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巧;郭春花;张晓一;宋丽华;来丽娜
目的:观察类风湿1号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制备CIA大鼠模型,取双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滑膜血管新生等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TNF-α和COX-2的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类风湿1号和雷公藤多甙均能显著改善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炎症、增生、新生血管生成等病变,亦明显减低滑膜组织TNF-α及COX-2的表达.结论:类风湿1号具有抑制CIA大鼠关节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滑膜组织TNF-α和COX-2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宋欣伟;吴玲燕;孙伟;张彦;康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生脉复律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60例,分别应用生脉复律汤加常规药物及步长稳心颗粒加常规药物分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生脉复律汤组的有效率为83.3%,步长稳心颗粒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组分型提示生脉复律汤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P<0.01),且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生脉复律汤能够有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且对快速型心房纤颠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安辉;缪灿铭;林凯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优选二妙胶囊中黄柏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以总浸膏量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评分考察.结果: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周凌;孙兆姝;曹爱民;窦德强;康廷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其调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山楂叶总黄酮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结果:山楂叶总黄酮中浓度组能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但抑制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山楂叶总黄酮对成熟脂肪细胞分泌Leptin、PAI-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影响其分泌因子而达到调脂作用.
作者:刘新迎;周联;梁瑞燕;王培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利用、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从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通过确立培养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动手能力训练以及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等手段,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基于现代社会情志致病的普遍发生,对情志致病的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帮助.并认为体质虚弱是情志致病的内在根本,外界刺激是情志致病的诱发因素,情志异常是情志致病的中心环节.
作者:杨巧芳;孟庆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机辐射对大鼠晶状体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和障眼明片防护机理.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辐射中药组和空白组3组,手机辐射28天,观察不同组别大鼠晶状体结构的差异.结果:辐射组和辐射中药组晶状体混浊程度大于正常组(P<0.001),两辐射组间晶状体混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5),但辐射中药组与辐射组晶状体混浊发生时间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机辐射可引起大鼠晶状体混浊,障眼明片能延缓晶状体混浊的发生.
作者:梁肖迪;简家辉;蔡彦;王幼生;詹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湿法对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保护作用.方法:利用α-萘异硫氰酸酯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大鼠ALT、AST、TBIL、DBIL、ALP、GGT、MPO、LPO及光镜下肝脏病理学变化.评价活血祛湿法对肝细胞及微胆管的保护作用.结果:活血祛湿法能使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肝损伤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明显改变.结论:活血祛湿法对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黄疸大鼠肝细胞及微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作者:吴百灵;卢秉久;杨新莉;阎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熏洗一号方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熏洗一号方、洁尔阴、PP粉、生理盐水分别熏洗小鼠实验性肛旁手术伤口,通过观察各组小鼠术后第5天伤口上皮爬行及肉芽组织出现情况、术后7、14天伤口抗张强度、术后5、9、13天伤口愈合率和平均愈合天数来判断药物对伤口愈合作用的影响.结果:熏洗一号方能促进上皮爬行的出现,术后7、14天伤口抗张强度明显提高,术后9、13天伤口愈合率提高,平均愈合天数提前.洁尔阴能使术后14天伤口抗张强度提高,第13天伤口愈合率提高.PP粉组各指标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熏洗一号方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刘华;高家治;柏连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AS确诊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肾蠲痹丸,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强直性脊柱炎Bath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6个月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Bath疾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Bath测量指数下降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骨密度减低在AS患者中较为普遍,发生率为56.7%,益肾蠲痹丸对腰椎骨量丢失有改善作用,对骨密度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在AS治疗中疗效确切,其获效机制与其具有显著抗炎镇痛以及减少脊柱骨丢失等有关.
作者:李涯松;张莹莹;邹玉琼;应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及KC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0只,SPF级,随机分成空白组、CCl4组各10只,余80只为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复制ALD模型6周.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CCl4组予微量CCl4腹腔注射2次/周.造模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成4组,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组各15只,余为模型组.予等效剂量清肝活血方及拆方灌胃2周.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留取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CD68表达.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1)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明显改善ALD大鼠肝脏脂肪变及肝脏炎症程度,清肝活血方>活血方>清肝方,清肝活血方优于清肝方.(2)清肝活血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水平,清肝方和活血方无明显作用;清肝方、活血方、清肝活血方均可明显降低ALD大鼠血清AST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3)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可抑制模型大鼠KC活化,活血方优于清肝活血方,清肝活血方优于清肝方.结论: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发挥对ALD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和抑制KC的活化有关.
作者:吴涛;柳涛;郑培永;邢练军;季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已被列为世界难治性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从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灌汤治疗、综合疗法治疗两个大方面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认为相比较而言,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从发表的文献看,治疗的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但各施各法,可重复性差,缺乏公认统一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共同运用的中药处方或成药不多;实验研究开展较少,对中药有效治疗成分及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提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优势,在疗效方面取得新进展的展望.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田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冠心合剂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进行HUVECs原代培养,取第4~6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冠心合剂小剂量组、冠心合剂中剂量组、冠心合剂大剂量组.Ox-LDL刺激HUVEC 6h后,大鼠药物血清与HUVECs共培养48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合剂可明显降低ox-LDL诱导的HUVECs 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结论:冠心合剂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黏附作用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祝光礼;魏丽萍;方伟;陈启兰;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慢性胃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中医湿证辩证标准研究的思路和多元统计方法.方法:采用DME(design measurement evaluation)设计的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慢性胃炎湿证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两次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此筛选出对慢性胃炎湿证辨证有决定意义的主要症状、体征.结果: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了对慢性胃炎湿证诊断有意义的主要症状、体征,为建立其规范化、标准化的证候标准提供参考.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可客观地评价各症状在证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有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李福凤;王忆勤;董英;郎庆波;何建成;燕海霞;李果刚;庄燕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筛选标志蛋白质.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d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和弱阳离子交换(CM10)蛋白芯片对3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5例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40例健康者血清的蛋白质谱图进行了检测,获得的蛋白质谱采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aern软件分析.结果: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者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18个显著差异蛋白质(P<0.01),其中13个蛋白质在患者血清中高表达,5个蛋白质在患者血清中低表达.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者相比有20个显著差异蛋白质(P<0.01),其中6个蛋白质在患者血清中高表达,14个蛋白质低表达.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相比有5个显著性差异蛋白(P<0.01).结论:实验证明利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从血清中筛选出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相关的标志蛋白质,而且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于发现和筛选血清中的膝骨性关节炎标志蛋白质是一种有效、快速的工具.
作者:王海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衰Ⅰ号配方颗粒剂(简称:心衰Ⅰ号)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制成心衰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随机分组,并开始灌胃给药.分别予心衰Ⅰ号大剂量、小剂量、卡托普利、蒸馏水等治疗观察,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以上药物等对心衰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心衰Ⅰ号和卡托普利均可降低心衰大鼠血浆RAAS和ET(P<0.05~0.01),其中以心衰Ⅰ号大剂量组下降为显著.
作者:李七一;朱波;司晓晨;夏卫军;赵惠;韩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组予温中健脾汤加减口服,7周1个疗程.凡HP阳性者先抗HP治疗1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个月分别胃镜检查,随访1年.结果:近期疗效: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96.08%,P>0.05.治疗组高质量愈合率72.73%;对照组高质量愈合率37.25%,P<0.05.远期疗效:停药1年内胃镜随访疗效比较:治疗组复发率7.5%;对照组复发率33.3%,P<0.05.结论:温中健脾汤能调整发病者体质,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文文;沈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防风通圣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采用C18反相键合硅胶柱,以甲醇-0.1%磷酸(80:20)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大黄素对照品进样量在0.0237~0.1184 μg内呈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8.548%,RSD为1.90%.大黄酚对照品进样量在0.0318~0.1590 μg内呈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9.508%,RSD为1.5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作为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单玉;白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有关穴位埋线文献的分析,探讨穴位埋线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78-2006年在国内中文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文章518篇,提取相关信息,建立穴位埋线文献信息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埋线临床适应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在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痰病方面存在优势.结论:穴位埋线在新世纪应有更广泛的用途,但需要进行临床改进.
作者:左芳;楼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煎剂、散剂、95%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部分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3种细辛的散剂、煎剂、95%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部分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3种细辛的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止痛作用,从起效量看煎剂<散剂<95%乙醇提取物<挥发油部分;从作用机理上看,扭体法的起效量要小于热板法.
作者:张彦;张立德;王超凡;朱艳菊;张芳;孙科峰;尤春来;贾冬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