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36例诊治分析

葛永飚

关键词:脾破裂, 创伤和损伤, 非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36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非手术治疗的36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33 例避免手术治疗,成功率91.7%.其中,Ⅰ级脾破裂成功率95.5%(21/22),Ⅱ级脾破裂成功率85.7%(12/14);Ⅰ级1例、Ⅱ级2例因血流动力学紊乱转手术治疗,3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要采用个体化选择,综合考虑血流动力学、影像学分级、腹腔积液、腹腔合并伤,大多数Ⅰ级和Ⅱ级外伤性脾破裂者均能避免手术治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3D-TOF-MRI诊断血管原性三叉神经痛:手术对照分析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周围血管MR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以评价MRI在显示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97例本院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TOF-MRI)资料.结果 97例手术,结果 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14例,明显接触14例,可疑接触58例,无明确接触11例.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的13例,明显接触13例,可疑接触61例,无接触10例.结论 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手术结果 符合率高,是目前检测偏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查找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的手段.

    作者:沈献军;叶叔文;陈淑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后观察组影像学测量显示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桡侧长度短缩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临床疗效可靠,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根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尿酸血症患者1616例的体检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健康干预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至2011年度,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事业单位高尿酸血症检出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6例高尿酸血患者中,男性占84.53%,女性占15.47%.从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构成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年龄段在40~49之间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所占的比例大,说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91.27%.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

    作者:车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5例胰腺损伤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究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及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胰腺损伤病例,观察CT检查对其检出率.结果 经CT扫描后,45例病例中,33例得到正确诊断,12例漏诊,均为轻度胰腺挫伤.结论 CT检查对多数胰腺损伤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较高,但对轻度胰腺挫伤易漏诊.

    作者:徐亦生;吴仕龙;高智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以0.1ml·s-1速度注入腰麻药(A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0ml,B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C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5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用Bromage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C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或P<0.01).麻醉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C组>B组>A组(P<0.05)或(P<0.01).A组Bromage由3分恢复至0分时间和Bromage分级达3分者人数均低于B组、C组(P<0.05).A组有3例10%需硬膜外给药.结论 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6mg)腰麻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不改变麻醉体位,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精神障碍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TURP术985例,年龄59~90岁.合并冠心病 54 例,高血压173例,糖尿病109例,肾功能不全75例.烟酒嗜好者有328例.结果 术后出现精神障碍者34例,60~70岁4例(0.4%),70~80岁19例(1.9%),80岁以上11例(1.1%).70 岁以上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P<0.01).根据病情程度予以心理安抚,安定或氯丙嗪镇静治疗,同时纠正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术后监护措施.结论 高龄、术前基础疾病、术后应激、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是TURP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是预防及治疗该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熊冰;周长春;卢大乔;金亿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血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和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TBI的作用,探讨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创伤模型,药物组于创伤后立即尾静脉给予n-乙酰左旋色氨酸(n-acetyl-L-tryptophan,NAT)(25 μmol/kg).大鼠TBI后30分钟和6小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SP的含量,TBI后24小时采用rotarod试验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及干湿称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大鼠TBI后30分钟时血SP浓度出现明显升高(P<0.01),6小时时血SP浓度降低.大鼠TBI后24小时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其神经行为功能下降,NAT可减少TBI后24h脑组织含水量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5).结论 大鼠TBI早期血SP浓度增高,NAT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可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封菲;王晓楠;章顺荣;高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卡孕栓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 研究卡孕栓在高危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娩出胎儿后立即给药,其中研究组经舌下含化卡孕栓1枚(1mg/枚),对照组用催产素20U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使用卡孕栓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李彩球;夏丽美;李丽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袢式肠造口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肠袢式造口术和改良肠袢式造口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本院进行的29例传统肠袢式造口术(传统组)和33例改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在造口旁皮炎、造口粪便转流不全方面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袢式造口术术后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术后对肠造口的管理,且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泳;邱润丰;徐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半月板损伤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在关节镜下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4例术后随访5~40个月.疗效评定,优 25例(46.3%),良 22例(40.7%),可 6 例(11.1%),差1例(1.9%).结论 物理检查、MR检查相结合,发现半月板损伤,再行关节镜检查、治疗,根据镜下分型,行部分切除成型术或有选择性的修补术,尽可能的避免半月板全切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何丽蔚;吴恙;付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及其技术优势.方法 2005至2009年间收治的 2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均采用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术野清晰,切口可变通,肿瘤暴露清楚,结合鼻内镜技术,手术彻底,止血直观,术后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结论 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鼻腔鼻窦肿瘤的根治率、不影响面部美观,患者容易接受,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

    作者:胡建道;曹澄;江涛;周韶;任东;江文博;张建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治疗的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伤亡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部位、经济支出等,评价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的严重性.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本院共收治创伤病人5664人,其中交通伤4836人,占85.38%;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伤751人,占交通伤15.53%;死亡23人,占交通伤死亡病人20.54%(23/112),其中颅脑外伤导致死亡占91.30%(21/23).损伤月分布以2月少共47例,以10月多共82例;年龄和性别分布中男性占58.59%,50~59年龄组多;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损伤部位前两位损伤下肢损伤、颅脑外伤分别占30.22%、26.63%;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的职业分布依次是农民工298例(39.68%),农民251例(33.42%);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平均住院费用20593.51元.结论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交通工具,应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作者:陈卫云;郭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应用DHS组30例,应用PFNA组30例,分别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先考虑方法.

    作者:吴美平;吴建民;毕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地佐辛针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作者:王冠军;欧建强;陈瑞;沈永波;朱祖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掀起肱三头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掀起肱三头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12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应用掀起肱三头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的手术入路、内固定的选择、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其中B1型3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1例.结果 12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参照改良关节功能评定标准Cassebaum评分系统,优5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83.3%.结论 掀起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临床上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圣润;李慧玲;黄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硬膜外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导管,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在两组之间比较下列指标: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总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比值)、置管后改善情况(发热消退时间、脑脊液白细胞好转时间、脑脊液皮漏好转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置管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置管后改善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这些方面,两组类似.两组病例均无脑疝、颅内血肿、颅内积气发生.神经根刺激症状两组类似.但硬膜外导管的堵管率、连接脱落率均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和硬膜外导管均是有效、安全的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方式,但中心静脉导管不易堵管、连接脱落,便于使用.

    作者:王军友;杨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固定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在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锁钉钢板(LCP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病例18例.记录术前、术后患者卧床及翻身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翻身时疼痛明显减轻.骶骨处钢板不适感可以耐受.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的骶骨骨折,可以达到稳定骨折,减轻疼痛的目的,且术后钢板引起的不适感较轻.

    作者:赵巍;曹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胸腰椎骨折52例,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 随访13~17个月,平均(14.97±1.1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氏角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内固定系统固定牢固,显著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作者:姬亚锋;蒋雪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观察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LEEP刀宫颈环切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对166例经细胞学、阴道镜活性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同时选取103例传统激光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对宫颈疾病的治愈率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疾病治愈率达到97.59%,高于对照组的85.43%(P<0.01).术后平均阴道出血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阴道出血.

    作者:沈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战创伤与肠道复苏

    目的 综述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研究中引入的新理念-肠道复苏,了解其机制及实施过程,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及肠道复苏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战创伤的转归与感染、脓毒症密切相关的.战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肠道复苏早期实施,更好地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 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肠道复苏,对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内源性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同时给药方便,安全可行.

    作者:莫晓东;吴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