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的干预研究

朱萱萱;钱先;倪文彭;吴旭彤;丁扬;苏梦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SS), 津血源颗粒, 颌下腺, CD4+/CD8+, 病理组织学
摘要:目的:探讨津血源颗粒对SS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同种鼠颌下腺抗原诱导,同时每天以0.6mg/kg利血平与50mg/kg甲状腺素灌胃,连续4周,建立类似临床SS动物模型.以津血源颗粒对SS模型鼠进行干预,观察津血源颗粒对SS模型鼠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颌下腺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SS模型鼠CD4+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增高,颌下腺腺泡萎缩及导管狭窄,腺泡及导管周围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津血源颗粒可减少CD4+T细胞;CD4+/CD8+比值降低;缓解颌下腺损伤并减轻病理改变.结论:津血源颗粒可明显改善SS模型鼠的症状,对S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5、30、50mg/kg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缺血2h再灌注24h后测定线粒体内游离[Ca2+]i、MDA含量和SOD、Na+/K+-ATPase、Ca2+-ATPPase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线粒体内游离[Ca2+]i,MDA含量明显下降,SOD、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王巧;郭春花;张晓一;宋丽华;来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通过对3T3-L1细胞的作用探讨山楂叶总黄酮调脂机制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分化和分泌Leptin、PAI-1的影响,探讨其调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山楂叶总黄酮进行干预,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油红O染色和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eptin、PAI-1的含量.结果:山楂叶总黄酮中浓度组能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但抑制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山楂叶总黄酮对成熟脂肪细胞分泌Leptin、PAI-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影响其分泌因子而达到调脂作用.

    作者:刘新迎;周联;梁瑞燕;王培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风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大风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大风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会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AS确诊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肾蠲痹丸,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强直性脊柱炎Bath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6个月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Bath疾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Bath测量指数下降亦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骨密度减低在AS患者中较为普遍,发生率为56.7%,益肾蠲痹丸对腰椎骨量丢失有改善作用,对骨密度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在AS治疗中疗效确切,其获效机制与其具有显著抗炎镇痛以及减少脊柱骨丢失等有关.

    作者:李涯松;张莹莹;邹玉琼;应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动态变化及三七对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酒精性肝病(ALD)形成中的动态变化及中药三七对其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35只,三七高剂量组、三七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连续14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ALD模型,造模同时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分别灌服1.2g·kg-1·d-1、0.6g·kg-1·d-1的三七粉及0.1g·kg-1·d-1的硫普罗宁;4周末、8周末、14周末正常组分别随机处死大鼠10只,模型组分别随机处死大鼠8只用于肝脏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14周末处死剩余所有大鼠,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酶法测定血清ALT、AST水平,脂酶法测定血脂(TG、CHOL、HDL-C、LDL-C),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与同期正常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明显增高(P<0.01);14周末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加(P<0.01);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与肝脂肪变及炎症程度均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5、0.77,P<0.01);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及CHOL、H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ALT、AST水平和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或降低(P<0.01或0.05),对血脂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14周能成功复制大鼠ALD模型;血清TNF-α水平在大鼠ALD形成过程中逐步增加并主要与炎症程度相关;三七可明显减轻ALD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降低血清TNF-α水平,后者可能是三七有效防治ALD的机制之一.

    作者:荀运浩;陈芝芸;施军平;石伟珍;过建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不同药用部位的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比较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煎剂、散剂、95%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部分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3种细辛的散剂、煎剂、95%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部分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3种细辛的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止痛作用,从起效量看煎剂<散剂<95%乙醇提取物<挥发油部分;从作用机理上看,扭体法的起效量要小于热板法.

    作者:张彦;张立德;王超凡;朱艳菊;张芳;孙科峰;尤春来;贾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优化活血利水方干预大鼠自体髓核移植后移植髓核神经根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建立自体髓核移植致大鼠非压迫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神经根性疼痛模型,以阿斯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物,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方法探讨优化活血利水方对移植髓核、神经根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阿斯匹林组,建立大鼠自体髓核移植致腰5神经根性痛模型,造模后1周起各组分别予生理盐水1.82mL、生理盐水1.82mL、中药汤剂1.82mL、阿斯匹林1.82mL(0.1g·kg-1·d-1),每日1次,连续用药4周.给药后第3、7天测大鼠左后肢机械刺激痛阚值、第31天取移植髓核和左侧L5神经根作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结果:术后3、7天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大鼠左后肢的机械刺激痛阈比术前显著降低.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明显异常,西药组及中药组显著优于模型组,中药组略优于西药组.结论:优化活血利水方可减轻髓核和神经根病理损害程度.

    作者:邰东旭;王哲;房凌桥;郝红党;柴继严;房景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对依立替康致小细胞肺癌荷瘤鼠腹泻的改善作用及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致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E)荷瘤鼠腹泻的改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取荷瘤鼠,灌胃给予半夏泻心汤,连续8天.第3天开始尾静脉注射CPT-11(35mg·kg-1·d-1)连续4天,记录荷瘤鼠每天腹泻情况,第8天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5(Interlenkin-15,IL-15)浓度;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oronidase,β-GCD)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浆7-乙基-10-羟基喜树碱(7-Ethyl-10-Hydroxy-CPT,SN-38)浓度.结果:空白组腹泻积分高,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结肠组织COX-2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明显.各给药组结肠组织IL-15和β-GCD浓度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结肠组织SN-38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各给药组SN-38血药浓度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PT-11致SCLC荷瘤鼠的腹泻,其作用与抑制结肠组织COX-2表达,降低结肠组织中SN-38浓度有关.

    作者:卢红阳;马胜林;郭勇;蔡菊芬;王晓稼;叶威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兔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客观的、全面反映疾病情况、切合于实际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选用白毛黑眼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用药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均予以湿热环境应激及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合法造模,用药组于造模中期预防性给香砂六君丸治疗.通过各组动物一般情况、粪便含水率、肠道敏感性、肠道转运功能以及组织病理学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模型组动物较正常组一般情况明显较差;粪便含水率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各压力值下AWR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碳末推进率明显增高(P<0.01).用药组较模型组在上述方面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方法建立的白毛黑眼兔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可较好模拟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其评价指标客观,操作简单易行,对动物伤害小.

    作者:徐珊;谭涛;晋丽君;张永生;潘永明;陈方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类风湿1号对CIA大鼠关节滑膜中影响血管新生的TNF-α COX-2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类风湿1号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制备CIA大鼠模型,取双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滑膜血管新生等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TNF-α和COX-2的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类风湿1号和雷公藤多甙均能显著改善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炎症、增生、新生血管生成等病变,亦明显减低滑膜组织TNF-α及COX-2的表达.结论:类风湿1号具有抑制CIA大鼠关节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滑膜组织TNF-α和COX-2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宋欣伟;吴玲燕;孙伟;张彦;康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恶性胸水中医药治疗进展

    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胸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治疗对象以晚期和手术后的病人为主,系统综述近10年的研究概况.

    作者:李竹英;刘建秋;王珏;王晶波;隋博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

    目的:通过对有关穴位埋线文献的分析,探讨穴位埋线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78-2006年在国内中文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文章518篇,提取相关信息,建立穴位埋线文献信息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埋线临床适应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在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痰病方面存在优势.结论:穴位埋线在新世纪应有更广泛的用途,但需要进行临床改进.

    作者:左芳;楼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已被列为世界难治性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从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灌汤治疗、综合疗法治疗两个大方面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认为相比较而言,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疗效要好于单纯的西药或中药治疗,从发表的文献看,治疗的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但各施各法,可重复性差,缺乏公认统一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共同运用的中药处方或成药不多;实验研究开展较少,对中药有效治疗成分及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提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优势,在疗效方面取得新进展的展望.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田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专业方向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以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势资源共享,构建中医药专业方向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培养质量为目的.通过跨学科协作自编教材、专题报告形式授课、自选实验技术模块、讨论式评分法等方式,探索对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性构建.

    作者:赵铁建;钟振国;方卓;谢海源;韦燕飞;廖丹;彭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定量比较丹参药材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的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强弱,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产生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为寻找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反应,根据公式计算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建立量效关系曲线,通过量效曲线算出清除率为50%时样品的浓度(IC50)值,IC50值反映了样品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酚性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大小顺序为: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表明丹酚酸B的作用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的作用相近.结论: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心血管痰病的重要活性成分.

    作者:夏鑫华;刘梅;张志敏;武志娟;潘素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文献检索》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利用、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从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通过确立培养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动手能力训练以及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等手段,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膝骨性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标志蛋白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筛选标志蛋白质.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d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和弱阳离子交换(CM10)蛋白芯片对3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5例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40例健康者血清的蛋白质谱图进行了检测,获得的蛋白质谱采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aern软件分析.结果: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者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18个显著差异蛋白质(P<0.01),其中13个蛋白质在患者血清中高表达,5个蛋白质在患者血清中低表达.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者相比有20个显著差异蛋白质(P<0.01),其中6个蛋白质在患者血清中高表达,14个蛋白质低表达.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相比有5个显著性差异蛋白(P<0.01).结论:实验证明利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从血清中筛选出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相关的标志蛋白质,而且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于发现和筛选血清中的膝骨性关节炎标志蛋白质是一种有效、快速的工具.

    作者:王海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参总皂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作用及形态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即将恢复血流灌注时,两组分别自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人参总皂苷注射液(实验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后2h、再灌注后1h、再灌注后3h采集术侧股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取上述各时相点动物胫前肌组织,测定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并观察肌组织微细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后LDH、C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实验组骨骼机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人参总皂苷能够缓解组织水肿,保护缺血再灌注骨骼肌.

    作者:孟壮志;毕伏龙;李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冠心合剂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合剂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进行HUVECs原代培养,取第4~6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冠心合剂小剂量组、冠心合剂中剂量组、冠心合剂大剂量组.Ox-LDL刺激HUVEC 6h后,大鼠药物血清与HUVECs共培养48h,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合剂可明显降低ox-LDL诱导的HUVECs 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结论:冠心合剂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黏附作用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祝光礼;魏丽萍;方伟;陈启兰;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机辐射对大鼠晶状体的影响及内障丸防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手机辐射对大鼠晶状体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和障眼明片防护机理.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辐射中药组和空白组3组,手机辐射28天,观察不同组别大鼠晶状体结构的差异.结果:辐射组和辐射中药组晶状体混浊程度大于正常组(P<0.001),两辐射组间晶状体混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5),但辐射中药组与辐射组晶状体混浊发生时间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机辐射可引起大鼠晶状体混浊,障眼明片能延缓晶状体混浊的发生.

    作者:梁肖迪;简家辉;蔡彦;王幼生;詹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