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芬太尼或曲马多术后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崇辉;胡桂英;傅理;徐军;陈元良;吴俊琪

关键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舒芬太尼, 曲马多, 免疫
摘要:目的 通过评价自控静脉舒芬太尼或曲马多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对术后早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LC术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舒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曲马多镇痛.观察麻醉前30分钟、手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各时点A组、B组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除术毕即刻T细胞总数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外(均P<0.05),余时间段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变化与基础值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小时血浆IL-2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小时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小时两组患者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结论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对LC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两者的免疫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8例

    目的 探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2.8%.结论 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特别是对移位明显的MasonⅡ型及MasonⅢ、Ⅳ型,疗效满意.

    作者:卢焕兴;章银灿;王乃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破裂的临床体会(附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闭合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28例,治愈率93.33%,其中2例并发肝脓肿.经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冲洗,治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6.67%.中转手术2例,中转率6.67%.结论 在严密监测及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条件下,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是安全、可行的.但对非手术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发生延迟性出血者应及时手术.

    作者:陈军强;厉学民;毛根军;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微创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5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3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24例,3例发生术后胆漏,1例发生腹腔残余感染.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的情况下,Ⅰ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更能体现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

    作者:朱建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或曲马多术后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评价自控静脉舒芬太尼或曲马多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对术后早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LC术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舒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曲马多镇痛.观察麻醉前30分钟、手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各时点A组、B组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除术毕即刻T细胞总数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外(均P<0.05),余时间段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变化与基础值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小时血浆IL-2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小时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小时两组患者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结论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对LC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两者的免疫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崇辉;胡桂英;傅理;徐军;陈元良;吴俊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96例

    目的 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9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手术内固定,随访评价效果.结果 96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1~15)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2例胸廓稍有不对称,其余均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或畸形,胸部无明显疼痛,恢复良好.90例恢复受伤前体力劳动,余6例可生活自理.结论 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考虑行内固定治疗;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复位固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作者:王欢;陈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对孕妇不同妊娠时期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5代循环酶法定量检测15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和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血清TBA浓度.结果 血清TBA浓度:对照组(3.6±1.6)μmol/L,妊娠早孕组(4.2±1.9)μmol/L,妊娠中孕组(5.6±2.3)μmol/L,妊娠晚孕组(7.5±2.7)μmol/L.各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中有35例TBA浓度大于正常值,异常率为7.8%.结论 妊娠过程中血清TBA浓度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妊娠期间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岚;马红松;潘辉;范淑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V6/11、HPV16/18与HPVL1蛋白检测在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调查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确定病理诊断应用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30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30例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病例,尖锐湿疣、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鳞癌分别占64.6%、16.9%、10.8%、7.7%.尖锐湿疣中HPV6/11、HPV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9%和97.6%,高于其他三组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病变HPV16/18表达阳性率为81.8%,高于其他3组病变.结论 对于HPVL1表达阴性的男性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应该严格随访.

    作者:钱萍;马祯一;徐广涛;胡泊;沈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瞳孔散大、急诊手术、首次CT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3例(37.5%)脑外伤患者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21,95%CI=1.263~42.715,P=0.001)和首次CT时间(OR=0.421,95%CI=0.263~0.715,P=0.002)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时间内完成首次CT检查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良军;章国海;黄杭斌;吕庆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原发性结肠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分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结肠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0月超声诊断结肠癌47例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误诊1例,共46例彩色多普勒诊断结肠癌与结肠镜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约90%以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肠癌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还能了解病变浸润的深度及远处转移情况.

    作者:徐顺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NICP监测技术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监测,同时评价NICP监测在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结果 随访3个月,按ADL评定标准,Ⅰ组42例,2.70≤ICP<5.30kPa,Ⅰ~Ⅲ级32例(71.1%),Ⅳ~Ⅴ级6例(14.3%),死亡4例;Ⅱ组23例,ICP≥5.30kPa,Ⅰ~Ⅲ级4例(17.4%),Ⅳ~Ⅴ级7例(30.4%),死亡12例.结论 早期手术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无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斌;栗洁;贾丛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110例60~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征、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45例,Ⅳ型9例,Ⅴ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8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5例,良2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准确的术前全身情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合理的用药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圣润;黄永;王剑平;黄其方;吴奇剑;孔晖;缪必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开放性Pilon骨折均行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将伤口彻底清创后,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可直接固定;对不稳定骨端和粉碎骨块整复后先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不剥离骨膜,使分离的骨折端和骨块互相靠拢以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4~27月,平均13月.36 例中31例伤口Ⅰ期愈合(83.7%);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功能活动功能和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6%).12例(33.3%)发生针孔部位浅表感染;5 例(13.9%)出现针孔局部疼痛;1例(2.8%)因过度负重而引起固定针断裂;经相应处理均获得痊愈.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对骨生长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环境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朱慧华;毛兆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例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高处坠落伤致主动脉瓣撕裂、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主动脉瓣左冠瓣叶撕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予以剪除瓣叶,置换Carbomedics机械瓣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膜撕裂非常罕见,需要积极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对于严重的瓣膜撕裂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雷伟;李伟栋;马量;倪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有限切除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陈旧性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并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21例陈旧性损伤半月板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再应用Fast-Fix系统修复.患者术前McMurray征、研磨试验均阳性,磁共振检查显示半月板破裂或退变.治疗前后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疗效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后3个月MRI复查,半月板愈合率92%.检查膝关节无肿胀、积液,关节间隙无压痛.术后大部分患者能够从事正常的劳动,无关节活动障碍.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的优良率为88%.结论 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经过部分切除修整,再结合Fast-Fix系统对破裂处进行缝合,大限度地保留了半月板组织,相比传统的半月板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章智伟;廖乐明;刘雪龙;屠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41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对41例小腿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或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胫前或胫后血管的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膝下及膝关节平面截肢各1例,皮瓣部分坏死VSD封闭引流换药肉芽生长后植皮3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测,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潘仙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超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痛点照射,每点照射时间5~10分钟,每天1次,每周6次.结果 治疗5周后,88.7%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许丽华;牟朝晖;徐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少年牙源性颏瘘诊疗分析

    目的 旨在探索儿童少年牙源性颏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保留患牙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X线下颌前部咬合片或牙片对病源牙及瘘道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行开髓扩根疏通、瘘管通过术、根管治疗术、瘘道搔刮术、颏部皮瘘切除缝合术等方法联合治疗颏瘘.结果 经过对23例患者保留患牙的个性化治疗,有22例痊愈,有1例半年后复发.复发者经过X线片检查发现,根管内充填不完全,作再治疗后痊愈.23例经过1.5~5年追踪观察,均无复发.结论 牙源性颏瘘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恒前牙外伤所致,多有误诊误治史.对病源牙与瘘道的联合根治和严密完整的根管治疗是,保留患牙治愈牙源性颏瘘的关键.由于儿童、少年时期,身体各部还处在生长发育期,下颌骨还处在改建期,牙列和咬合关系尚处于动态调整期,拔牙后可影响颌面部、牙列、牙合关系的协调性,保存患牙对恒牙列的完整和正常牙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丙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女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配合针灸治疗女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女性DNB患者采用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排尿改善情况、尿流率改善情况及残余尿量变化.结果 随访1周,18例疗效显著,11例有效,6例疗效不明显.2周后,11例有效者中5例转为显效,6例疗效不明显中2例转为有效.本组无病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应.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配合针灸对治疗女性DNB有较好疗效,副作用也小.

    作者:金霆;丁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琥珀酰明胶预注对直肠癌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琥珀酰明胶预注对直肠癌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ASAⅠ~Ⅱ级无心、肺、肝、肾及血压异常的择期直肠癌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Ⅱ组、Ⅲ组在T1、T2较Ⅰ组的MAP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琥珀酰明胶预注能有效地提高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容量和灌注压,保持循环稳定,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作者:吴伟华;蓝建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缝合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评估使用缝合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应用缝合锚治疗17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重建喙锁韧带,肩锁关节稳定性.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5.6分,主观疼痛评分平均为1.5分.术后3月复查X线片示无锚钉松动,脱出.结论 缝合锚技术操作简单,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少,内固定可靠,临床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飞雄;徐志坚;徐农;陈焕庆;赵万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