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费骏;赖震;沈健;魏威

关键词: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LCP钢板
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2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3组均行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测量,并进行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测量结果 显示各组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石膏组优良率84.6%,支架组优良率81.8%,内固定组优良率85.0%.结论 稳定性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小,可较好地维持桡骨的轴向稳定,对严重粉碎的不稳定骨折和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具有优势;LCP钢板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大限度恢复解剖复位,可用于年龄相对较轻,身体状况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掌侧入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掌侧切开复位LCP内固定.男8例,女12例,年龄26~72岁,平均55.8岁.左侧9例,右侧11例.均为新鲜骨折.有4例因骨质缺损而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8~14个月,平均8.2个月.平均3个月骨性愈合.优1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 经掌侧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肯定.

    作者:钱建军;杨正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1例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因轻微锐物刺伤或割伤引起的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皮肤屏障受损后引起严重感染.作好劳动防护及意外受伤后及时有效处理伤口是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机会性感染的有效手段.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结合血常规结果 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当抗菌药物治疗效差时宜注意有否隐匿性迁徙性病灶的存在.

    作者:徐海波;马仙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曲马多片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复方曲马多片口服镇痛(A组)、硬膜外止痛泵(B组)及静脉镇痛泵(C组)3种不同镇痛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镇痛费用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口服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术后疼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江雪华;杜文斌;陈保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卡孕栓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 研究卡孕栓在高危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娩出胎儿后立即给药,其中研究组经舌下含化卡孕栓1枚(1mg/枚),对照组用催产素20U宫体注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使用卡孕栓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李彩球;夏丽美;李丽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袢式肠造口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肠袢式造口术和改良肠袢式造口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本院进行的29例传统肠袢式造口术(传统组)和33例改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在造口旁皮炎、造口粪便转流不全方面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袢式造口术术后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术后对肠造口的管理,且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泳;邱润丰;徐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地佐辛针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作者:王冠军;欧建强;陈瑞;沈永波;朱祖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3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放性膈肌损伤3例术前均得到确诊,闭合性损伤术前确诊17例,术中确诊15例,2例漏诊于1年后因膈疝而确诊.治愈34例,死亡3例.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常合并严重多发伤.闭合性损伤误诊、漏诊率高,手术入路以经腹手术为主.多学科协作,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荣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老年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与苏醒时间.结果 术中舒芬太尼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瑞芬太尼组平稳(P<0.05);术后舒芬太尼组疼痛评分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前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后者平稳,且术后前者镇痛效果优于后者,但后者苏醒时间优于前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

    作者:吴丹;张玉光;严霞艳;洪沐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观察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LEEP刀宫颈环切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对166例经细胞学、阴道镜活性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同时选取103例传统激光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对宫颈疾病的治愈率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疾病治愈率达到97.59%,高于对照组的85.43%(P<0.01).术后平均阴道出血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阴道出血.

    作者:沈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9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及CT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且恢复良好.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均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稍扩大骨孔的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途经.

    作者:高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应用DHS组30例,应用PFNA组30例,分别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先考虑方法.

    作者:吴美平;吴建民;毕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的CT诊断评价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于胰腺闭合性钝性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3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CT资料,检查时间在1~24小时之间,3例24小时内行2次CT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损伤的直接及间接影像征象.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颈体部损伤9例,体尾部损伤2例,头颈部损伤2例;10例在伤后初次CT检查中表现胰腺肿胀、边缘模糊,其余3例在复查后显示此征象;2例胰体部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胰腺周围脂肪间隙结构模糊13例;左侧肾前筋膜增厚、肾旁前间隙积液10例;小网膜囊积液9例;胰腺与脾静脉间隙积液2例.结论 CT对于胰腺损伤时一种快捷、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综合评估伤情,采取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东宝;翁卿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近期(7~10天内) 250mA胸部常规剂量CT平扫检查后复查时行低剂量80mA全肋骨扫描.对两组图像噪声客观测量,并同时记录2次CT检查后自动产生辐射剂量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剂量扫描方法 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均能明确诊断其损伤;低剂量组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相比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区别(P>0.05);低剂量扫描所用辐射剂量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 符合诊断要求,是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李凤琪;沈健;祝跃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确诊病例应用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联合中药浸泡、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每周1疗程,治疗3~5疗程.结果 治愈33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94.0%.结论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作者:谢作完;黄有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治疗的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伤亡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部位、经济支出等,评价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的严重性.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本院共收治创伤病人5664人,其中交通伤4836人,占85.38%;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伤751人,占交通伤15.53%;死亡23人,占交通伤死亡病人20.54%(23/112),其中颅脑外伤导致死亡占91.30%(21/23).损伤月分布以2月少共47例,以10月多共82例;年龄和性别分布中男性占58.59%,50~59年龄组多;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损伤部位前两位损伤下肢损伤、颅脑外伤分别占30.22%、26.63%;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的职业分布依次是农民工298例(39.68%),农民251例(33.42%);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平均住院费用20593.51元.结论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交通工具,应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作者:陈卫云;郭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部外伤胸腔积液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的疗效

    目的 观察早期深静脉导管引流在外伤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测量定位下,以积液深值为标准,2.5~4.5cm为A组,大于4.5cm为B组,获得分组即开始穿刺引流,观察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的变化、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引流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气胸的发生两者类似.结论 早期胸水引流,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减少胸腔感染的机会,有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吴杰;易建华;李强;巴力;张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以0.1ml·s-1速度注入腰麻药(A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0ml,B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C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5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用Bromage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C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或P<0.01).麻醉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C组>B组>A组(P<0.05)或(P<0.01).A组Bromage由3分恢复至0分时间和Bromage分级达3分者人数均低于B组、C组(P<0.05).A组有3例10%需硬膜外给药.结论 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6mg)腰麻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不改变麻醉体位,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体跟腱在关节镜下修复2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前交叉韧带15例,后交叉韧带5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Ⅰ期修复6例.结果 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50±5分,术后平均90.50±3.42分.所有病例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3.2个月.本组优20例,良3例.优良率88.5%.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取材方便,避免取自体肌腱对供区的损害,手术操作简单,重建后膝关节稳定性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万军;张国锋;李戬;沈是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6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开展改良三孔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中用自制路德结代替普通钛夹或生物夹钳闭阑尾系膜及套扎阑尾根部的86例阑尾炎患者.结果 本组8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该手术方法 创伤更小,操作方便,避免了普通钛夹留在腹内的不良后果或使用生物夹的较高费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晓林;王克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三种置管方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三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置管方式的疗效和堵管率对比,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对13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别将分流管腹腔端至于自由腹腔、盆腔低点及在腔镜辅助下固定于肝圆韧带.结果 腔镜辅助下将分流管腹腔端固定于肝圆韧带组的术后腹腔端堵管率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创伤小,术后堵管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作者:张增辉;蒋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