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血脑屏障影响的动态研究

徐佳;袁凌松;周爽;李白羽;龚张斌;杨丽坤

关键词:脑出血, 电针, 神经功能, 血脑屏障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电针水沟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作用靶点.方法:SHR大鼠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注射的方法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电针水沟穴治疗,采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和伊文斯蓝法进行各组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体征的评价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检测,并以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加以对照.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组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体征积分和脑组织伊文斯蓝的含量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体征积分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从1天起,P<0.01),脑组织伊文斯蓝的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结论:电针可以有效减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减少血管源性水肿对脑组织的损害,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治则中药复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uPA纤溶途径的调控

    目的:研究不同治则中药复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uPA-纤溶酶-MMP级联反应纤溶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至丸组、失笑散组及合方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末处死大鼠.观察一般情况、肝功能(ALT、AST、ALP、TBil)、肝组织病理、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uPA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肝组织MMP-2、MMP-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复方均能降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P、ALT、AST水平(P<0.01),失笑散及合方能降低TBil(P<0.01);合方改善ALP、ALT优于两个复方.3个复方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0.01),合方优于两个复方.3个复方均能显著提高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uPA、MMP-2、MMP-9的表达(P<0.01),合方对上述环节的调控优于两个复方.结论:不同治则中药复方均能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合方作用优于两个复方,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uPA、MMP-2、MMP-9,从而调控uPA-纤溶酶-MMP级联反应纤溶途径有关.

    作者:陈珺明;安德明;柳涛;邢练军;郑培永;季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癃舒通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癃舒通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去势7天后,皮下注射丙酸睾酮5 mg·kg-1·d-1,同时给予中药癃舒通、泽桂癃爽混悬液灌胃,30天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摘取前列腺,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PI)、观察前列腺病理形态学、测定前列腺微血管密度(MVD)和前列腺组织中睾酮(T)、双氢睾酮(DH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体积、指数明显增大(P<0.05或P<0.01),前列腺组织MVD明显增高(P均<0.01),T、DHT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各给药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MVD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癃舒通中、高剂量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MVD均明显低于泽桂癃爽组(P<0.05).结论:中药癃舒通能缩小增生的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指数,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前列腺组织中T、DHT的含量,抑制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作者:杨欣;张永华;丁彩飞;颜志中;倪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冠心合剂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合剂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进行HUVECs原代培养,取第4~6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冠心合剂小剂量组、冠心合剂中剂量组、冠心合剂大剂量组.Ox-LDL刺激HUVEC 6h后,大鼠药物血清与HUVECs共培养48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合剂可明显降低ox-LDL诱导的HUVECs 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结论:冠心合剂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黏附作用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祝光礼;魏丽萍;方伟;陈启兰;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芪甲苷对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甲苷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B,采用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检测Ⅰ胶原mRNA表达.结果:AngⅡ10-7 mol/L有促进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osartan10-6 mol/L可降低AngⅡ引起的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分泌增加,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黄芪甲苷100 μg/mL有降低AngⅡ引起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分泌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直接促进CFB分泌Ⅰ型胶原,并能显著增加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黄芪甲苷对AngⅡ诱导的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分泌增加未见明显抑制作用.提示,黄芪甲苷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产生可能不是通过直接抑制AngⅡ诱导的Ⅰ型胶原的合成增加来实现的.

    作者:张冬梅;秦英;牛福玲;朱陵群;王硕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陇中损伤散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陇中损伤散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成年青紫蓝兔75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健骨生丸组、陇中损伤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内毒素加激素诱导的方法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2周,各组动物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后2、4、8周心脏采血.第8周末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进行病理组织观察,血浆ET与NO、血浆TXB2与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与N组比较,M组骨组织形态学出现典型的坏死表现;各治疗组坏死程度较M组显著降低,特别是SH组尤为明显.与M组比较,第8周SH组和SM组ET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NO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M组比较,第2到8周SH组和SM组血浆TXB2含量明显下降,而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上升,且第8周两者都基本接近正常值水平(P<0.05或P<0.01).SH组和SM组的T/K比值较M组有显著减小,用药后第2到8周,相应各组指标M组与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Y组与M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陇中损伤散具有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部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骨内压,改善微循环.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潘文;姚正凯;宋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衰Ⅰ号配方颗粒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衰Ⅰ号配方颗粒剂(简称:心衰Ⅰ号)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制成心衰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随机分组,并开始灌胃给药.分别予心衰Ⅰ号大剂量、小剂量、卡托普利、蒸馏水等治疗观察,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以上药物等对心衰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心衰Ⅰ号和卡托普利均可降低心衰大鼠血浆RAAS和ET(P<0.05~0.01),其中以心衰Ⅰ号大剂量组下降为显著.

    作者:李七一;朱波;司晓晨;夏卫军;赵惠;韩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对依立替康致小细胞肺癌荷瘤鼠腹泻的改善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致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E)荷瘤鼠腹泻的改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取荷瘤鼠,灌胃给予半夏泻心汤,连续8天.第3天开始尾静脉注射CPT-11(35mg·kg-1·d-1)连续4天,记录荷瘤鼠每天腹泻情况,第8天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5(Interlenkin-15,IL-15)浓度;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oronidase,β-GCD)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浆7-乙基-10-羟基喜树碱(7-Ethyl-10-Hydroxy-CPT,SN-38)浓度.结果:空白组腹泻积分高,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结肠组织COX-2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明显.各给药组结肠组织IL-15和β-GCD浓度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结肠组织SN-38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各给药组SN-38血药浓度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PT-11致SCLC荷瘤鼠的腹泻,其作用与抑制结肠组织COX-2表达,降低结肠组织中SN-38浓度有关.

    作者:卢红阳;马胜林;郭勇;蔡菊芬;王晓稼;叶威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交设计法对二妙胶囊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二妙胶囊中黄柏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以总浸膏量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评分考察.结果: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周凌;孙兆姝;曹爱民;窦德强;康廷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专业方向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以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势资源共享,构建中医药专业方向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培养质量为目的.通过跨学科协作自编教材、专题报告形式授课、自选实验技术模块、讨论式评分法等方式,探索对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性构建.

    作者:赵铁建;钟振国;方卓;谢海源;韦燕飞;廖丹;彭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及KC活化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及KC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0只,SPF级,随机分成空白组、CCl4组各10只,余80只为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复制ALD模型6周.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CCl4组予微量CCl4腹腔注射2次/周.造模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成4组,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组各15只,余为模型组.予等效剂量清肝活血方及拆方灌胃2周.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留取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CD68表达.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1)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明显改善ALD大鼠肝脏脂肪变及肝脏炎症程度,清肝活血方>活血方>清肝方,清肝活血方优于清肝方.(2)清肝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水平,清肝方和活血方无明显作用;清肝方、活血方、清肝活血方均可明显降低ALD大鼠血清AST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3)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抑制模型大鼠KC活化,活血方优于清肝活血方,清肝活血方优于清肝方.结论: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发挥对ALD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和抑制KC的活化有关.

    作者:吴涛;柳涛;郑培永;邢练军;季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柔肝抑纤饮联合二至丸逆转DMN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柔肝抑纤饮联合二至丸在抗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方面与单独使用柔肝抑纤饮有无差别,明确联合二至丸后对原方有无增效、协同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DMN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4组: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柔肝抑纤饮组)、D组(柔肝抑纤饮+二至丸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检测血清HA、col-Ⅳ,行胶原染色(Masso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测定肝组织CD44、vWF、MMP-2、MMP-9的表达,电镜观察窦周隙超微结构.结果:D组与C组在降低HA含量、Masson染色百分比以及改善CD44和MMP-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均值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5,P<0.01),但D组与C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D组在降低col-Ⅳ、MMP-2和vW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均值等方面,作用明显优于C组(P<0.05);电镜观察发现,D组肝窦内皮失窗孔和内皮下连续性基底膜的形成等病变也相对较轻.结论:联合二至丸能使柔肝抑纤饮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得以增强,提高疗效.

    作者:张永;韩宁;尹常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Agent技术的中医诊疗模型探索

    在过去几十年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中医诊疗过程的研究不断开展.如何能在信息量日益膨胀的今天,准确的搜集提取有效的专业信息,提高医学工作者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当今智能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人工智能领域中的Agent技术、发展趋势和运用在中医信息智能检索和交流方面的广阔前景进行阐述;并尝试以能体现医者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特色的医案为切入点,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中医诊疗平台.

    作者:谢晴宇;孟庆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肠功能性疾病病症结合生存质量量表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胃肠功能性疾病病症结合生存质量量表在观察中医药疗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两组观察中药顺激合剂和西药西沙必利、百忧解、谷维素的生存质量评价,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与与健康组比较生存质量明显低下,治疗后两组都能明显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肠功能性疾病病症结合生存质量量表能够反映中药的类临床疗效,中药顺激合剂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庆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AS确诊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肾蠲痹丸,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强直性脊柱炎Bath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6个月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Bath疾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Bath测量指数下降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骨密度减低在AS患者中较为普遍,发生率为56.7%,益肾蠲痹丸对腰椎骨量丢失有改善作用,对骨密度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在AS治疗中疗效确切,其获效机制与其具有显著抗炎镇痛以及减少脊柱骨丢失等有关.

    作者:李涯松;张莹莹;邹玉琼;应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活血祛湿法对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祛湿法对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保护作用.方法:利用α-萘异硫氰酸酯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大鼠ALT、AST、TBIL、DBIL、ALP、GGT、MPO、LPO及光镜下肝脏病理学变化.评价活血祛湿法对肝细胞及微胆管的保护作用.结果:活血祛湿法能使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肝损伤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明显改变.结论:活血祛湿法对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作者:吴百灵;卢秉久;杨新莉;阎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定量比较丹参药材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的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强弱,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产生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为寻找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反应,根据公式计算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建立量效关系曲线,通过量效曲线算出清除率为50%时样品的浓度(IC50)值,IC50值反映了样品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酚性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大小顺序为: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表明丹酚酸B的作用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的作用相近.结论: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心血管痰病的重要活性成分.

    作者:夏鑫华;刘梅;张志敏;武志娟;潘素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风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大风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大风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会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脉复律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复律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60例,分别应用生脉复律汤加常规药物及步长稳心颗粒加常规药物分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生脉复律汤组的有效率为83.3%,步长稳心颗粒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组分型提示生脉复律汤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P<0.01),且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生脉复律汤能够有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且对快速型心房纤颠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安辉;缪灿铭;林凯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熏洗一号方对小鼠肛旁手术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熏洗一号方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熏洗一号方、洁尔阴、PP粉、生理盐水分别熏洗小鼠实验性肛旁手术伤口,通过观察各组小鼠术后第5天伤口上皮爬行及肉芽组织出现情况、术后7、14天伤口抗张强度、术后5、9、13天伤口愈合率和平均愈合天数来判断药物对伤口愈合作用的影响.结果:熏洗一号方能促进上皮爬行的出现,术后7、14天伤口抗张强度明显提高,术后9、13天伤口愈合率提高,平均愈合天数提前.洁尔阴能使术后14天伤口抗张强度提高,第13天伤口愈合率提高.PP粉组各指标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熏洗一号方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刘华;高家治;柏连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已被列为世界难治性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从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灌汤治疗、综合疗法治疗两个大方面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认为相比较而言,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从发表的文献看,治疗的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但各施各法,可重复性差,缺乏公认统一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共同运用的中药处方或成药不多;实验研究开展较少,对中药有效治疗成分及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提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优势,在疗效方面取得新进展的展望.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田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