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筋膜片补丁法修补硬脑膜静脉窦损伤9例

刘补兴;王坚;陈晓

关键词:静脉窦损伤, 补丁法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采用筋膜片补丁法修补硬脑膜静脉窦损伤患者,总结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术前、术中处理方法及效果. 结果 9例硬脑膜静脉窦损伤患者均痊愈. 结论 采用筋膜片补丁法修补硬脑膜静脉窦损伤,预后良好.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加速康复手术综合治疗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应用于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名,按随机法分为2组.一组在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综合治疗模式理念指导下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本组患者50例(加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在传统围术期处理理念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32±42.17)ml,切口长度(10.2±2.1)cm,手术时间(182.24±38.21)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1.2±0.8)天,肛门排气时间(2.7±1.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天外周血PCT (215.32±145.21) mg/dL;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3天外周血PCT(76.8±23.7)mg/d,停止输液时间(3.1±1.1)天,出院时间(5.2±0.8)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综合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楼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邻近椎间盘退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后疗效与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根据改良Pfirrmann椎间盘退变MRI分级标准计算退变指数,并分为正常组、轻度退变组和重度退变组3组.比较患者满意度及二次手术率,并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治疗前后的腰背、下肢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结果 各组年龄分布有所不同,重度退变组、轻度退变组、正常组依次降低,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退变组Modic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组间二次手术率和术后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各组之间的腰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下肢疼痛VAS评分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度退变组、轻度退变组、正常组的腰背疼痛VAS评分和ODI依次降低,且组与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腰突症手术临床疗效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化程度有关,按Pfirrmann分级评分得出的腰椎间盘退变指数对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云林;卢一生;符楚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处理

    目的 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处理,认为切开复位内固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其中16例病椎植骨.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均未发生院内感染、断钉、断棒等情况,伤椎复位均较满意,椎管狭窄改善明显.11例患者轻微疼痛,给予理疗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 对于老年人的爆裂骨折及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仍是一种非它莫属、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炜;吴雪华;陈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治疗预防脑出血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空气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对预防和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 方法 将入院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6例.治疗组:术后按常规住院治疗和护理,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同时进行空气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加压治疗;对照组:仅行抗凝治疗.2组患者于术后7天、14天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DVT发生情况.同时测量股静脉血流的速度.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组36例,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3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其中6例发生在瘫痪侧,5例的血栓出现在腘静脉以下.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空气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能够预防和减少DVT,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戴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治疗的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72例患有牙震荡、牙折、牙脱位等外伤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经过询问患者病史,或对患牙进行解剖,了解牙外伤治疗失败后被拔除原因,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疗对策. 结果 272例患者696颗牙,拔除122颗牙,拔除率为17.5%,牙齿震荡或隐裂牙、冠折牙、骨折线上牙、根折牙、冠根折牙、外伤脱位再植牙的拔除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3%,11.4%,17.6%,19.0%,23.0%,32.7%.拔除原因主要是根吸收和形成窦道. 结论 牙外伤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牙中欠充、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不断规范医务人员操作,且排除感染,提升填充值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杰;刘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髓内钉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35例

    目的 探讨髓内钉(PANA-Ⅱ)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髓内钉(PFNA-Ⅱ)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35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 结果 手术时间75~150分钟,平均105分钟;术中出血量250~700ml,平均400ml;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6周;除外7例早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其余患者均获满意疗效,无1例出现术后股骨头切出、内固定物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髓内钉结合钛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徐超平;许关富;万云华;潘肇坊;陈琼杰;潘王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全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折解剖复位总有效率、平均张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面部骨折,可以大限度恢复患者的咬合功能,改善面部形态,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伟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加长型第3代Gamma钉与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6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分别予以加长型第3代Gamma钉(对照组)和加长型PFNA内固定(研究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 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78.13%,总有效率87.5%,并发症总发生率6.24%;观察组优良率为78.79%,总有效率为90.91%,并发症总发生率6.0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总出血量上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切口长度、术前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无差异性(P>0.05). 结论 加长型第3代Gamma钉与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但加长型PFNA总效果更加满意.

    作者:路磊;朱大安;方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非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在非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在非全身麻醉下的外科、骨科手术60例,其中椎管内麻醉40例,臂丛神经阻滞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MB组)待麻醉起效,麻醉平面到达预期效果,手术开始前用咪达唑仑0.02~0.04mg/kg,iv镇静,后用瑞芬太尼0.1~0.8μg/kg/min维持,Ⅱ组(M组)待麻醉平面到达预期效果,手术开始前单次用咪达唑仑0.02~0.04mg/kg iv镇静,Ⅲ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全程未使用镇静剂.监测和记录患者麻醉前(T1)、麻醉平面固定时(T2)、镇静后1分钟(T3)、10分钟(T4)、30分钟(T5)、60分钟(T6)、清醒后(T7)的BIS值、PETCO2、MAP、HR、SPO2,记录术中烦躁,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术后24小时随访的满意度. 结果 Ⅰ组Ⅱ组的MAP稍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随访满意度Ⅰ组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满意度高. 结论 非全身麻醉中静脉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能给患者提供有效的镇静,对呼吸循环抑制轻,术后苏醒快,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裘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n=40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n=40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天的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静态能量消耗(REE)与呼吸商(RQ)值;以及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同时在相同时间点留取尿标本测定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 结果 与术前前比较,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CRP均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SOD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术后1~5天的MDA、8-iso-PGF2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EE亦在术后1天升高达到高峰后降低,而RQ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5天的REE低于对照组(P<0.05),而RQ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及BUN围术期并未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变化(P>0.05),两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天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3~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肾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但不影响患者恢复,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造成的创伤性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程度较轻,且消耗机体能量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URBT术后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和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膀胱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TURBT术治疗,治疗组TURBT术后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跟踪观察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并观察术后3个月出现的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并评估患者下尿路刺激状况. 结果 治疗组术后2年中总的复发率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局下尿路刺激评分为(1.58±0.16),高于对照组0.9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局部不良反应为24.44%(11/45),高于对照组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缓解. 结论 TURBT术后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很快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小彬;周长春;王锦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6例; 结果 经过8~12个月的随访,按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21例(80%),良5例(19%),优良率达99%; 结论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临床治愈率高,效果良好,适合推广.

    作者:胡坚伟;谢奕恒;周适文;罗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基层医院阑尾炎适用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基层医院阑尾炎患者的适用性. 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3年7月到2014年10月,共313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为了两组,即开放阑尾切除术组(OA组)17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LA组)142例,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腹腔脓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疼痛、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LA优于OA组,住院费用LA组较OA组有显著增加. 结论 基层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适用,且具有美观、微创等优势,但应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

    作者:江淳;陈俊涛;余涛;赵孝斌;吕胜;王荣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ME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腹腔镜(Laparoscopic,LS)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根治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RCC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CME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观察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21.5±2.8)个、(125.8±51.8)ml、(3.5±1.0)天和(4.0±1.2)天,对照组为(17.8±2.3)个、(210.2±77.4)ml、(4.4±1.5)天和(5.2±1.3)天,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为2.1%(1/48)和2.1%(1/48),对照组为10.4%(5/48)和6.3%(3/4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S辅助下CME术能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更快,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远期疗效.

    作者:张小风;张筱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间于本院及上级医院行碎石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0例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为观察组;另外70例接受气压弹道碎石术,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碎石成功率及2个月后结石排净率,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肾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和2个月术后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可作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阮磊;袁利荣;鲁来兴;张承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胃癌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33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14例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患者(观察组)和119例未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础合并症(糖尿病与慢性肺病)、TMN分期、切除范围、术后病理体征、生存质量评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能影响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症、及TNM分期≥Ⅲ期为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OR>1.0). 结论 积极控制基础合并症和炎性反应、改善营养情况,术中谨慎操作、防止重要区域牵拉性损伤,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作者:傅志红;戴文化;吕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0.12%(A组)、0.15%(B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以及传统分娩无镇痛(C组).记录各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率、胎心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VAS评分、产后出血率(>400ml者)、剖宫产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A、B宫口扩张速率高于C组(P<0.05).3组产妇胎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产妇均未见产后出血>400ml者.A、B两组产妇用药后30分钟及分娩后的VA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剖宫产率均低于C组(P<0.05),A、B组之间分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0.12%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为产妇提供可靠的分娩镇痛.

    作者:楼颖素;朱鸣萍;刘稚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重创伤患者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创伤患者静脉胰岛素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40名危重创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的EN制剂(瑞素),研究组给予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瑞代),比较两组患者EN期间胰岛素用量及EN前后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 结果 EN期间研究组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无明显差异(P>0.05);同EN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A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ALB则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含缓释淀粉的EN制剂能够很好地改善危重创伤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比标准配方更加适合危重创伤患者.

    作者:蔡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行髓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观察组53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比较两组的麻醉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性显著地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4.26±1.27)小时,对照组为(7.43±2.17)小时(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NPS13例占24.53%,对照NPS11例占20.75%(P<0.05). 结论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HR,均可以满足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腰硬联合麻醉治疗效果更佳,不仅更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而且还有更好的血压及心率控制效应.

    作者:武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GnRH-a宫腔镜电切粘膜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GnRH-a(达菲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O型12例,Ⅰ型38例,Ⅱ型18例.术前用GnRH-a 3个月,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愈合等情况,评价疗效. 结果 68例手术中成功切除黏膜下肌瘤91个,术中出血少,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体能恢复快.2~3个月子宫内膜修复完好,2例轻度宫腔粘连,通过宫腔镜体分离,1例出现腹痛,间隔1个月连续扩宫治疗2次后治愈. 结论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佳选择方式,针对分型选择药物综合治疗,能够扩大手术适应征,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