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口腔途径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的手术创面恢复的观察

侯艳鹏;陈英俊;徐振明;崔晓峰;郭崟

关键词:CO2激光, 喉肿瘤, 并发症, 恢复
摘要:经口腔途径支撑喉镜下应用CO2激光在显微镜下切除早期喉癌符合当代外科学的发展方向,如显微操作、微创治疗,精准切除等,已经成为治疗早期喉癌(T1、T2)的首选治疗[1].我们连续观察激光切除术喉癌的创面上皮化的过程,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内的每周及术后半年行电子喉镜检查,连续观察创面的变化,探讨CO2激光切除声门癌后愈合的过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手术后不置引流的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不伴颈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术后术腔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2013-06-2014-06期间我科不伴颈侧清扫的88例甲状腺切除病例,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42例,甲状腺腺叶加对侧部分切除术17例,甲状腺全切术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2014-01-2014-06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5例外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对术后切口的恢复进行对比.结果: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后出现少量术腔积液,余均未出现术后积液.术后切口的恢复与外院手术组比较,更符合美容原则.结论:对于不伴有选择性颈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按解剖层次精细操作,术中配以电刀、双极电凝和超声刀的联合应用,彻底止血,这类手术术腔大部分是可不放置引流,同时能增加美容效果.

    作者:张海东;龚单春;张庆翔;刘亚群;于振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外周性前庭传导通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损害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的引出情况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03-2012-03期间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外周前庭损害,并接受门诊和(或)住院治疗的患者13例(14耳),进行双耳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观察两种电位的引出情况,分析前庭上成分(椭圆/前庭上神经传入通路)和前庭下成分(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入通路)机能受损的状况.结果:13例(14耳,双侧1例)外周性眩晕患者包括:耳带状疱疹3例(3耳),听神经瘤3例(4耳),Ⅶ+Ⅷ颅神经牵拉伤1例(1耳),前庭神经炎2例(2耳),梅尼埃病3例(3耳),单侧内听道发育不全1例(1耳).总体oVEMP正常引出2耳(正常引出率为14.3%),cVEMP正常引出3耳(正常引出率21.4%).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机能受损的情况可以通过临床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价,其表现形式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与程度不同各异.

    作者:张青;许信达;许珉;胡娟;梁建民;加我君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体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的临床研究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很多,由于致病因素和作用程度的不同,常常造成不对称畸形与不规则的组织缺损,导致外貌缺陷与功能障碍,因此,合理选用整复外科技术及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可以大限度恢复其容貌和生理功能[1].个体化前臂皮瓣移植可以对舌癌术后缺损进行一次性修复.现回顾分析2009-02-2013-10期间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20例舌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个体化前臂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646000)

    作者:孙黎波;兰玉燕;张力;周航宇;张磊;肖金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8例岩尖胆脂瘤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岩尖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8例岩尖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8例患者中,33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听力下降及面瘫,其中27例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面神经麻痹,6例发病初期以面瘫为主要表现;②1 7例患者伴有持续性高调耳鸣,4例伴有剧烈耳痛,15例伴有眩晕;③所有患者高分辨率CT均可见岩尖骨质破坏,同时MRI提示岩尖存在占位性改变;④术中彻底清除病变,12例患者行颅中窝进路行胆脂瘤切除术,23例患者行迷路-耳蜗入路,3例在鼻内镜下行岩尖胆脂瘤切除术,7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8例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1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3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岩尖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高分辨率CT及MRI在岩尖胆脂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胆脂瘤的分类、部位以及患者听力、面神经功能选择佳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陈志婷;吴南;王方园;李坤;任丽丽;李佳楠;杨仕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2收治的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均进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临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36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56.6%(77/136),其中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47.5%(48/101),临床淋巴结阳性(cN1)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82.9%(2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增加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切除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同时应该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陈征;董汉华;叶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Dicer1低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Dicer1在RNA干扰的起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Dicer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76例鼻咽癌活检标本的Dicer1蛋白表达,利用定量RT-PCR法分析56例鼻咽癌活检标本和11例鼻咽炎组织中Dicer1 mRNA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建立预后评分模型进行生存预测.结果:Dicer1的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偏低,Dic-er1的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Dicer1的低表达与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的发生(P<0.01)以及患者死亡率(P<0.05)显著相关.Dicer1低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HR=2.32,95% CI:1.30~4.14,P<0.01)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HR=2.56,95%CI:1.39~4.74,P<0.01)亦显著相关.此外,多变量分析显示Dicer1低表达和TNM分期是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Dicer1表达和TNM分期相结合的预后评分模型比Dicer1表达单独模型或TNM分期单独模型拥有更好的预后价值(P<0.05).结论:Dice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鼻咽癌组织中均明显偏低,Dicer1的低表达可能是鼻咽癌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

    作者:许珊;姜学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头皮畸胎瘤1例

    作者:施友元;刘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的病原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软骨因血供障碍而逐渐坏死,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耳廓畸形[1-2].本研究对我科6年来收治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患者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角度分析,结合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帆;张扬;鲍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修复喉气管缺损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喉气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7-2013年6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及声门下喉鳞状细胞癌(6例)(T1~2N1~2M0,UICC,2002)手术切除致喉气管部分缺损病例,以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修复喉气管缺损区,术腔置喉模支撑成形,术后半年,如局部无复发,气管套管堵管无困难,则拔管封闭气管造瘘口.随访半年~3年.结果:6例患者中4例顺利拔管,1例间断堵管,1例保留气管套管呼吸.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带蒂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皮瓣可以修复喉气管部分缺损,在发音和呼吸方面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文;杨柳;袁莉清;辜德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eclin1对喉鳞癌细胞Hep-2紫杉醇敏感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Beclin1表达水平对喉癌细胞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以喉癌细胞株Hep-2、稳定转染pcDNA3.1-Bedin1质粒的喉癌细胞株Hep-2-Beclin1、稳定转染pcDNA3.1质粒载体的喉癌细胞株Hep-2-pcDNA3.1为研究对象,对3组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紫杉醇(1、2、5、10、20μg/L)干预24 h,利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紫杉醇对3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后的3组喉癌细胞与药物终浓度正相关地出现生长抑制率提高.当紫杉醇浓度大于5 μg/L时,紫杉醇对Hep-2-Beclin1的生长抑制率高于对另两株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终浓度为10、20 μg/L的紫杉醇处理3株喉癌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20 μg/L紫杉醇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10μg/L紫杉醇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P<0.05).紫杉醇处理后Hep-2-Beclin1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Hep-2组和Hep-2-pcDNA3.1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p-2、Hep-2-pcDNA3.1、Hep-2-Beclin1细胞Akt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24±0.03、1.25±0.05、1.27±0.09,3组细胞间Akt相对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2、Hep-2-pcDNA3.1、Hep-2-Beclin1细胞p-Akt即活化型Akt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8±0.09、1.03±0.04、0.54±0.03,Hep-2-Beclin1细胞p-Akt相对蛋白表达量低于Hep-2、Hep-2-pcDNA3.1组细胞(P<0.05).结论:Beclin1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喉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邓晓聪;杨新明;李仕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斯钙素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喉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斯钙素2(STC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03期间收治的81例喉癌病例,癌旁正常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C2的表达.结果:①STC2在喉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癌中STC2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T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的部位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肿瘤表达STC2分组生存分析中,STC2表达阳性的喉癌患者比表达阴性的患者预后差(P<0.05);④喉癌的临床分期作为喉癌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P<0.05),而STC2表达水平不能作为喉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STC2表达水平与喉癌患者累积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作者:张存良;关中;彭解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扁桃体术后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扁桃体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建立数据库,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结果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例数、超前镇痛、物理镇痛、术前焦虑水平是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结论:扁桃体术后疼痛除手术本身影响因素外,还受到如超前镇痛、术前焦虑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欣;万兰兰;王君影;徐彧;李佩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咽喉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嘉森;李晓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头颈肿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2例

    作者:张永超;王锐;穆兰;梁艳;王川;李旺;谷京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舌管癌伴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冯嘉麟;沈宇玲;王家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DK4和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DK4、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K4和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分别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63.3%、46.7%,在癌旁组织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25%、90%.CDK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CDK4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s=-0.786,P<0.05).结论:p16的低表达和CDK4的高表达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p16的低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俊星;耿曼英;苏磊;张慧;卢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显微手术联合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声带突肉芽肿

    目的:研究喉显微外科手术联合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对声带突肉芽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声带突肉芽肿患者,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经口插入气管导管,支撑喉镜暴露病变,在显微镜下应用喉显微剪刀及CO2激光切除病变,8-0可吸收缝线对位缝合创缘黏膜,封闭创面,在患侧甲杓肌分四点注射A型肉毒素8~15 u,术后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治疗1周;伴胃食管返流者给予抑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注射侧声带术后2~3 d出现运动障碍.术后1个月,28例患者手术创面愈合良好,注射侧声带活动受限;术后3个月,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声带突黏膜光滑.随访1年以上,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时发现肉芽肿复发,治愈率为96.4%.结论:以喉显微手术联合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声带突肉芽肿,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马丽晶;肖洋;叶京英;杨庆文;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扁桃体巨大结石1例

    作者:朱国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与鼾症患者咽部解剖的再认识

    1981年Fujita等[1]把日本Ikematsu[2]在1964年首创的一个治疗鼾症的术式正式命名为UPPP.这个手术方式是专门设计用于治疗OSAHS的,目的是扩大腭咽水平的气道,减少咽壁的塌陷性.它通过缩短软腭、切断腭垂、去除咽侧壁和后壁多余的黏膜来缓解上气道的狭窄,改善症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UPPP被大量地用来治疗OSAHS,因为那个时代UPPP是治疗OSAHS唯一有效的且可以免除气管切开的手术治疗方式[3].

    作者:张庆丰;刘得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RT-PCR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以及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CK18和CK19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鼻咽癌.方法:分别提取45例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的有核细胞和癌组织细胞中的mRNA,逆转为cDNA,设计CK18、CK19和GAPDH引物进行RT PCR,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转移与否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的表达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病理分期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细胞中,CK18和CK19基因表达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的CK18和CK19基因检出率结果显示,CK18的检出率为64%,CK19的检出率75%,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榆出率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随着病理检测其恶性程度的增高,CK18和CK19的检出率也相应增高,鼻咽癌转移的患者血液中CK18和CK19的检出率远高于非转移患者.结论:CK18和CK19是可能有潜力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黄铄;李双;彭涛;吴婷婷;宋鹏;周绪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