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5例胰腺损伤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

徐亦生;吴仕龙;高智琴

关键词:胰腺损伤, CT检查, 挫伤, 撕裂, 断裂, 诊断率
摘要:目的 探究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及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胰腺损伤病例,观察CT检查对其检出率.结果 经CT扫描后,45例病例中,33例得到正确诊断,12例漏诊,均为轻度胰腺挫伤.结论 CT检查对多数胰腺损伤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较高,但对轻度胰腺挫伤易漏诊.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卡孕栓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 研究卡孕栓在高危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娩出胎儿后立即给药,其中研究组经舌下含化卡孕栓1枚(1mg/枚),对照组用催产素20U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使用卡孕栓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李彩球;夏丽美;李丽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放性膈肌损伤3例术前均得到确诊,闭合性损伤术前确诊17例,术中确诊15例,2例漏诊于1年后因膈疝而确诊.治愈34例,死亡3例.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常合并严重多发伤.闭合性损伤误诊、漏诊率高,手术入路以经腹手术为主.多学科协作,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荣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比较两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和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发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CLA评分和ASA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UCLA评分和ASAE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UCLA评分和ASA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组患者优良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并且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射频汽化电极在会厌囊肿揭盖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射频汽化电极在会厌囊肿揭盖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会厌囊肿病例46例,其中26例采用支撑喉镜下射频汽化电极揭盖切除,20例采用传统电刀切除,比较两种方法 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射频汽化电极组26例术后均无出血、喉梗阻、复发、会厌部分缺失及会厌舌根粘连;电刀组20例术后出现相应轻度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汽化电极在会厌囊肿揭盖切除术中具有疗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会厌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军燕;王媚;方瑾;陈晓红;杨雪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宫捆扎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子宫捆扎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剖宫产出现术中大出血的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行子宫捆扎术,对照组行宫腔纱布填塞.对比两组术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D-二聚体、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子宫捆扎组 24小时内的出血量、D-二聚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少于宫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捆扎法更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作者:刘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2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3组均行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测量,并进行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测量结果 显示各组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石膏组优良率84.6%,支架组优良率81.8%,内固定组优良率85.0%.结论 稳定性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小,可较好地维持桡骨的轴向稳定,对严重粉碎的不稳定骨折和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具有优势;LCP钢板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大限度恢复解剖复位,可用于年龄相对较轻,身体状况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费骏;赖震;沈健;魏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致季肋部疼痛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以季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内科或外科首诊的季肋部疼痛,伴有腹痛、腹胀、胸痛的20例患者.结果 20例患者经过内科或外科一段时间相应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后经骨科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易漏诊或误诊,应特别注意.

    作者:李石玄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溃疡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胃溃疡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探讨胃溃疡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间行胃溃疡治疗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溃疡类型及溃疡治疗后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均P>0.05).经相应治疗后,手术组的51例患者共有43(84.3%)例显效,显著优于对照组(71.2%)(χ2=6.298,P<0.05);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7%,8/51)明显少于对照(33.9%,20/59)(χ2=4.781,P<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优于保守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和预防.

    作者:刘锡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掌背侧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至2011年住院部收治的患者21例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8例,C3型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 线片、CT测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关节功能以及手术后复位的丢失,等.结果 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CT复查,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全部愈合,无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 开放复位掌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龙超;程志军;毛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以0.1ml·s-1速度注入腰麻药(A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0ml,B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C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5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用Bromage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C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或P<0.01).麻醉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C组>B组>A组(P<0.05)或(P<0.01).A组Bromage由3分恢复至0分时间和Bromage分级达3分者人数均低于B组、C组(P<0.05).A组有3例10%需硬膜外给药.结论 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6mg)腰麻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不改变麻醉体位,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确诊病例应用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联合中药浸泡、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每周1疗程,治疗3~5疗程.结果 治愈33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94.0%.结论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作者:谢作完;黄有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部外伤胸腔积液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的疗效

    目的 观察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在外伤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测量定位下,以积液深值为标准,2.5~4.5cm为A组,大于4.5cm为B组,获得分组即开始穿刺引流,观察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的变化、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气胸的发生两者类似.结论 早期胸水引流,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减少胸腔感染的机会,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吴杰;易建华;李强;巴力;张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面颈部瘢痕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3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分别采用单个或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经1~2个月注水扩张后,利用扩张后皮瓣直接推进或形成异位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皮瓣的成活、皮肤的色泽,以及后面部的瘢痕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23例,其中1 例术后出现血肿、1例发生扩张器渗漏、2例在扩张过程中出现感染,经处理后正常扩张.扩张后皮瓣均满足修复区所需.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颈部皮肤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面部为线状瘢痕,较为平整,无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方法 简单,效果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晓红;刘柏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分级和输血量在保脾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损伤CT分级和输血在保脾中的意义,以帮助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脾损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5例病人中,急诊手术的病人为49(47%)例,保守治疗的病人有56(53%)例,其中29(52%)例保守失败,27(48%)例保守成功.29例保守失败的患者年龄较大、伴有3级以上脾破裂、在保守治疗中输血更多、伴有更高的损伤等级等.结论 保守治疗外伤性脾损伤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常见的保脾手段,但CT脾破裂3级以上或输血超过4单位都是危险因素,会导致保脾治疗失败.

    作者:钱毓贤;朱励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三大属支的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 50例60条肢体进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其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3年,疗效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 保留三大属支的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疗效可靠,降低了手术风险,创伤小,其手术方式可行.

    作者:何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充盈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胃溃疡患者应用彩超结合胃超声助显剂充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和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胃溃疡符合率:定性82.5%(33/40),定位92.5%(37/40).检出胃周围淋巴结肿大15例.结论 胃充盈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诊断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胃溃疡初步筛查、药物治疗复查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芹;陆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炎与肺结核不同时期螺旋CT表现的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 分析肺炎与肺结核的不同时期的螺旋CT表现,明确两者不同时期的螺旋CT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疗86例肺结核和65例肺炎患者,全部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肺炎与肺结核不同时期的患者螺旋CT表现,并比较肺炎与肺结核螺旋CT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多发病灶、沿纹理分布斑片影、肺实变、空洞、钙化、小叶中心结节、5~8mm边缘模糊结节的人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的肺炎和肺结核患者在各个特征总人数中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两个时期.结论 肺炎与肺结核和不同时期的肺炎与肺结核的CT特征均存在各自特征性,螺旋CT在区分肺炎与肺结核方面以及两者不同时期病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滕友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地佐辛针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作者:王冠军;欧建强;陈瑞;沈永波;朱祖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 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再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①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②试验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和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脑室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李春茂;沈国良;牟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血管类病临床用药现状和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临床用药的现状和趋势,为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绍兴药学会临床用药数据库收集的心血管病临床用药进行数据统计,以中成药制剂为例,对其品种、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至2011年,心血管中成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银杏叶制剂、丹参制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均排前列.结论 中成药已经成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量逐年增长,心血管中成药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王伟炳;朱华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