并发距下关节面骨折的跟骨骨折行跟距关节外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7足.切口采用外踝下一横指,平行距下关节的横弧形切口,根据切口长度需要可以延长至外踝后方半横指,长约2.5~3 cm.直视显露塌陷的跟距关节面,复位后以3~5枚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 结果 随访4~20个月、平均12.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6.9%. 结论 跟距关节面,跟骨宽度,B觟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 跟距关节外侧缘小切口微创、直接、简单,大大减少传统L型手术切口的并发症.能解决大多数涉及跟距关节面骨折的跟骨骨折的问题.
作者:黄宁;史景超;蒋海勇;李铭;黄常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跖附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跖附关节损伤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6岁.损伤分型,A型4例,B型7例,其中B15例,B22例,C型2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1例足背动脉损伤1例.均采用起开复位钢板合并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并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 所有切口均愈合,仅1例发生足背皮肤部分坏死,予换药后创口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6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评定.患者平均88分,90~100分5例,80~90分5例,70~80分3例. 结论 钢板结合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附关节能较好的维持跖附关节的解剖位置,并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朱剑平;张小定;张周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产后门急诊就诊并确诊性乳腺炎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以头孢呋辛2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天,治疗组加服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的乳痈1号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m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天.同一疗程对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症状评分及中医兼症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为86.2%,治疗组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乳房结块大小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采用筋膜片补丁法修补硬脑膜静脉窦损伤患者,总结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术前、术中处理方法及效果. 结果 9例硬脑膜静脉窦损伤患者均痊愈. 结论 采用筋膜片补丁法修补硬脑膜静脉窦损伤,预后良好.
作者:刘补兴;王坚;陈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救治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3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者在伴有基础疾病、收缩压≤8.0kPa、GCS评分较低、ISS评分较高、伤后时间长、血小板计数≤80×109/L、血糖≥9mmol/L、合并胸腹部损伤、休克以及ARDS等因素方面与生存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收缩压≤8.0kPa、存在基础疾病、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伤后时间>5小时、合并胸腹部损伤、并发休克或ARDS等8个变量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6、2.14、3.18、2.21、2.87、3.48、6.58、3.06,P<0.05).结论 建立迅速有效的救治通道,正确评估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给予及时确切的救治措施,始终注意对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朱军东;骆建国;蒋海涛;谢民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后不同时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骨折临床资料,根据行外固定架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急诊组(受伤后6小时之内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共42例)与非急诊组(受伤后6小时之后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20例),分析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所行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无1例死亡,术后生命动力学指标平稳,疼痛感明显减轻,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非急诊组患者2例在院内进行抢救过程中死亡,死亡率10.00%,其余患者抢救成功,非急诊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急诊组患者(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32±1.29)个月,均未出现骨不愈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Matta疗效评估,急诊组优良率95.24%,非急诊组优良率94.44%,两组治疗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骨骨盆折在受伤后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有利于快速回复骨盆环,受伤后6小时之内手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及死亡率,急诊手术时机宜早.
作者:贝荣新;许刚;吴慧娜;吴晓玉;王俊青;王昌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