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分级和输血量在保脾中的意义

钱毓贤;朱励民

关键词:外伤, 脾破裂, 保守治疗,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损伤CT分级和输血在保脾中的意义,以帮助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脾损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5例病人中,急诊手术的病人为49(47%)例,保守治疗的病人有56(53%)例,其中29(52%)例保守失败,27(48%)例保守成功.29例保守失败的患者年龄较大、伴有3级以上脾破裂、在保守治疗中输血更多、伴有更高的损伤等级等.结论 保守治疗外伤性脾损伤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常见的保脾手段,但CT脾破裂3级以上或输血超过4单位都是危险因素,会导致保脾治疗失败.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16层螺旋CT扫描影像资料的胃肠道穿孔病例20例,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回顾分析胃肠道穿孔的定位CT征象.结果 20例患者中,提示与穿孔部位有关的CT征象有:邻近肠壁的游离气泡影,局限性肠壁的增厚,邻近肠壁脂肪间隙密度条片状增高,特定部位的腹腔积液,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结论 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中的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具有特异性的作用.

    作者:潘新成;周应媛;贺启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硬膜外导管在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导管,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在两组之间比较下列指标: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总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比值)、置管后改善情况(发热消退时间、脑脊液白细胞好转时间、脑脊液皮漏好转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置管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置管操作与手术时间的间隔、首次腰穿时脑脊液性状、置管后改善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每日引流量这些方面,两组类似.两组病例均无脑疝、颅内血肿、颅内积气发生.神经根刺激症状两组类似.但硬膜外导管的堵管率、连接脱落率均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和硬膜外导管均是有效、安全的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方式,但中心静脉导管不易堵管、连接脱落,便于使用.

    作者:王军友;杨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后壁囊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胃后壁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诊治.方法 分析本院1例开腹活检确诊胃后壁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48岁,因体检CT发现左肾囊肿入本院,无临床症状,查体无特殊,CT示近左肾中上极腹腔侧有一大小约8cm×6cm囊性包块,边缘光滑,左肾轻度受挤压,诊断为左肾囊肿,行腹腔镜下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未见包块,改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为后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术中切除肿块后病检为胃囊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胃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经胃囊肿部分切除可治愈.

    作者:夏明;马俊;张建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掌背侧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6至2011年住院部收治的患者21例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8例,C3型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 线片、CT测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关节功能以及手术后复位的丢失,等.结果 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CT复查,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全部愈合,无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 开放复位掌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龙超;程志军;毛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D-TOF-MRI诊断血管原性三叉神经痛:手术对照分析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周围血管MR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以评价MRI在显示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97例本院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TOF-MRI)资料.结果 97例手术,结果 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14例,明显接触14例,可疑接触58例,无明确接触11例.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的13例,明显接触13例,可疑接触61例,无接触10例.结论 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手术结果 符合率高,是目前检测偏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查找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的手段.

    作者:沈献军;叶叔文;陈淑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6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开展改良三孔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中用自制路德结代替普通钛夹或生物夹钳闭阑尾系膜及套扎阑尾根部的86例阑尾炎患者.结果 本组8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该手术方法 创伤更小,操作方便,避免了普通钛夹留在腹内的不良后果或使用生物夹的较高费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晓林;王克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孕晚期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1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孕妇经超声诊断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法(AFI)估计羊水量,分析比较160例超声诊断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观察组),和160例羊水量正常孕妇(对照组)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胎儿窘迫、羊水Ⅱ-Ⅲ粪染、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羊水偏少且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孕妇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

    作者:徐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精神障碍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TURP术985例,年龄59~90岁.合并冠心病 54 例,高血压173例,糖尿病109例,肾功能不全75例.烟酒嗜好者有328例.结果 术后出现精神障碍者34例,60~70岁4例(0.4%),70~80岁19例(1.9%),80岁以上11例(1.1%).70 岁以上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P<0.01).根据病情程度予以心理安抚,安定或氯丙嗪镇静治疗,同时纠正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术后监护措施.结论 高龄、术前基础疾病、术后应激、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是TURP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是预防及治疗该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熊冰;周长春;卢大乔;金亿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锻炼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型骨折5例、EVANSⅡ型骨折21例行PFNA-Ⅱ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观察术后骨量丢失、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手术时间约为50分钟,术中出血量约为220ml.术后早期负重锻炼,未出现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4周,平约为10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Ⅱ型),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不会增加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俊锋;周根来;董大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老年患者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7例,AO分型:B3型6例,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6例.30例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7例采用掌侧切开加背侧小切口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个月(3~16个月)随访,2例因内科相关疾患死亡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1.5周.无骨折不愈合、关节炎表现.根据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方法 评定疗效:优2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结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较好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及掌倾角、尺偏角.

    作者:杨国栋;张相弟;朱杰鹏;毛文华;费稳杰;徐伟;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5例胰腺损伤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究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及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胰腺损伤病例,观察CT检查对其检出率.结果 经CT扫描后,45例病例中,33例得到正确诊断,12例漏诊,均为轻度胰腺挫伤.结论 CT检查对多数胰腺损伤敏感性较高,检出率较高,但对轻度胰腺挫伤易漏诊.

    作者:徐亦生;吴仕龙;高智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阴道与经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部和经阴道两种B超检查方法 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后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异位妊娠病例中,其中曾做经腹部B超(A组),经阴道B超(B组)各80例,进行其诊断符合率、附件包块、假孕囊、心血管搏动、胚芽的显示情况等比较分析.结果 经腹部B超(A组)的阳性确诊率为70%(56/80),经阴道B超(B组)阳性确诊率96.5%(7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附件包块、胚芽以及子宫内假孕囊、心血管搏动的检出率,经阴道B超明显高于经腹部B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经阴道B超比经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倪卫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宫腔镜检查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280例的体会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术配合特定取物钳在基础医院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配合特定取物钳进行相应手术,并将检查结果 与病理检查相比较.结果 在2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例占85%.宫腔镜下所见与宫腔镜下取物钳活检手术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达93%.结论 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较直观,准确度高,同时对子宫内膜病变可直接进行治疗.

    作者:姚迎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以0.1ml·s-1速度注入腰麻药(A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0ml,B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C组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1.5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麻醉维持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用Bromage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观察术中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C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或P<0.01).麻醉持续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C组>B组>A组(P<0.05)或(P<0.01).A组Bromage由3分恢复至0分时间和Bromage分级达3分者人数均低于B组、C组(P<0.05).A组有3例10%需硬膜外给药.结论 轻比重0.5%罗哌卡因1.2ml(6mg)腰麻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不改变麻醉体位,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3例Hoffa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Hoffa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3例Hoffa骨折,均采用侧后方入路,完整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同时由后向前的螺钉固定,维持关节面的复位,术后予以CPM锻炼.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3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平均3.8月.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功能恢复参照Letenneur: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110°,优良者13例.结论 对于移位的Hoffa骨折,术前对骨折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物,关节面解剖复位,结合适当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满意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徐台锋;叶喜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曲马多片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复方曲马多片口服镇痛(A组)、硬膜外止痛泵(B组)及静脉镇痛泵(C组)3种不同镇痛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镇痛费用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口服复方曲马多片防治老年髋关节术后疼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江雪华;杜文斌;陈保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半月板损伤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在关节镜下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4例术后随访5~40个月.疗效评定,优 25例(46.3%),良 22例(40.7%),可 6 例(11.1%),差1例(1.9%).结论 物理检查、MR检查相结合,发现半月板损伤,再行关节镜检查、治疗,根据镜下分型,行部分切除成型术或有选择性的修补术,尽可能的避免半月板全切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何丽蔚;吴恙;付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种方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骨性锤状指损伤的不同类型采用克氏针法、钩钢板法及微型锚钉法治疗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在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治疗的66例骨性锤状指病例中,随机抽取应用以上3种手术方法 治疗的病例各12例,术后患者均获得4月~1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评估采用Crawford标准.结果 克氏针法组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钩钢板法组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微型锚钉法组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 对于Ⅰ型Ⅱ型中的a和b亚型,采用钩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较其他两种方法 能获得更高的优良率.

    作者:胡静波;姜德欣;李大为;蒋明;高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三种置管方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三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置管方式的疗效和堵管率对比,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对13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别将分流管腹腔端至于自由腹腔、盆腔低点及在腔镜辅助下固定于肝圆韧带.结果 腔镜辅助下将分流管腹腔端固定于肝圆韧带组的术后腹腔端堵管率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创伤小,术后堵管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作者:张增辉;蒋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战创伤与肠道复苏

    目的 综述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研究中引入的新理念-肠道复苏,了解其机制及实施过程,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及肠道复苏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战创伤的转归与感染、脓毒症密切相关的.战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肠道复苏早期实施,更好地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 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肠道复苏,对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内源性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同时给药方便,安全可行.

    作者:莫晓东;吴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