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夏齐国;冯鑫鑫;葛林宝;沈雪勇;胡升芳;应荐
通过探讨中医心、肝、肾三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释“早泄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源在心”的发病机理,且就安心神法在早泄中的应用,介绍导师陈德宁教授的临床经验.
作者:尹霖;张喜玲;王全;洪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采用佐剂关节炎(AA)大鼠模型,探讨益气补肾活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雷公藤多苷作对照,通过对大鼠的体重和关节肿胀指数进行观察及检测益气补肾活血方对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的影响.结果:益气补肾活血方能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能明显提高AA大鼠细胞因子OPG的水平,同时抑制RANKL的水平.结论:提示益气补肾活血方可通过抑制与骨破坏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RANKL的水平,提高OPG的水平,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骨保护作用,可能是该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淑清;陈湘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60天、第9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作者:朱志红;贾春霞;张宇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临床辨治过程中,方证辨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方证辨证中的方和证之间的联系紧密,牢不可破,有是证便用是方;证是致病因素与体质相互作用而使机体产生的疾病状态;方剂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相应的证,还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进行调理,增强人体正气和抗病能力.因此,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进行方证辨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世友;戴红;赵厚睿;黄圣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根据中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和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成果,对近30年来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外用方剂进行总结,共计94首,使用99味中药,用药频次395次,进一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出现频率较高的15味中药,揭示其用药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春艳;许爱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鬼针草煎液对DM模型大鼠的血糖及己糖激酶、肝糖元、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研究鬼针草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取长期高脂饮食后腹腔注射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设立对照组,通过单味鬼针草煎剂不同剂量灌胃观测空腹血糖、肝己糖激酶、肝糖元、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结果:鬼针草煎剂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血清FFA(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肝脏HK(己糖激酶)活性、肝糖原含量.结论:鬼针草煎液能降低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
作者:李巧兰;党博;褚代芳;吴恺;侯杰军;薛会芳;张雪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神”要素在五神整体系统中具有首要的地位,通过诠释和分析其内涵和特点,梳理文献总结其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神”要素在五神调控系统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于判断机体生命活力的盛衰,正确指导治疗和推断预后皆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滕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 <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作者:林晴;林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种类多,药理作用广泛.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文丽梅;马超英;余德林;徐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收集2007 -2011年各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相关文献,相应列出生存期作参考,如化疗、放疗、中医药联合化疗、手术结合放化疗、介入治疗等,并对新近治疗手段加以归纳.
作者:芦柏震;毛伟敏;侯桂兰;王春雷;周俐斐;周佳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内治古方,按其主治病症进行分类,对不同主治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列举常用药物,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有274首古方纳入研究:臂痛方69首,肩背痛方48首,颈项痛方78首,手指麻木方79首.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组成古方的主要药物.活血化瘀药在各主治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基本近似,祛凤湿药在颈项痛方中的使用构成比较高,手指麻木方的补虚药、臂痛方中的化痰药,以及肩背痛方、颈项痛方中的清热药都有较高的使用构成比.羌活、独活、防风是各主治方的常用祛风湿药,当归是常用的补虚药,川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葛根、麻黄在颈项痛方中使用率较高,半夏是常用的化痰药,在臂痛方中的使用率高.结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的主要药物,各主治内治古方有其常用功效类别药物及常用药物.
作者:刘向前;陈民;黄广平;高彦平;李腾辉;李嘉;陈建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作者:徐福;宣丽华;郑兆俭;毕颖;何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T)、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率(N)、血小板计数(PLT),并检测炎症因子TNF、IL -6、IFN -γ,IL-4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T、HR、WBC、N、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5).炎症因子TNF、IL -6、IFN -γ,IL -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能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较早地阻断了SIRS向MODS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脓毒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煜舟;汪云开;祝晨;蒋旭宏;徐华;陈瑜;陈珺;黄小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与正常人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隔物温和灸对膝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该法有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刺激等作用有关.
作者:李秀彬;李正祥;王立新;章仁宏;张阳春;陈来;李思斌;陈筱;袁绘;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分为中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复发比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室检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15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4例,未愈19例,总有效率6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西药组.
作者:崔鹏;高天舒;梅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抑郁障碍的伴发情况,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对568例CP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测试结果相比较;并选取CP患者病程、症状程度(CPSI积分)、症状持续时间、性功能状况(IIEF -5)、该病知识来源、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抑郁障碍伴发生率比较.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00份,SD评分46.17 ±9.03,高于国内常模SDS41.88±10.57(P<0.01),SDS检出率与病程、CPSI积分、症状存在时间、相关医疗知识来源、性功能状况有相关性(P<0.01),而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CP患者较普遍存在抑郁障碍,郁障障碍与CP的躯身症状互为因果,致CP反复发作,疗效不佳.
作者:金小菓;孙伟;赵一峰;王勋;王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入通道和病变部位.部分络脉在体表可见,其变化可反映人体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状态,也是观察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窗口.中医师通过观察皮肤、舌下、视网膜、虹膜、巩膜、结膜等部位络脉了解病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患者在这些部位的络脉则发生明显变化.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手段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能清晰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内容,更早、更准确地为我们提供疾病信息,其可作为体检、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丽华;陈彦静;王筠;张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论述血痹学说源流、病因病机、脉证及治疗,分析奥沙利铂化疗后神经毒性的发生规律.提出循血痹学说,阐明奥沙利铂药物神经毒性发病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研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防治方案,有利于突破生物医学研究神经毒性的局限,研究成果将促使中医现代化、规范化发展.
作者:蒋梅;陈露;柯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0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两个月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0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却是83.5%.其中治疗组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91.8%、寒湿凝滞型总有效率为94.4%、脾虚瘀浊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82.9%、寒湿凝滞型总有效率为84.9%、脾虚瘀浊型总有效率为8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陈煜民;贾美君;王秋朝;金君梅;翟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二仙汤对免疫性POF模型小鼠FoxP3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透明带ZP3第330 ~342个氨基酸序列(NSSSSQFQIHGPR)为免疫原建立免疫性POF小鼠动物模型,并用二仙汤干预,用RT - PCR观察小鼠卵巢上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卵巢中FoxP3的基因水平下降;各用药组FoxP3的基因表达均增强,中西药无明显差异.结论:二仙汤能使FoxP3基因蛋白表达增强.
作者:伍娟娟;林忠;刘锐;尤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