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玄献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选择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30例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2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3组均行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测量,并进行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测量结果 显示各组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分:石膏组优良率84.6%,支架组优良率81.8%,内固定组优良率85.0%.结论 稳定性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小,可较好地维持桡骨的轴向稳定,对严重粉碎的不稳定骨折和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具有优势;LCP钢板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大限度恢复解剖复位,可用于年龄相对较轻,身体状况较好,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费骏;赖震;沈健;魏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幕上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17例幕上硬膜外血肿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儿童主要的受伤原因是坠落伤,合并颅骨骨折者62.4%,手术中发现主要出血原因为板障出血.3例患儿放弃治疗,其余均存活.结论 治疗的关键是患儿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头颅CT的动态复查,手术指征的正确把握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许光大;冯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综述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研究中引入的新理念-肠道复苏,了解其机制及实施过程,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及肠道复苏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 战创伤的转归与感染、脓毒症密切相关的.战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肠道复苏早期实施,更好地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 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肠道复苏,对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内源性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同时给药方便,安全可行.
作者:莫晓东;吴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49例凝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行3D-CTA检查后30例检出动脉瘤.结论 可利用3D-CTA对颅内动脉瘤作出快速诊断.
作者:揭芳剑;杨岳炜;彭思民;黄俏春;陈伟;钱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因轻微锐物刺伤或割伤引起的外伤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皮肤屏障受损后引起严重感染.作好劳动防护及意外受伤后及时有效处理伤口是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机会性感染的有效手段.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结合血常规结果 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当抗菌药物治疗效差时宜注意有否隐匿性迁徙性病灶的存在.
作者:徐海波;马仙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作用以及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9例诊断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手术方式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腹腔镜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阑尾切除,能够有效加快术后恢复,还能够短时间内有效缓解腹痛等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何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于胰腺闭合性钝性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3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CT资料,检查时间在1~24小时之间,3例24小时内行2次CT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损伤的直接及间接影像征象.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颈体部损伤9例,体尾部损伤2例,头颈部损伤2例;10例在伤后初次CT检查中表现胰腺肿胀、边缘模糊,其余3例在复查后显示此征象;2例胰体部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胰腺周围脂肪间隙结构模糊13例;左侧肾前筋膜增厚、肾旁前间隙积液10例;小网膜囊积液9例;胰腺与脾静脉间隙积液2例.结论 CT对于胰腺损伤时一种快捷、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综合评估伤情,采取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东宝;翁卿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在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内固定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采用锁钉钢板(LCP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骶骨骨折病例18例.记录术前、术后患者卧床及翻身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翻身时疼痛明显减轻.骶骨处钢板不适感可以耐受.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的骶骨骨折,可以达到稳定骨折,减轻疼痛的目的,且术后钢板引起的不适感较轻.
作者:赵巍;曹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治疗的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伤亡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部位、经济支出等,评价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事故的严重性.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本院共收治创伤病人5664人,其中交通伤4836人,占85.38%;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伤751人,占交通伤15.53%;死亡23人,占交通伤死亡病人20.54%(23/112),其中颅脑外伤导致死亡占91.30%(21/23).损伤月分布以2月少共47例,以10月多共82例;年龄和性别分布中男性占58.59%,50~59年龄组多;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损伤部位前两位损伤下肢损伤、颅脑外伤分别占30.22%、26.63%;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的职业分布依次是农民工298例(39.68%),农民251例(33.42%);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平均住院费用20593.51元.结论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交通工具,应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作者:陈卫云;郭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三种脑室腹腔分流术置管方式的疗效和堵管率对比,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对13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别将分流管腹腔端至于自由腹腔、盆腔低点及在腔镜辅助下固定于肝圆韧带.结果 腔镜辅助下将分流管腹腔端固定于肝圆韧带组的术后腹腔端堵管率小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创伤小,术后堵管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作者:张增辉;蒋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以季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内科或外科首诊的季肋部疼痛,伴有腹痛、腹胀、胸痛的20例患者.结果 20例患者经过内科或外科一段时间相应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后经骨科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易漏诊或误诊,应特别注意.
作者:李石玄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胃溃疡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探讨胃溃疡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间行胃溃疡治疗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溃疡类型及溃疡治疗后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均P>0.05).经相应治疗后,手术组的51例患者共有43(84.3%)例显效,显著优于对照组(71.2%)(χ2=6.298,P<0.05);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7%,8/51)明显少于对照(33.9%,20/59)(χ2=4.781,P<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优于保守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和预防.
作者:刘锡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老年病人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和病人营养状况恢复情况以及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84例符合条件的普通外科老年手术病人于入院后24小时和术后进行NRS2002评分,并通过对病人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病人手术前后机体营养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NRS2002评分≥3分者173例(25.3%),<3分者511例(74.7%);术后NRS2002评分≥3分和<3分者分别为316例(46.2%)和368例(45.7%).在术前NRS2002≥3分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在NRS2002<3分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9%.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P<0.05).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普外科老年病人存在的营养风险较高,术前NRS2002≥3分的病人营养状况恢复慢,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
作者:陈秋霞;张片红;朱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肠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性肠损伤行手术处理的患者,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研究共73例(男5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7岁.小肠损伤46例(63.1%),结肠损伤27例(37.0%),其中含多处肠损伤的为16例(21.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心脏病史、损伤至手术时间长(>8小时)、高NISS评分(>20分)及伴有休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改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SS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肠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学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半月板损伤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在关节镜下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4例术后随访5~40个月.疗效评定,优 25例(46.3%),良 22例(40.7%),可 6 例(11.1%),差1例(1.9%).结论 物理检查、MR检查相结合,发现半月板损伤,再行关节镜检查、治疗,根据镜下分型,行部分切除成型术或有选择性的修补术,尽可能的避免半月板全切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何丽蔚;吴恙;付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外周血管动静脉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院收治的动静脉瘘患者28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动静脉是否直接交通,测量受累动静脉内径、血管壁的连续性,瘘口处血流情况、受累血管血流性质及方向及瘘口处血流频谱情况.结果 28例动静脉瘘检出26例,准确率达到92.9%.瘘口处呈现五彩镶嵌样明亮血流,近心端动脉内血流明亮,远心端动脉内血流正常或显色暗淡.近心端静脉内充盈五彩镶嵌样血流,远心端静脉内血流色彩明亮.频谱图上可见瘘口处单向连续性频谱,近心端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呈低速低阻型.近心端静脉血流为向心性,呈高速低阻型;远心端静脉血流频谱呈脉动样变化,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无创,诊断准确率高.在动静脉瘘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裕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血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和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TBI的作用,探讨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创伤模型,药物组于创伤后立即尾静脉给予n-乙酰左旋色氨酸(n-acetyl-L-tryptophan,NAT)(25 μmol/kg).大鼠TBI后30分钟和6小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SP的含量,TBI后24小时采用rotarod试验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及干湿称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大鼠TBI后30分钟时血SP浓度出现明显升高(P<0.01),6小时时血SP浓度降低.大鼠TBI后24小时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其神经行为功能下降,NAT可减少TBI后24h脑组织含水量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5).结论 大鼠TBI早期血SP浓度增高,NAT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可减轻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封菲;王晓楠;章顺荣;高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溃疡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胃溃疡患者应用彩超结合胃超声助显剂充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和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胃溃疡符合率:定性82.5%(33/40),定位92.5%(37/40).检出胃周围淋巴结肿大15例.结论 胃充盈超声检查诊断胃溃疡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放射、诊断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胃溃疡初步筛查、药物治疗复查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芹;陆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保留三大属支的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 50例60条肢体进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其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3年,疗效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 保留三大属支的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抽剥加小切口分段切除术,疗效可靠,降低了手术风险,创伤小,其手术方式可行.
作者:何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传统肠袢式造口术和改良肠袢式造口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本院进行的29例传统肠袢式造口术(传统组)和33例改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在造口旁皮炎、造口粪便转流不全方面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袢式造口术术后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术后对肠造口的管理,且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泳;邱润丰;徐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