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栗洁;贾丛林
目的 探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2.8%.结论 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特别是对移位明显的MasonⅡ型及MasonⅢ、Ⅳ型,疗效满意.
作者:卢焕兴;章银灿;王乃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9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手术内固定,随访评价效果.结果 96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1~15)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2例胸廓稍有不对称,其余均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或畸形,胸部无明显疼痛,恢复良好.90例恢复受伤前体力劳动,余6例可生活自理.结论 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考虑行内固定治疗;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复位固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作者:王欢;陈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微创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5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3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24例,3例发生术后胆漏,1例发生腹腔残余感染.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的情况下,Ⅰ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更能体现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
作者:朱建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A199、CA242、CA125、CEA和OPN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1胰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CEA和OPN的水平,比较胰腺癌组术前和术后的变化.并计算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胰腺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测定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前测定值明显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其中单项以CA199敏感性高.结论 CA199、CA242、CA125、CEA和OPN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复发预测是较理想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洪秀宇;张立清;钱春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体会.方法 通过分析26例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21月,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5~5.5月.疗效评价:优21例,良5例,差0例.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腕舟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且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对腕关节损伤小,是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茅国军;朱少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早期Medpor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6例(26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早期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视力、眼球突出度、眼外肌运动及复视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2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明显视力下降,术后眼球内陷度数为(0.7±0.3)mm,与术前(3.1±0.8)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6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以上26例患者均未发现填充物移位、感染或排异反应.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术后早期运动训练,是治疗效果的关键.Medpor填充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眼球内陷,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郑志斌;黄慧慧;赵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本院因输卵管妊娠或卵巢囊肿年轻患者2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疤痕,并与同期传统腹腔镜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对比,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感、切口美观优于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但随着病例的积累,手术时间可缩短,同传统腹腔镜组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无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美容效果,但由于学习曲线较长,故应掌握指征,特别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作者:田国琴;陈建炜;徐虹;倪惠娟;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摘要: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护理.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ARDS,一旦并发ARDS要做好良好的气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维持恰当输液量,同时应用机械辅助通气,防止进展为晚期,才能提高救治率及预后.
作者:吴丽萍;朱建英;郑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评价自控静脉舒芬太尼或曲马多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对术后早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LC术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舒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曲马多镇痛.观察麻醉前30分钟、手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各时点A组、B组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除术毕即刻T细胞总数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外(均P<0.05),余时间段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变化与基础值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小时血浆IL-2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小时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小时两组患者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结论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对LC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两者的免疫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崇辉;胡桂英;傅理;徐军;陈元良;吴俊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计算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3例 (28.1%) 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盛;郑旭东;季宪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8岁.所有患者均先试闭合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闭合复位失败再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采用前路或后路或联合入路先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再复位固定髋臼骨折.术后按照Matta标准和Haidukewych标准分别评价髋臼复位和股骨颈复位.结果 术后随访18~74个月,平均35个月.髋臼骨折4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复位优,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2例患者伴脱位,进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对功能满意,余3例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对术后功能满意.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髋臼的解剖复位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起很大作用.
作者:周明弟;茅国军;沈建明;汪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20例使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其中2名使用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覆盖法,12名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置入术,其余6名患者使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置入术进行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疝发生率等临床疗效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98分钟,平均61分钟,术中出血量少.所有手术后患者中,修补区域腹壁明显疼痛不适的2例,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疼痛逐渐缓解消失;出现腹胀的1例,术后3天自行缓解.并发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经过3次穿刺抽液及引流后愈合.1 例皮下气肿自行恢复.无阴囊肿胀、切口感染、切口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7天,平均5.5天.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无肠梗阻,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恢复良好,颇具可行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柯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使用缝合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应用缝合锚治疗17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重建喙锁韧带,肩锁关节稳定性.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5.6分,主观疼痛评分平均为1.5分.术后3月复查X线片示无锚钉松动,脱出.结论 缝合锚技术操作简单,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少,内固定可靠,临床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飞雄;徐志坚;徐农;陈焕庆;赵万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带铜节育器治疗继发性功能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继发性功能性闭经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该组患者的子宫、卵巢正常,无过度肥胖和极度消瘦者,经患者同意,采用宫内放置带铜节育器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52例月经恢复,总有效率为83.9%,且治疗后的FSH、LH、PRL及E2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带铜节育器治疗继发性功能性闭经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刺激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
作者:章秀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种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方法 将2付输血器取材改制成脑室引流装置,对2002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4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脑室引流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接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结果 脑室引流效果满意,临床观察未见有低颅压症状,引流期间2例出现脑脊液培养为阳性,经腰穿放脑脊液配合鞘内注射庆大霉素后恢复正常.结论 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取材和应用方便,效果确切,实用价廉,适于低收入或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柳建生;屠传建;宋大刚;郑刚;顾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腔镜治疗方法.方法 联合采用经尿道侧视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内窥镜下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110例.结果 110例均取得镜下碎石和电切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3年,排尿情况良好,无结石复发和前列腺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采用前列腺电切镜联合侧视膀胱镜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也符合腔道泌尿外科的发展潮流.
作者:楼国新;张军平;吴兆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瞳孔散大、急诊手术、首次CT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3例(37.5%)脑外伤患者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21,95%CI=1.263~42.715,P=0.001)和首次CT时间(OR=0.421,95%CI=0.263~0.715,P=0.002)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时间内完成首次CT检查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良军;章国海;黄杭斌;吕庆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6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Airtraq喉镜插管过程中患者声门显露率、气管插管总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Airtraq喉镜组患者声门显露均为Ⅰ级,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100%),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未出现声音嘶哑、牙齿损伤或松动的病例,插管后出现口腔粘膜出血1例,术后咽喉痛1例,分别占总例数的3.3%.结论 Airtraq喉镜对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理及临床抢救插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磊;李世文;李清平;王忠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的预后不良因素.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挫伤并发急性脑肿胀手术病人51例中的老年16例作为分析对象,了解处理与预后的关系,并将GOS作为生存指标与35例非老年人比较.结果 Ⅰ~Ⅲ级为预后不佳,Ⅳ~Ⅴ级为治疗有效,将其进行组间比较,老年人与17~40岁预后比价χ2=4.69,P<0.05,有显著差异;40~60岁与17~40岁比较χ2=3.38,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脑挫伤致急性脑肿胀手术后患者死亡率高,预后不佳,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手术后处理全面及时,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贾丛林;张斌;管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