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芹;陆文明
目的 评价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型骨折5例、EVANSⅡ型骨折21例行PFNA-Ⅱ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观察术后骨量丢失、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手术时间约为50分钟,术中出血量约为220ml.术后早期负重锻炼,未出现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4周,平约为10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Ⅱ型),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不会增加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俊锋;周根来;董大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因轻微锐物刺伤或割伤引起的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皮肤屏障受损后引起严重感染.作好劳动防护及意外受伤后及时有效处理伤口是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机会性感染的有效手段.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结合血常规结果 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当抗菌药物治疗效差时宜注意有否隐匿性迁徙性病灶的存在.
作者:徐海波;马仙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 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再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 ①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②试验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和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脑室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李春茂;沈国良;牟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2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3组均行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测量,并进行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测量结果 显示各组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石膏组优良率84.6%,支架组优良率81.8%,内固定组优良率85.0%.结论 稳定性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小,可较好地维持桡骨的轴向稳定,对严重粉碎的不稳定骨折和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具有优势;LCP钢板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大限度恢复解剖复位,可用于年龄相对较轻,身体状况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费骏;赖震;沈健;魏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选取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患者43例,术后放置真空负压引流瓶的20例为观察组,放置普通引流瓶的23 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引流时间、术后肤坏死、皮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引流总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真空负压引流瓶应用于跟骨骨折后术后引流效果优于负压引流球,可减少术后伤口积血的发生,有利于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
作者:范宝平;杨文峰;曲广宇;朱金强;杨兵;沈柏晓;吴琴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老年患者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7例,AO分型:B3型6例,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6例.30例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7例采用掌侧切开加背侧小切口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个月(3~16个月)随访,2例因内科相关疾患死亡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1.5周.无骨折不愈合、关节炎表现.根据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方法 评定疗效:优2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结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较好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及掌倾角、尺偏角.
作者:杨国栋;张相弟;朱杰鹏;毛文华;费稳杰;徐伟;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胸腰椎骨折52例,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 随访13~17个月,平均(14.97±1.1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氏角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内固定系统固定牢固,显著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作者:姬亚锋;蒋雪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至2011年住院部收治的患者21例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8例,C3型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 线片、CT测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关节功能以及手术后复位的丢失,等.结果 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CT复查,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全部愈合,无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 开放复位掌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龙超;程志军;毛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三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置管方式的疗效和堵管率对比,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对13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别将分流管腹腔端至于自由腹腔、盆腔低点及在腔镜辅助下固定于肝圆韧带.结果 腔镜辅助下将分流管腹腔端固定于肝圆韧带组的术后腹腔端堵管率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创伤小,术后堵管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作者:张增辉;蒋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损伤CT分级和输血在保脾中的意义,以帮助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脾损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5例病人中,急诊手术的病人为49(47%)例,保守治疗的病人有56(53%)例,其中29(52%)例保守失败,27(48%)例保守成功.29例保守失败的患者年龄较大、伴有3级以上脾破裂、在保守治疗中输血更多、伴有更高的损伤等级等.结论 保守治疗外伤性脾损伤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常见的保脾手段,但CT脾破裂3级以上或输血超过4单位都是危险因素,会导致保脾治疗失败.
作者:钱毓贤;朱励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健康干预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至2011年度,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事业单位高尿酸血症检出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6例高尿酸血患者中,男性占84.53%,女性占15.47%.从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构成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年龄段在40~49之间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所占的比例大,说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91.27%.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
作者:车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后壁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诊治.方法 分析本院1例开腹活检确诊胃后壁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48岁,因体检CT发现左肾囊肿入本院,无临床症状,查体无特殊,CT示近左肾中上极腹腔侧有一大小约8cm×6cm囊性包块,边缘光滑,左肾轻度受挤压,诊断为左肾囊肿,行腹腔镜下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未见包块,改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为后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术中切除肿块后病检为胃囊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胃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经胃囊肿部分切除可治愈.
作者:夏明;马俊;张建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子宫捆扎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剖宫产出现术中大出血的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行子宫捆扎术,对照组行宫腔纱布填塞.对比两组术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D-二聚体、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子宫捆扎组 24小时内的出血量、D-二聚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少于宫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捆扎法更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作者:刘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肠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性肠损伤行手术处理的患者,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研究共73例(男5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7岁.小肠损伤46例(63.1%),结肠损伤27例(37.0%),其中含多处肠损伤的为16例(21.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心脏病史、损伤至手术时间长(>8小时)、高NISS评分(>20分)及伴有休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改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肠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学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Gamma-Ⅲ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通过Gamma-Ⅲ治疗并随访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9例.结果 所有随访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结论 Gamma-Ⅲ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能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下地行走,疗效满意.
作者:郑炜;陈锡飞;陈建文;孙慎;郑晓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在儿童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联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93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3组,A组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C组给予氯胺酮单纯麻醉,比较3组用药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在麻醉给药前、手术开始10分钟、手术结束时分别比较各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平均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和B组较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麻醉药用于儿童短小手术时血压和心率更加平稳,术后副反应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较氯胺酮单纯麻醉效果更佳.
作者:蔡小晖;吴权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C3型骨折.结果 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月,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系统,优良率86.4%.结论 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有利于骨折的坚强固定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华;段杨;何其俊;俞哲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作者:王冠军;欧建强;陈瑞;沈永波;朱祖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收治的动静脉瘘患者28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是否直接交通,测量受累动静脉内径、血管壁的连续性,瘘口处血流情况、受累血管血流性质及方向及瘘口处血流频谱情况.结果 28例动静脉瘘检出26例,准确率达到92.9%.瘘口处呈现五彩镶嵌样明亮血流,近心端动脉内血流明亮,远心端动脉内血流正常或显色暗淡.近心端静脉内充盈五彩镶嵌样血流,远心端静脉内血流色彩明亮.频谱图上可见瘘口处单向连续性频谱,近心端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呈低速低阻型.近心端静脉血流为向心性,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静脉血流频谱呈脉动样变化,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无创,诊断准确率高.在动静脉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裕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卡孕栓在高危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娩出胎儿后立即给药,其中研究组经舌下含化卡孕栓1枚(1mg/枚),对照组用催产素20U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使用卡孕栓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李彩球;夏丽美;李丽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