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煜民;贾美君;王秋朝;金君梅;翟海龙
根据中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和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成果,对近30年来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外用方剂进行总结,共计94首,使用99味中药,用药频次395次,进一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出现频率较高的15味中药,揭示其用药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春艳;许爱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0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两个月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0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却是83.5%.其中治疗组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91.8%、寒湿凝滞型总有效率为94.4%、脾虚瘀浊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82.9%、寒湿凝滞型总有效率为84.9%、脾虚瘀浊型总有效率为8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陈煜民;贾美君;王秋朝;金君梅;翟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克痛药膜中的元胡、血竭、姜黄、大黄4味中药的薄层色谱.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8∶2)为展开剂,鉴别元胡;以石油醚( 60 ~ 90℃) -乙醚(3∶2)为展开剂,鉴别大黄;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为展开剂,鉴别姜黄;以三氯甲烷-甲醇(19∶1)为展开剂,鉴别血竭.结果:依据正文所述方法,薄层展开后,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与对照药材显色一致.结论:依据正文所述方法,针对元胡、血竭、姜黄、大黄4味中药,其薄层色谱图的检出成分消除了其它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可以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检测标准.
作者:谢浩洋;丁关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作者:徐福;宣丽华;郑兆俭;毕颖;何喜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论述血痹学说源流、病因病机、脉证及治疗,分析奥沙利铂化疗后神经毒性的发生规律.提出循血痹学说,阐明奥沙利铂药物神经毒性发病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研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防治方案,有利于突破生物医学研究神经毒性的局限,研究成果将促使中医现代化、规范化发展.
作者:蒋梅;陈露;柯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内治古方,按其主治病症进行分类,对不同主治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列举常用药物,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有274首古方纳入研究:臂痛方69首,肩背痛方48首,颈项痛方78首,手指麻木方79首.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组成古方的主要药物.活血化瘀药在各主治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基本近似,祛凤湿药在颈项痛方中的使用构成比较高,手指麻木方的补虚药、臂痛方中的化痰药,以及肩背痛方、颈项痛方中的清热药都有较高的使用构成比.羌活、独活、防风是各主治方的常用祛风湿药,当归是常用的补虚药,川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葛根、麻黄在颈项痛方中使用率较高,半夏是常用的化痰药,在臂痛方中的使用率高.结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的主要药物,各主治内治古方有其常用功效类别药物及常用药物.
作者:刘向前;陈民;黄广平;高彦平;李腾辉;李嘉;陈建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RBP4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组A)、模型对照组(组B)、六味地黄丸组(组C)、吡格列酮组(组D).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30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分别造模前、造模后、给药第2、5、8周眼眶取血,动态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等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结果:8周时,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格列酮组(组D)血清RBP4水平、FPG、TC、TG、LDL -C、Fins、HOMA - IR均低于模型组(组B)(P<0.05)而体重、HDL -C、ISI则明显高于模型组(组B)(P<0.05);在体重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咯列酮组(组D)在第2周、第5周均不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P>0.05),在血清RBP4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在第2周血清RBP4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第5周开始则显示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从第2周开始已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RBP4水平.
作者:张龙;张洪艳;孙永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元素铅、砷和汞进行含量测定,探究其是否符合限量规定,为该药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HNO3- HClO4混酸对样品进行湿法消化,运用ICP - OES法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重金属元素检测分析方法考察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元素As、Hg和Pb的含量分别为:3.46×4μg/g、2.19×4μg/g、1.66×2μg/g.结论:该药品因含有以治疗为目的的矿物类药物朱砂(HgS)和雄黄(As2S3),故砷、汞、铅的含量均超出国家限量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含重金属中药的用药安全性,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应采取更进一步的控制.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T)、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率(N)、血小板计数(PLT),并检测炎症因子TNF、IL -6、IFN -γ,IL-4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T、HR、WBC、N、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5).炎症因子TNF、IL -6、IFN -γ,IL -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能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较早地阻断了SIRS向MODS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脓毒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煜舟;汪云开;祝晨;蒋旭宏;徐华;陈瑜;陈珺;黄小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对SS模型鼠的疗效.方法:复制SS动物模型,设立模型组1组及治疗组10组,即白花蛇舌草组、紫草组、青蒿组、蒲公英组、大青叶组、板蓝根组、半枝莲组、玄参组、积雪草组、七叶一枝花组;通过不同清热解毒中药对SS模型小鼠体重、饮水量、唾液流量以及颌下腺指数的影响来观察清热解毒法对SS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通过不同清热解毒中药的干预,SS模型鼠体重、饮水量、唾液流量以及颌下腺指数均得到改善.结论:清热解毒法可以通过体重、饮水量、唾液流量以及颌下腺指数的改善来发挥对SS小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郝桂锋;温成平;李涯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和丹参注射液对对一次性大剂量高能电子线照射的犬食管的辐射保护作用,寻找高效低毒的正常组织辐射保护剂.方法:选择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全麻状态下实施开胸手术,并给予高能电子线20 GY局部一次性照射肺门.药物治疗组开胸照射前分别给予人参皂苷腹腔内注射(25mg/kg体重)及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0.5mL/kg体重).照射前、照射后3天、1周及2周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进行硬质食管内窥镜观察食管黏膜改变并活检,同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测定食管黏膜微血流.术后第15天处死犬,对照射段食管进行常规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单纯开胸照射犬:体重,术前(17.4±0.7)kg,术后(14.4±0.7)kg; LDF值,术前52.4±11.1,术后3天64.9±11.2,术后2周43,8 ±9.1,CEC,术前0~1,术后2周10±1.83,血管染色,黏膜下微血管10μm,周围散在红细胞,血管染色深.光镜检查发现黏膜糜烂、充血、部分脱失.电镜下细胞器肿胀明显,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脱颗粒.人参皂苷组犬,体重,术前(17.3±0.8)kg,术后(18.4±0.6)kg LDF值,术前50.1 ±10.5,术后3天45.6±5.7,术后2周47.4±7.4; CEC计数,术前0.25±0.5,术后2周3±0.96;黏膜下微血管管径,术前4~6μm,术后8μm,光镜下细胞结构改变轻微,电镜检查发现内皮细胞细胞器改变,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丹参组犬,上达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似.结论:提前给予人参皂苷能够减轻大剂量高能电子线辐射对犬食管的损伤,丹参注射液未观察到相似作用.
作者:丁保国;朱桂;孙玉鹗;赵海潞;林善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神”要素在五神整体系统中具有首要的地位,通过诠释和分析其内涵和特点,梳理文献总结其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神”要素在五神调控系统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于判断机体生命活力的盛衰,正确指导治疗和推断预后皆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滕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入通道和病变部位.部分络脉在体表可见,其变化可反映人体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状态,也是观察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窗口.中医师通过观察皮肤、舌下、视网膜、虹膜、巩膜、结膜等部位络脉了解病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患者在这些部位的络脉则发生明显变化.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手段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能清晰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内容,更早、更准确地为我们提供疾病信息,其可作为体检、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丽华;陈彦静;王筠;张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观察扶正中药复方芪贞固本方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扶正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均予DP方案化疗,但扶正化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扶正中药复方,两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瘤灶、主要症状、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扶正化疗组相对单纯化疗组而言,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缩小和稳定病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中药复方芪贞固本方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肯定,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齐元富;李慧杰;刘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种类多,药理作用广泛.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文丽梅;马超英;余德林;徐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收集2007 -2011年各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相关文献,相应列出生存期作参考,如化疗、放疗、中医药联合化疗、手术结合放化疗、介入治疗等,并对新近治疗手段加以归纳.
作者:芦柏震;毛伟敏;侯桂兰;王春雷;周俐斐;周佳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 - 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分型:47例阴虚质和58例非阴虚质,105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标本,检测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 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结果: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间,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经病理诊断肝组织无炎症和(或)纤维化改变者仅11例(10.5%),轻度慢性肝炎80例(76.2%),中度慢性肝炎8例(7.6%),重度慢性肝炎6例(5.7%).阴虚质组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为34.0%,显著高于非阴虚质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HLA-DQA1在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为轻度慢性肝炎,少数为中度和重度;阴虚体质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阴虚体质,提示阴虚体质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感染HBV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可能易发展为肝硬化.
作者:肖丽娜;过建春;荀运浩;王宇芳;王薇薇;石伟珍;李春青;施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鬼针草煎液对DM模型大鼠的血糖及己糖激酶、肝糖元、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研究鬼针草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取长期高脂饮食后腹腔注射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设立对照组,通过单味鬼针草煎剂不同剂量灌胃观测空腹血糖、肝己糖激酶、肝糖元、游离脂肪酸水平变化.结果:鬼针草煎剂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血清FFA(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肝脏HK(己糖激酶)活性、肝糖原含量.结论:鬼针草煎液能降低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
作者:李巧兰;党博;褚代芳;吴恺;侯杰军;薛会芳;张雪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通过探讨中医心、肝、肾三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释“早泄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源在心”的发病机理,且就安心神法在早泄中的应用,介绍导师陈德宁教授的临床经验.
作者:尹霖;张喜玲;王全;洪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针刺疗法目前在治疗乳腺疾病中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在乳腺增生病和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止痛快、疗程短的优势,且针对乳腺癌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亦有良好的疗效,通过对相关临床报道总结,以丰富乳腺疾病临床治疗手段,提高终疗效.
作者:张翔;张喜平;欧敬民;程琪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